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府城内外早已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小河李记的铺子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订年礼的、买点心准备祭祖和待客的,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周寡妇带着妇人们从早忙到晚,灶火几乎没熄过;赵四和伙计们送货跑得脚不沾地;连小翠也里外照应,嗓子都有些哑了。
直到除夕下午,送走最后一位客人,铺子才终于安静下来。门上贴好了大红春联和福字,院里也挂起了灯笼,一派喜庆气象。
晚上,热腾腾的年夜饭摆满了后院的两张大桌子。铺子里所有的伙计、帮工,连同他们的家小,能来的都来了,济济一堂,欢声笑语不断。李二狗特意让周寡妇多做了几道硬菜,又搬出了几坛好酒。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李二狗和小翠面前的那几本厚厚的账册。这是每年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盘账分红。
小翠深吸一口气,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拿起算盘,开始最后的核算。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脆。所有人的心都跟着那上下翻飞的算盘珠子一起跳动。
终于,算盘声停歇。小翠抬起头,脸上因为激动和紧张泛着红晕,她看了看李二狗,得到鼓励的眼神后,才用微微发颤却清晰的声音宣布:
“县里铺子,今年净利,五十八两!”
“府城铺子,今年净利……”她顿了顿,声音拔高,“一百九十五两!”
“合计……二百五十三两!”
这个数字一出,院子里先是一片死寂,随即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多少?二百五十三两?俺没听错吧!”赵四猛地站起来,眼睛瞪得像铜铃。
周寡妇捂着胸口,激动得说不出话,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
孙铁柱一向沉稳的脸上也露出了难以置信的喜悦。
其他伙计和帮工更是欢呼雀跃,孩子们虽然不太懂,但也跟着大人一起又蹦又跳。
二百五十三两!这比去年翻了一倍还多!对于这些大多出身贫寒的伙计和帮工来说,这简直是个天文数字!
李二狗看着大家兴奋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感慨和自豪。这一年,经历了太多风雨:吴记的屡次打压、官府的查封、原料市场的围剿……但他们都挺过来了,而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绩。
他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这钱,是咱们大家一起,辛辛苦苦,一滴汗珠子摔八瓣挣来的!功劳是大家的!”
他按照早就定好的规矩,开始分红。核心的周寡妇、赵四、孙铁柱、小翠等人,每人分了二十两到三十两不等;其他的伙计、帮工,也按贡献和工龄,分了五两到十两。就连临时来帮忙的妇人,也得了厚厚的红封。
拿到沉甸甸的银子,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有了这笔钱,可以翻修老屋,可以给娃儿交束修,可以置办丰厚的年货,可以过一个前所未有的肥年!
“俺要给俺娘扯块最好的绸子做衣裳!”
“俺家那破屋顶可算能修了!”
“俺娃明年能去学堂开蒙了!”
听着大家兴奋的规划,李二狗也笑了。他等大家稍微平静,才再次开口:“过去的一年,咱们不容易,但咱们闯过来了!挣了钱,过了好年,值得高兴!可咱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眼前。”
他环视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新的一年,我有几个想法,跟大家伙儿商量。”
“第一,咱这铺面还是小了,年后看看机会,能不能把隔壁也盘下来,扩大经营。”
“第二,我想在咱铺子后面,正式办个学徒班,不光教做点心,也教认字算账,给那些肯干、家里困难的半大小子丫头们一条出路。这事,周婶和小翠多费心。”
“第三,商会那边,咱们不能只满足于自保。吴记不倒,府城商界难有真正的公平。咱们得帮着商会,把江北的粮道彻底打通,把联合采购做大,让更多像咱们一样的小商户能活下去,活得好!”
李二狗描绘的蓝图,让刚刚平静下来的众人再次心潮澎湃。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温饱而忙碌的伙计,仿佛也看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有意义的未来。
“二狗兄弟,俺跟着你干!”赵四第一个吼道。
“对!掌柜的,你说咋干就咋干!”众人纷纷响应。
夜色渐深,院子里却暖意融融。远处的天空,开始有零星的烟花绽放,预示着新年的到来。
李二狗站在院中,望着璀璨的夜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斗志。小河李记,这艘从乡村驶出的小船,经历了府城商海的风浪,不仅没有沉没,反而变得更加坚固,即将驶向更广阔的天地。
新的一年,必将有新的挑战,但也必有新的机遇。他相信,只要大家心在一处,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创造不了的奇迹。
爆竹声中一岁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