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悄没声儿地下了一场大雪,清晨推开门,外头白茫茫一片,积雪能没了脚踝。
“哎妈呀!这雪下得忒大了!”赵四踩着雪咯吱咯吱地往外走,差点被门槛绊个跟头。
周寡妇裹紧棉袄,望着空荡荡的街道发愁:“这天儿,怕是没人出来买点心了。”
果然,一上午都没几个客人。偶尔有街坊路过,也是匆匆买两个馒头就赶紧回家。笸箩里的点心越堆越多,眼看就要剩下了。
桂枝看着卖不出去的点心,小声说:“周婶,咱要不少做点?”
周寡妇叹气:“不做又怕万一有人要...”
李二狗从后院过来,拍了拍身上的雪:“天冷,咱自己也吃点热的。周婶,熬锅粥吧,放点红枣桂圆。”
灶房里很快飘出粥香。大家围坐在炉子旁,捧着热粥暖手。
赵四吸溜着粥,突发奇想:“咱要不学那走街串巷的,推车卖热点心?”
孙铁柱摇头:“雪太深,车推不动。”
大牛接口:“俺能背,俺力气大。”
正说着,郑老爹拄着拐深一脚浅一脚地来了,胡子上都结了冰碴子。
“快给俺来碗热粥!”老爷子冻得直哆嗦,“这鬼天气,差点把老骨头冻散架!”
周寡妇忙盛了碗粥递过去:“您老咋这天气还出来?”
郑老爹捧着粥暖手:“还不是挂心你们!这大雪天的,生意不好做吧?”
李二狗苦笑道:“可不是嘛,一上午没卖出去几个。”
郑老爹眯着眼想了想:“俺倒有个主意。你们不如做些耐放的干货,俺让女婿帮着往县衙里推销推销。那些衙役差人冬天都得备干粮。”
这话点醒了李二狗:“对啊!咱可以做些耐存放的饼子、麻花什么的。”
说干就干。下午雪小了些,周寡妇就带着桂枝试做新花样:麻花、馓子、糖耳朵,都是能放得住的老式点心。
赵四和孙铁柱去粮店买原料,顺便打听行情。回来时说:“粮价涨了!刘记正在囤粮呢!”
李二狗皱眉:“咱也得多备些,开春怕是要闹粮荒。”
傍晚时分,雪又下大了。大家早早打了烊,围坐在炉子旁商量对策。
小丫捧着账本发愁:“哥,这个月怕是要亏钱了。”
周寡妇也忧心:“原料涨价,点心又卖不动...”
李二狗往炉子里添了块煤:“天无绝人之路。咱可以把点心做得小些,价钱便宜点,薄利多销。”
赵四一拍大腿:“对啊!俺看还能做些热乎的,比如烤饼子,现烤现卖!”
大牛突然冒出一句:“后沟村...山货多,能做些山货饼。”
这话提醒了李二狗:“没错!山货价钱稳定,咱多开发些山货点心!”
正商量着,忽听门外有动静。开门一看,竟是石小虎顶着风雪来了,怀里抱着个布包。
“俺爹让送来的!”小伙子冻得脸通红,“新炒的栗子,给大伙儿尝尝!”
热乎乎的炒栗子捧在手里,香喷喷的。周寡妇忙给他盛了碗热粥:“快暖暖身子!”
石小虎一边喝粥一边说:“俺在衙门听说,新知县要整顿粮市,刘记怕是要倒霉了!”
这消息让大家精神一振。赵四兴奋地问:“真的?咋整顿?”
“具体不清楚,反正听说刘记的账目有问题...”石小虎压低声音,“俺们头儿让最近少跟刘记来往。”
送走石小虎,大家的心情都轻松了不少。周寡妇重新和面,准备试做山货饼子。桂枝把蘑菇、木耳泡发切碎,和进面里。
第一锅山货饼出炉,香气扑鼻。赵四迫不及待尝了一口:“香!真香!比肉馅还鲜!”
李二狗也点头:“这个好,成本低,卖得动。”
于是第二天,铺子门口多了块牌子:“新出山货饼,三文一个,买二送一!”
雪还在下,但来买山货饼的人渐渐多了。布庄老板娘买了两个,尝过后又回来买了十个:“给伙计们当午饭,比馒头香!”
王婆也来买:“这饼子实惠,俺家老头子可爱吃了!”
虽然生意不如往常,但总算有了起色。傍晚盘账,虽然赚得不多,但也没亏。
打烊后,大家又围坐在炉子旁。李二狗往炉子里添着煤,忽然说:“咱得往长远打算。开春后,我想在铺子后头搭个棚子,专门做点心。”
周寡妇点头:“是该扩大些了,现在太挤。”
赵四兴奋地说:“俺看还能雇两个人!”
孙铁柱慢悠悠道:“先稳当再说。”
炉火噼啪作响,窗外雪花纷飞。小丫趴在桌上练字,桂枝跟着周婶学绣花,赵四和孙铁柱下着棋,大牛在一旁安静地看着。
李二狗望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虽然天寒地冻,生意难做,但只要大家心齐,就没有过不去的冬天。
入夜后,雪渐渐停了。明月从云层后露出脸来,照得雪地亮如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