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看世界的眼光便彻底改变。叶凡不再将周远山视为一个需要谨慎应对的同僚或潜在对手,而是清晰地划为了需要警惕和防备的敌人。
这种认知上的转变,让叶凡在处理一切与清源市,尤其是与周远山相关的事务时,都带上了一层冰冷的滤镜。
他变得更加沉默,也更加敏锐。在“秘书圈”的非正式聚会中,当有人不经意间提起清源市或者周远山时,他会比以往更加专注地倾听,捕捉每一丝可能有用的信息,自己却绝不主动提及。
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猎豹,在发动致命一击前,最大限度地隐藏自己,观察猎物。
魏省长似乎也察觉到了叶凡身上某种细微的变化——一种更深沉的冷静,以及偶尔眼神中一闪而过的锐利。
但他没有点破,只是在一次单独交代工作时,看似随意地提点了一句:“叶凡,记住,在很多时候,不动,比乱动要好。时机很重要。”
叶凡心中凛然,知道魏省长或许洞悉了什么,至少是察觉到了他心态的转变。他恭敬回应:“是,省长,我明白。”
他按捺住内心翻涌的暗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同时不动声色地开始编织自己的信息网络。
他利用“秘书”身份带来的信息便利,更加留意与鼎华集团、与清源市重大项目相关的各类报告、批示和动态。他不再仅仅被动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有目的地进行交叉比对和分析。
他发现,鼎华集团近期的资金链似乎确实有些紧张,其在省外扩张的几个项目进展不顺,银行信贷也有收紧的迹象。
而清源市的“老城记忆”项目,前期拆迁安置成本远超预期,导致项目整体资金压力巨大。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周远山和鼎华之前如此急切地想要推动省里资金先行拨付。
同时,他也留意到,周远山在清源市内部的地位并非铁板一块。市长似乎与他在发展思路上存在分歧,市委副书记则是省里某位退居二线老领导的侄子,对周远山这种“少壮派”未必心服。这些,都可能成为未来可以利用的缝隙。
这是一场无声的硝烟,发生在文件字里行间,发生在会议桌的微妙气氛里,发生在人际网络的每一次信息传递中。
叶凡没有采取任何激烈的行动,他甚至没有再主动联系赵磊去深挖那场车祸。他在等待,在积蓄,在寻找那个能一举击中要害的“时机”。
这天,一份来自省审计厅的年度审计情况综合报告(初稿)送到了叶凡桌上,需要他先审阅提炼,再报魏省长。
这类报告通常比较宏观,但叶凡还是一丝不苟地翻阅着。当看到关于部分地市ppp项目审计发现的问题概述时,他的目光凝住了。
报告用谨慎的专业术语指出,审计抽查发现,个别地方在推进ppp项目过程中,存在“社会资本方资质审核不严”、“项目收益预测过于乐观可能导致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部分项目合同条款设置不尽合理,政府方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
虽然没有点名具体地区和项目,但叶凡几乎立刻就想到了清源市和“老城记忆”,想到了鼎华集团。
这份报告,像是一块突然出现的拼图,与他之前掌握的信息完美契合。鼎华的资金压力,清源市项目的巨大投入,以及可能存在的违规风险……
一个模糊的计划,开始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他不需要去证明那场车祸是周远山所指使,那太难,也太危险。
他可以从规则层面,从工作层面,利用这些已经浮出水面的问题,对周远山和他背后的利益联盟,进行精准的打击。这更符合他现在的身份,也更安全,更有效。
他将审计报告中相关的段落仔细标注出来,并附上了一段自己的分析,重点强调了ppp项目风险防控的重要性,特别是要警惕社会资本方将经营风险转嫁给地方政府,形成新的隐性债务。
他将这份报告放在了魏省长待阅文件栏中比较靠前的位置。
他知道,魏省长看到后,必然会更加关注此类问题。只要领导关注,后续的专项审计、风险排查就可能跟上。到时候,清源市和鼎华集团,就将被置于聚光灯下。
而这,仅仅是他反击的第一步。
叶凡合上文件夹,眼神平静无波。
周远山或许以为,那场不了了之的车祸是一次成功的警告和威慑。但他绝不会想到,这反而激怒了一头原本或许只想安稳前行的狮子,迫使它亮出了隐藏的爪牙。
无声的硝烟,已然弥漫。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而这一次,叶凡决定,要做一个主动的棋手,而不再是任人摆布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