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小年。府城商会张灯结彩,却不是为了过节,而是在准备一场前所未有的盛会。
“二狗兄弟,江南商会的人已经到了!”赵四兴冲冲地跑来,“还有江北、西山、东山...来了十多家商会的代表!”
李二狗整理着衣襟,沉声道:“让铁柱加强戒备,今日不能出任何岔子。”
议事堂内,来自各地的商会代表济济一堂。这些在商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此刻都带着几分审视打量着李二狗。
江南商会的代表率先开口:“李会长,你在信中说要组建商盟,不知这商盟与寻常商会有何不同?”
李二狗环视众人,朗声道:“商盟之要,在于'三共'。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
“说得好听!”一个粗豪的声音响起,说话的是西山商会的马会长,“可资源如何共享?风险如何共担?总不能让我们把家底都掏出来吧?”
这话引起一片附和。
李二狗不慌不忙,命人抬上一块蒙着红布的木牌。掀开红布,露出“商盟公约”四个大字。
“诸位请看,公约第一条:各商会保留独立经营,商盟不干涉内务。”
这话让众人稍稍安心。
“第二条:建立联合仓库,各商会可将富余物资存入,按需取用,只需支付仓储费用。”
江南商会的代表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我们江南丝绸常有积压,若是能存放在各地...”
“第三条:设立风险基金,各商会按规模出资。若有会员遭遇不测,可从基金中借款应急。”
马会长拍案叫好:“这一条妙!去年我们商会遭了土匪,要是有这么个基金,也不至于差点破产!”
李二狗见众人意动,继续道:“最重要的是第四条:制定统一商规,严禁以次充好、恶意压价。违者逐出商盟,所有会员不得再与其交易。”
这话一出,全场寂静。这条规矩,等于断了奸商的生路。
“李会长,”一个老成持重的代表缓缓开口,“规矩虽好,可谁来监督执行?”
“问得好。”李二狗击掌三下,小翠带着几个账房捧着一摞账册进来。
“这是府城商会三年来所有交易的明细。”李二狗翻开账册,“每一笔进出,都有三人以上签字画押。商盟将建立稽查队,不定期抽查各商会账目。”
看着那密密麻麻却条理分明的账目,不少代表暗自点头。
经过一整天的商议,最终有九家商会当场签署了商盟公约。另有几家表示要回去商议。
送走客人,赵四兴奋地说:“二狗兄弟,这下咱们可算有了靠山!”
李二狗却摇头:“不是靠山,是伙伴。商盟要长久,就不能有主次之分。”
他立即着手落实商盟事宜。首先在府城建立了第一个联合仓库,又选派精干人员组建稽查队。
然而商盟的成立,也引来了更多关注。
这日,孙铁柱带来一个消息:“掌柜的,查到一个可疑的商队,打着西山商会的旗号,却在暗中打听咱们的护卫布置。”
李二狗眉头微皱:“可知是谁派来的?”
“还在查。不过...”孙铁柱压低声音,“他们携带的兵器,像是军中的制式武器。”
军中制式?李二狗心中一凛。这已经不是普通商贾间的争斗了。
他立即召集核心成员:“从今日起,商会所有重要物资分处存放。护卫队分三班值守,夜间增加暗哨。”
周寡妇担忧道:“二狗,是不是太紧张了?”
“未雨绸缪总好过临渴掘井。”李二狗语气凝重,“我总觉得,有人在布一个很大的局。”
几天后,这个预感得到了印证。
小翠匆匆送来一封密信:“掌柜的,江南来的消息。睿亲王的门人最近频繁出入各大商会,许以重利,要他们退出商盟。”
“果然是他。”李二狗冷笑,“还有呢?”
“更奇怪的是,各地突然出现大量来历不明的货船,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货物。咱们的布匹、药材都受到了影响。”
赵四气得跳脚:“这不是恶意竞争吗?”
李二狗沉思片刻,忽然问:“这些货船的货物,质量如何?”
