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五一早,天还没亮透,工坊大院就热闹起来了。王嫂带着厨娘们在东厢房支起三口大锅,一口炖着猪肉粉条,一口煮着红糖年糕,还有一口滚着羊肉汤,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石娃子!别偷吃!”王嫂举着大勺喊,“那糖糕是给守夜人准备的!”
石娃子讪讪地缩回手,鼻子却还使劲嗅着:“王嫂,今年这羊肉汤特别香啊!”
“那可不!”王嫂得意地掀开锅盖,“放了新采的野山菇,秀姑她爹特意从山上摘来的。”
秀姑正在西厢房带着女工们剪窗花。红纸在她手里转来转去,不一会儿就剪出个活灵活现的鲤鱼跳龙门。
“秀姑姐手真巧!”小梅羡慕地说,“俺剪的这牡丹花,咋看都像白菜帮子。”
女工们笑作一团。老杨背着手踱进来,看着满屋的红窗花,眼角笑出深深的皱纹:“好啊,这才有过年的样子!”
这时,李二狗和小翠抬着个大箩筐进来,里面装满红纸包的年货。
“每人一份,”小翠笑着分发,“这是掌柜的一点心意。”
工人们打开纸包,里面是两斤猪肉、一包红糖,还有一吊钱。院子里顿时响起阵阵感谢声。
“使不得使不得!”老杨连连摆手,“今年工钱已经涨过两次了...”
李二狗把红包塞进他手里:“杨叔,这是年终奖,该拿的。您老辛苦一年,该过个好年。”
正说着,门外传来马蹄声。孙铁柱风尘仆仆地跳下马,从马背上卸下几个大麻袋。
“掌柜的,边关的干菇、西域的葡萄干都买回来了!还捎来一坛草原上的马奶酒!”
工人们好奇地围上来。石娃子抓起一把葡萄干:“这就是西域的零嘴?真甜!”
“晚上都尝尝鲜。”李二狗笑道,“今年咱们也过个四方年,吃遍天南海北的味道。”
午后,工坊暂时停了工。男人们忙着挂灯笼、贴春联,女人们聚在一起包饺子。秀姑教江南来的柳如烟包北方饺子,柳如烟则教大家包江南的汤圆。
“你们这饺子馅真扎实,”柳如烟捏着个元宝状的饺子,“我们那的馄饨馅儿更细些。”
小梅笨拙地学着包汤圆,糯米粉糊了满脸,惹得大家直笑。连一向严肃的老杨都系着围裙,在灶台前炸酥肉。
天色渐暗,工坊大院摆开十张八仙桌。每张桌上都摆得满满当当:中间是咕嘟冒泡的暖锅,四周摆着红烧鱼、四喜丸子、酱肘子,还有各色点心。
李二狗举起酒杯:“这一年,辛苦大家了!别的都不多说,吃好喝好,来年咱们再接再厉!”
“干杯!”工人们齐声响应,院子里顿时热闹起来。
石娃子抢到个四喜丸子,烫得直吹气:“王嫂,你这丸子绝了!”
“那是我娘的独门秘方!”王嫂得意地说,“里面加了荸荠,又香又脆。”
秀姑给柳如烟夹了块酱肘子:“尝尝这个,北方的味道。”
柳如烟咬了一口,眼睛一亮:“真香!比我们那的东坡肉也不差!”
老杨喝了几杯酒,话也多了起来:“想起我年轻时在工坊学徒,过年能吃上顿白面饺子就美得不行。现在看看这一桌,真是做梦都想不到啊!”
小梅端着酒杯来到李二狗面前,眼圈红红的:“掌柜的,谢谢您。要不是工坊收留,俺爹的病...”
李二狗温和地拍拍她的肩:“好好干,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夜深了,院子里点起篝火。工人们围坐在一起,天南地北地聊着。江南的弟子唱起柔婉的采茶歌,北方的工人吼起豪迈的号子,歌声笑声飘出很远。
石娃子喝多了马奶酒,拉着秀姑说胡话:“秀姑姐,明年...明年俺一定研制出新染料,让咱们的布更漂亮...”
秀姑笑着给他披上棉袄:“知道啦,快回去睡吧。”
李二狗和小翠站在廊下,看着这热闹景象。
“真好啊,”小翠轻声说,“就像个大家庭。”
“本来就是一家人。”李二狗微笑。
守岁的钟声敲响时,工坊上空绽开朵朵烟花。工人们仰头看着,每张脸上都映着幸福的光。
这个年,过得简单却温暖。没有权谋算计,没有勾心斗角,只有工坊里这群可爱的人,用最朴实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
而对每个人来说,这或许就是最好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