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敲击在风中断开,像一根绷紧的弦突然崩裂。艾琳的手指停在布防图边缘,炭笔未落。她抬眼望向东方林线,哨岗方向再无动静。片刻后,她站起身,拍去衣角尘土,从腰后抽出骨哨含入口中。
三长两短。
哨音划过打谷场,穿透村巷。正在搬运火油罐的人停下脚步,修弓杆的老匠人抬起头,李三手中的木片滑落在地。所有人几乎同时转身,朝石台方向集结。
艾琳站在石台边缘,手中炭笔指向赵姓青年:“西侧绊索和滚木机关,你带三人复查牢固度,重点查第三段斜坡处的锚桩。”
赵姓青年点头,立刻招呼两名青壮取矛出发。
“疤脸汉子。”她转向另一侧,“沿路火油布设点由你带队巡视,每一处引火口必须能即时点燃,湿柴一律换新。”
疤脸汉子应声领命,提起铁皮灯罩走向西坡。
“老匠人。”艾琳目光落在仓房门口,“剩余箭矢清点完毕后,按‘甲字箭优先’原则分配到各箭筒,每筒前标注领取人姓名。”
老匠人拄着拐杖站起,一瘸一拐走向仓房。
“李三。”艾琳最后看向医棚方向,“你守后方物资台,备用矛头、火绒包、绳索都归你调度,缺什么及时报。”
李三挺直背脊,用力点头。
队伍迅速分头行动。艾琳走下石台,穿过打谷场,直奔洼地南侧。晨雾已起,贴着地面缓慢流动,草叶间凝结水珠。她登上隐蔽弓位所在的土坎,蹲下身检查射击口。前方视野被薄雾遮掩,林道入口若隐若现。她取出随身小刀,在土壁上刻下一道竖线,然后偏转十五度,重新挖深射孔。
一名守卫正靠在土坎边歇息,见她到来急忙站直。
“换岗时间记清楚了?”艾琳问。
“半个时辰一班,钟响接岗。”
“刚才那一班是谁?”
“是……东组的王五。”
艾琳皱眉:“他本该十息前就来报到。你没等他?”
守卫脸色微变:“我以为……他已经走了。”
艾琳立即转身大步走向钟楼。两名老妇人已在钟架旁就位,一人手持木槌,一人摊开记录板。她指着板面:“从现在开始,每敲一次钟,接班者必须在此签字画押,原岗确认后方可离岗。谁不到,谁担责。”
老妇人默默点头,提笔写下第一条记录。
艾琳返回石台,见赵姓青年已回来。
“西侧三处绊索松动,一处锚桩下沉两寸。”
“处理了?”
“重新夯土加固,加了双层藤结。”
“滚木呢?”
“滑道清理完毕,下方垫了干草防卡顿。”
艾琳点头:“再去查一遍火油引线,确保不被露水浸透。”
赵姓青年再次离去。
疤脸汉子随后抵达,抹了把脸上的雾水:“七处布油点全部查验,三处引火口有堵塞,已疏通。火绒包全数更换干燥的。”
“标记做了吗?”
“每一处都插了红羽短枝,远看可见。”
“好。接下来你盯住西坡岗哨轮替,亲自交接。”
疤脸汉子领命而去。
老匠人拄拐走来,递上一张纸:“箭矢共三百零七支,甲字箭一百八十二支,已按战位分配入筒。剩余材料还能赶制二十支,但需有人递料。”
艾琳接过纸页快速扫过:“你挑两个手脚快的学徒,专事送料。成品箭统一交李三登记入库。”
老匠人应下,转身返回仓房。
艾琳走到打谷场中央,环视四周。各岗位人员均已就位,有的检查矛尖,有的整理绳索,动作沉稳有序。她抬起手,示意暂停所有走动操练。
“坐下。”她说,“闭眼。”
众人迟疑片刻,陆续席地而坐,握矛的手仍紧攥不放。艾琳缓步穿行队列之间,脚步轻而稳。
“呼吸放慢。”她的声音不高,“敌人越近,我们越要静。心乱,则眼盲;眼盲,则机失。”
她在一名青壮身旁停下。那人额角冒汗,指节发白。
“你叫什么名字?”
“张……张九。”
“张九,你现在最怕什么?”
“怕……怕没守住。”
“那你现在握这么紧,是为了守住,还是为了泄愤?”
张九一怔,手指缓缓松开。
艾琳继续前行,低声说道:“防守不是比谁力气大。是比谁看得清,听得准,动得对。真正的力量,藏在不动声色里。”
她回到石台边,取出炭笔,在布防图最后一栏写下:“全员就位,静候敌踪。”
此时,赵姓青年第三次返回,肩头沾泥,裤脚撕裂一道口子。
“火油引线全部查验完毕,无受潮。但东侧第二陷坑边缘土层松动,我顺手挖深了半尺,加了一排削尖竹桩。”
艾琳看着他:“你没叫人帮忙?”
“时间紧,我自己能做。”
“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先报我再动手。改动防线必须记录在案,否则后续接防会出错。”
赵姓青年低头:“明白了。”
艾琳将布防图卷起,用皮绳捆好,挂于石台内侧钩钉上。她从腰后抽出一支甲字箭,轻轻插入台前土中。箭羽微颤,随即静止。
她抬头望向东面。雾气渐散,海风转强,林线轮廓清晰可辨。远处哨岗依旧无声。
李三拖着伤腿走来,手中捧着一个木盒。
“这是最后一批修好的矛头,一共十二个。我按你说的,每个都磨出双刃斜角。”
艾琳打开盒盖查看,逐一翻检。
“放物资台最上层,”她说,“随时可取。”
李三点头,转身欲走。
“等等。”艾琳叫住他,“你今天做得很好。”
李三背影顿了一下,没回头,只轻轻“嗯”了一声,继续向前。
艾琳立于石台边缘,手按腰后箭柄。风拂过她的衣袖,带起一丝微响。她没有动,目光锁定东方海面方向。
打谷场一片寂静,唯有火油罐旁的铁皮桶边缘,一滴油珠缓缓凝聚,拉长,垂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