“参差不齐,但价格低得离谱。”
“我明白了。”李二狗眼中闪过睿智的光芒,“他们这是要扰乱市场,逼我们就范。”
他当即做出部署:商会所有商品维持原价,但增加售后服务;同时暗中收购那些低价货物,查验来源。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不解。老陈头急道:“李会长,咱们应该降价竞争才对啊!”
“不。”李二狗摇头,“降价正中他们下怀。我们要让百姓明白,便宜没好货。”
果然,那些低价货物很快出现问题:布匹褪色、药材失效、粮食发霉...百姓上当后,反而更信任商会的老字号。
更妙的是,商会在收购这些劣质货物时,发现了重要线索——这些货物都来自几个相同的源头,而且都与睿亲王的门人有关。
李二狗将这些证据整理成册,通过韩老先生呈报朝廷。
然而就在他们以为胜券在握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打击来了。
这天清晨,商会学堂突然被官府查封,理由是“聚众滋事,图谋不轨”!
“胡说八道!”赵四暴跳如雷,“孩子们读书识字,怎么就成了图谋不轨?”
李二狗冷静地问:“可知是谁下的令?”
孙铁柱闷声道:“新任学政,是睿亲王的学生。”
原来在这里等着呢!李二狗心中雪亮。查封学堂,是要动摇商会的根基。
他立即前往学政衙门。新任学政是个瘦高个儿,见面就阴阳怪气:
“李会长,不是本官与你为难。只是这商会办学,自古未有。若是教出些不安分的人,本官担待不起啊。”
李二狗不卑不亢:“大人,办学授业,开启民智,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商会办学三年,培养学徒上百,从未有过不法之事。”
学政冷笑:“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这样吧,若是商会愿意捐十万两银子给衙门,本官或可通融。”
十万两!这分明是敲诈!
李二狗心中怒极,面上却不动声色:“大人说笑了。商会虽然薄有资产,但也拿不出这许多银子。”
“那就爱莫能助了。”学政端起茶杯,示意送客。
回到商会,众人义愤填膺。小翠红着眼圈:“掌柜的,难道就这么算了?那些孩子...”
“自然不会。”李二狗目光坚定,“他封得了学堂,封不了求知之心。”
当晚,李二狗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化整为零,把学堂开到百姓家里!
商会出资租用民宅,老师轮流上门授课。虽然麻烦,却更隐蔽,也更贴近百姓。
更妙的是,这个举措反而让更多孩子有机会读书。原来有些家长觉得商会学堂太远,现在学堂开到家门口,都抢着报名。
学政得知后,气得摔了茶杯,却无可奈何。总不能把全城的民宅都查封了。
经此一事,李二狗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他暗中让商会资助贫寒学子,更在商盟内推行“每商会必办学”的规矩。
转眼到了年关。商会盘点这一年的得失,虽然经历诸多波折,但根基更加牢固,商盟也初具规模。
除夕夜,李二狗站在商会最高的阁楼上,望着满城灯火。小翠悄悄走来,递上一杯热茶。
“掌柜的,又在想什么?”
李二狗轻声道:“我在想,商道之大,不止于买卖。开启民智,培养人才,才是根本。”
“是啊。”小翠感叹,“现在想想,当初咱们若是只盯着赚钱,恐怕早就被人打垮了。”
正说着,远处突然升起一束烟花,在夜空中绽开。
李二狗望着那转瞬即逝的绚烂,忽然道:“明年,我们要做一件大事。”
“什么大事?”
“开办工艺学堂,不仅要教读书识字,还要教百工技艺。让普通百姓也能有一技之长。”
小翠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可是...恐怕会触动很多人的利益。”
“我知道。”李二狗目光坚定,“但这是必行之路。唯有民智开启,民技提升,才能真正国富民强。”
夜色渐深,满城鞭炮声此起彼伏。
李二狗知道,新的一年,等待他的将是更大的风浪。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
商以载道,道阻且长。但他坚信,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