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脸汉子话音未落,艾琳已转身朝村角走去。她没有下令集结,也没有召人议事,脚步径直落在通往医棚的土路上。那间低矮的草屋原是存放农具的偏舍,如今铺了干草,摆了两张木板床,一名村民正坐在床沿低头包扎右手。
那人听见脚步声抬起了头,指节处缠着布条,边缘渗出暗红。他认出艾琳,立刻想站起来,却被她伸手按住肩头。
“别动。”她说,“伤口裂开更难好。”
村民垂下眼,“我连一支箭都没做完,还划破手……现在不能打仗,也没法制箭,只会拖累别人。”
艾琳蹲下身,视线与他平齐。“你叫什么名字?”
男人一愣,“李……李三。”
“李三,”她重复一遍,“你昨天做了多少支箭?”
“十七支,差三支没上羽片就……”
“十七支。”艾琳打断他,“每一支都刻了甲字,每一支都能射穿敌人的皮甲。你的手温还在上面,血也流在了木料里。你觉得这叫拖累?”
李三嘴唇动了动,没发出声音。
艾琳从腰后抽出一支箭,递到他手中。“这是你做的最后一支半成品,我让老匠人补完了羽片。它和其他的一样利,一样准。现在它是完整的,就像你——伤了手,但不是废了。”
她停顿片刻,“我们守的不是墙,是人心。你在屋里坐着,就是一种守。等你能动了,修弓杆、磨镞头、运火油,哪一件不是战?谁告诉你,只有拿刀才算兵?”
李三手指缓缓收紧,握住那支箭,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养三天。”艾琳站起身,“三天后,我要你在后方管箭筒,一支不差地递出去。能做到吗?”
“能。”声音很轻,却没再颤抖。
艾琳点点头,转身离开。走出两步,又停下,“你要是觉得自己没用,那就错了。错得厉害。战场上最怕的不是死人,是活人放弃自己。你还活着,还能做事,你就比那些躲在船底不敢上岸的海盗强。”
她走了。李三低头看着手中的箭,慢慢将它横放在膝上,拿起小刀,开始削一块备用的木片。
打谷场中央的空地已被清出一片圆区,尘土扫净,插着几根标示陷阱位置的短木桩。艾琳走到场中,拍了两下手掌。正在搬运火油罐的赵姓青年立刻放下担子走来,疤脸汉子也从岗哨交接处快步赶来。
“所有人过来。”艾琳声音不高,却传得很远。
青壮陆续聚拢,有人手里还攥着弓,有人裤脚沾泥。他们站成松散的圈,目光落在艾琳身上,有期待,也有迟疑。
艾琳抽出一支甲字箭,插在身前地上。“敌人离我们不到两里。他们以为我们会怕,会乱,会挤在屋里等死。但我们不会。”
她指向赵姓青年,“你来。”
赵姓青年上前一步。
“演示第一套反应流程。”她说,“从哨岗敲击开始,到中部伏击结束。”
两人迅速进入角色。赵姓青年模仿敲击信号,艾琳立即挥手,三人从两侧跃出,模拟拉绊索动作。接着她亲自扑地翻滚,顺势抽出短矛刺出,再翻身站起,举弓作势射击。
“看清楚了?”她站直身体,“这不是演戏。每一个动作都要练到闭眼也能做对。敌人不会给我们重来的机会。”
她环视众人,“现在分组。每五人一组,轮流演练警戒、触发、反击三个环节。赵姓青年负责东组,疤脸汉子带西组,我在中间巡查。”
训练开始。起初动作生硬,有人踩错位置,有人喊错口令。一组人在模拟滚木释放时配合失误,木杆砸偏,引得旁边人笑出声。
艾琳立刻喝止:“谁在笑?站出来。”
笑声戛然而止。一个年轻汉子迟疑着往前半步。
“你觉得别人犯错很好看?”艾琳盯着他,“等真打起来,你也会错。那时没人笑你,但你会死。或者,你害死的是你旁边的人。”
她转向所有人,“我们不怕错,怕的是不改。刚才那组,重新来一次。这次,所有人盯着他们的脚。”
那组人重新列队,动作谨慎了许多。第二次演练,绊索释放精准,滚木落地位置正确。
艾琳点头,“这才像话。”
她走向另一组正在练习近战格挡的队员,见一人持矛姿势歪斜,便上前纠正。那人退步时脚下打滑,整个人仰倒,引来几声压抑的嗤笑。
艾琳没骂人。她后退几步,拿起一根训练矛,“我来一遍。”
她完整走了一遍反击路线,故意在相同位置滑倒,重重摔在地上。但她几乎同时屈腿蹬地,翻滚半圈后单膝跪起,矛尖稳稳指向假想敌。
尘土沾满她的衣袖和脸颊。她站起身,拍掉灰,“摔倒不可怕。可怕的是躺在地上不动。你们每一个人,都会跌,但我只要求一件事——再站起来。”
人群安静了几息,随后响起零星掌声,很快变成整齐的拍击声。
训练继续。节奏逐渐加快,口令清晰,动作连贯。一组人甚至自发加练了三次伏击衔接。
临近尾声,艾琳召集所有人列队。她拔起地上的甲字箭,高高举起。
“这支箭,是谁做的?”
“李三!”不知谁喊了一声。
“对。李三做的。他现在不在这里,因为他受伤了。但他做的箭,会和你们一起守村。”
她将箭缓缓横举过头顶,“你们每一个人,都是这支箭的一部分。有人是镞,锋利向前;有人是杆,撑起力量;有人是羽,稳住方向。缺一个,箭就飞不远。”
她放下手臂,目光扫过每一张脸,“明天,敌人会来。他们带着刀,带着火,带着以为能吓住我们的气势。但我们有比他们多的东西——我们有彼此。”
全场静默。
然后,一声低吼响起。是疤脸汉子。他举起手中的短矛,重重顿地。
第二声,第三声……矛杆、木棍、铁叉纷纷顿地,节奏渐起,如心跳般沉重有力。
艾琳没有再说话。她将那支箭收回腰后,走向石台旁的粗纸布防图,抽出炭笔,开始修改东侧伏击点的标注。
赵姓青年带队巡视新设训练区,检查每一处标记是否牢固。疤脸汉子取来轮值表,对照人员名单逐一核对。老匠人坐在仓房门口,将“能援”类人员的名字重新誊抄到另一册上。
医棚门口,李三削好了第三块木片。他站起身,一瘸一拐地走向打谷场边的箭筒,把木片放进修补箱里。
艾琳抬头看了眼东方林线。天色未变,风向稳定。她伸手摸了摸腕内侧的灰印,凉的。
她继续画线,在洼地南侧加了一个隐蔽弓位,写下“两人轮射,限三箭”。笔尖一顿,正要标注补位路径,远处传来一声短促的敲击。
她抬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