审计报告如同叶凡预期的那样,引起了魏省长的高度关注。
在随后的一次小范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魏省长特意点名批评了部分地区在ppp项目上“重引进、轻监管”,“只顾眼前政绩,不顾长远风险”的短视行为,虽然没有点名清源市,但话语间的敲打意味,在场的人都心知肚明。
会议纪要下发后,省发改委、财政厅、审计厅等部门闻风而动,迅速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对在建和拟建的ppp项目进行一轮全面的风险自查,并准备接受省的重点抽查。
风向,悄然转变。
叶凡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他知道,这把火已经点起来了,接下来,就是看火势如何蔓延,以及,他该如何巧妙地添柴,或者,在关键时刻,递上一把更锋利的刀。
机会很快来了。
几天后,他随魏省长接待一位来自国家部委的司长,洽谈关于争取某项重大政策试点的事情。会谈结束后,魏省长陪司长去用工作餐,叶凡则负责将司长随行的一位副处长送回酒店。
在车上,这位姓王的副处长显得很健谈,或许是觉得叶凡年纪相仿,又是领导秘书,便聊起了些工作见闻。
“叶秘书,你们省这几年发展很快啊,尤其是下面一些地市,搞项目的魄力很大。”王处长随口说道。
“是啊,各地都在努力抢抓机遇。”叶凡笑着附和。
“不过啊,有时候魄力太大也容易出问题。”王处长似乎想起了什么,压低了些声音,
“前段时间我们司里梳理地方上报的一些项目备选库,就发现有点意思的情况。有个地市,好像是清源市吧,报上来的一个大型文旅综合体项目,投资估算高得有点离谱,而且社会资本方……叫鼎华是吧?这家公司最近在别的地方,好像因为资金问题,跟当地政府闹得不太愉快,差点对簿公堂。也不知道清源市那边,前期尽调是怎么做的。”
王处长的话像是闲聊,但听在叶凡耳中,却如同惊雷!国家部委层面已经注意到了清源市项目和鼎华集团的问题,甚至掌握了鼎华在其他地方陷入纠纷的情况!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信号,也是一把现成的、极其锋利的“刀”!
叶凡心中狂跳,但面上不动声色,只是顺着话茬,以一种探讨工作的语气说道:
“还有这种情况?看来ppp项目的风险防控,确实需要从源头抓起,社会资本方的资质和信誉至关重要。王处长您提供的这个信息很有价值,值得我们警惕。”
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虚心听取意见、关心工作的秘书,丝毫没有表露出任何个人情绪或目的。
王处长见叶凡重视自己的话,谈兴更浓,又透露了一些关于规范ppp项目管理的部委最新动态和考量。
将王处长送到酒店后,叶凡立刻返回办公室。他没有立刻行动,而是仔细梳理了王处长透露的信息,确认其重要性和可靠性。
然后,他撰写了一份极其简短精炼的《情况汇报》,没有提及与王处长的私人交谈,而是以“近日了解”的口吻,提及“据反映,清源市‘老城记忆’项目社会资本方鼎华集团,在外省参与类似项目时曾出现重大资金纠纷,存在一定风险隐患,建议在后续相关审核或抽查中予以关注。”
这份汇报,事实清晰,建议合理,完全出于公心,任谁都挑不出毛病。他将这份不超过半页纸的汇报,夹在了一份需要魏省长阅知的普通信息简报中,一起送了过去。
他知道,以魏省长的政治敏锐性,看到这份“夹带”的私货,立刻就会明白其分量。这不再是泛泛而谈的风险,而是有了具体指向和旁证的隐患。
果然,第二天,魏省长在那份简报上画了一个圈,批转给了省发改委和财政厅主要领导,批示只有简单的几个字:“研处。注意核实。”
语气平淡,但压力已然倍增。
省发改委和财政厅接到批示,不敢怠慢,立刻启动了对鼎华集团的背景和资金状况进行更深入的核查,并且将清源市“老城记忆”项目列入了即将开始的ppp项目重点抽查名单之首。
叶凡通过正常的文件流转,看到了这些后续动作。他知道,自己递出的这把“刀”,已经被握住了。接下来,就看握刀的人,会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挥出这一刀。
他依然每天平静地处理着各项公务,陪同领导参加各种活动。但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他的眼神偶尔会掠过一丝冷冽的光芒。
周远山和鼎华集团,此刻想必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省里越来越具体的压力。他们可能会收缩,可能会补救,也可能会……狗急跳墙。
无论他们作何反应,叶凡都已做好了准备。这场无声的战争,主动权,正在一点点地,从他敌人的手中,滑向他自己这边。
递刀之人,静待锋芒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