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四,天色未明,李二狗便已起身。推开房门,一股寒意夹杂着湿润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昨夜似乎又下了点小雨,院中的青石板路泛着深色的水光,墙角那几株老梅的枝条上,嫩芽似乎又舒展了几分。
他没有惊动旁人,先是轻手轻脚地走到库房外,借着微光检查门锁,确认无误。然后转到灶房后窗,侧耳听了听里面的动静——尚未有声响,周寡妇她们应该还没起。他这才踱步到院中那盘石磨旁,伸手摸了摸磨盘边缘,触手冰凉而干燥,昨夜并未受潮。
当东方泛起鱼肚白时,铺子里渐渐有了人声。周寡妇和桂枝几人窸窸窣窣地起床,开始生火、抬水,准备早间的活计。李二狗走进灶房,见周寡妇正往大锅里添水,准备熬粥。
“周婶,早。”李二狗招呼一声,走到面缸前,掀开盖子,用手指探了探里面老面的温度和湿度,“这面发得正好,看来昨晚留的火种温度合适。”
周寡妇回头笑道:“可不是嘛,桂枝这丫头心细,昨晚临睡前特意看了火,添了两次炭。”
李二狗点点头,又走到堆放野菜的筐边,拿起几根看了看。野菜是昨日孙铁柱从附近农户家收来的,还带着清晨的露水,很是新鲜。“这野菜品相不错,铁柱哥挑得仔细。”
这时,孙铁柱扛着一袋新磨的黍米粉从后院进来,听到李二狗的话,闷声道:“那家农户实在,给的价钱也公道。”
天色渐亮,前头铺面传来赵四拆卸门板的声响,以及他洪亮的吆喝声:“开——张——喽——”
李二狗没有立刻去前头,而是对周寡妇说:“周婶,今日是十四,按往年惯例,该开始准备些元宵了。馅料您看着配,花生、芝麻、红豆的都要有,量不必多,先试试。”
“俺晓得了,”周寡妇应道,“正好试试新到的江北糯米粉。”
早饭后,铺子刚开门不久,便有客人陆续上门。多是熟客,买些日常点心。李二狗在前头帮着招呼了一阵,见生意平稳,便又回到后院。
他搬了把椅子坐在屋檐下,面前放着一张方凳,凳上摊开着商会成员的名录和几份契书草稿。他需要仔细核对几家新加入商户的信息,并思考如何将他们更好地融入联合采购体系。阳光慢慢爬上台阶,照得他周身暖洋洋的。
约莫巳时初,院门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和孩童的说话声。李二狗抬头望去,只见小翠引着七八个半大少年和几个大人走了进来。正是前几日说好今日来立学徒契的孩子们和他们的保人。
孩子们大的不过十四五,小的才十岁出头,穿着虽旧但浆洗得干净的衣裳,脸上带着几分怯生生的好奇,规规矩矩地站在院子里,不敢乱看。他们的父母或长辈则陪在一旁,神情既期盼又有些不安。
李二狗放下手中的纸笔,站起身,走到院中。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目光平和地扫过每一个孩子的脸庞,看得他们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腰板。
“都来了?”李二狗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中,“既然来了,就是信得过我李二狗,信得过小河李记。有些话,咱得在立契之前,再说清楚。”
他示意小翠将抄录好的学徒章程分发给各位家长和保人。
“这章程,想必小翠姑娘之前也跟各位大致说过了。”李二狗缓缓道,“头一年,主要是学规矩,认物料,干杂活。要早起,要勤快,要听话。铺子里有铺子的规矩,错了要罚,做得好也有赏。”
他停顿了一下,看向那些孩子:“来我这里,不是来享福的。要吃苦,要流汗。但只要你肯学,肯干,我这里就教你认字,教你算数,教你做点心的手艺,让你将来有个安身立命的本事。”
他又转向家长们:“立了契,孩子就交给我了。吃住都在铺子里,非年节不得随意归家。我会一视同仁,严加管教。若有不服管教、偷奸耍滑的,莫怪我按规矩办事,到时诸位也别来求情。”
他的话语沉稳有力,不带丝毫含糊。家长们听了,反而更加放心,纷纷表示:“李掌柜严些好,严师出高徒!”“孩子交给您,我们放心!”
“既然都没异议,那就一个个来,签字画押吧。”李二狗示意小翠准备好笔墨和印泥。
孩子们在保人的陪同下,依次上前。有的紧张得手抖,写出的名字歪歪扭扭;有的还算镇定,一笔一画颇为认真。李二狗在一旁静静看着,不时出声指点一下握笔的姿势,或者安抚一下过于紧张的孩子。
待到所有孩子都立完契,已近中午。李二狗让周寡妇给孩子们和家长们端来了热茶和刚出锅的芝麻饼。
“今日就不留各位吃饭了。”李二狗对家长们说,“让孩子们熟悉一下环境,从明日起,正式上工。诸位请回吧。”
送走千恩万谢的家长们,院子里只剩下八个略显局促的新学徒。李二狗看着他们,目光依旧平和。
“都别站着了。”他说道,“小翠,你带他们去安置铺盖,告诉他们哪里打水,哪里洗漱,哪些地方不能去。然后带他们到前头,让赵四给他们讲讲铺子里的基本规矩,再让周婶给他们派些轻省的杂活,先从认料、扫地开始。”
“是,掌柜的。”小翠应下,领着孩子们去了。
李二狗重新坐回椅子里,阳光正好,照得他微微眯起了眼。院子里恢复了安静,只有前头隐约传来赵四粗声粗气讲解规矩的声音。他知道,从今天起,铺子里多了八张吃饭的嘴,也多了八份需要操心的责任。教导这些孩子,远比做点心要耗费心血。但他相信,只要引导得法,假以时日,这些懵懂的少年,终将成为铺子新的力量。
他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慢慢呷了一口。日子,就是这样在看似平淡的迎来送往和细碎安排中,缓缓向前流淌。而希望,也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耕耘中,悄然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