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接连下了三日,终于在一个清晨放了晴。阳光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屋檐下的冰溜子开始滴滴答答化水,街上的积雪被踩成了灰黑的泥浆。
“总算晴了!”赵四一边扫雪一边吆喝,“再下几天,咱这铺子非得让雪埋了不可!”
周寡妇忙着把受潮的笸箩搬出来晾晒:“快把这些家什拾掇拾掇,都要长霉了。”
桂枝跟着帮忙,小脸冻得通红:“周婶,俺看今儿个得做些热乎的,街坊们都馋了吧?”
果然,日头升高后,街上的人渐渐多了。憋了几日的街坊们纷纷出门透气,路过铺子都要买点吃的。
王婆第一个挎着篮子来了:“可算天晴了!给俺来两个热饼子,要刚出锅的!”
布庄老板娘要了碗芝麻糊:“这几日冷得够呛,喝点热的暖暖。”
连药铺小学徒都跑来买薄荷糖:“俺师傅说这几日病人多,提提神!”
铺子里很快热闹起来。周寡妇和桂枝忙活着现烤饼子,赵四招呼客人,孙铁柱补货,大牛帮着收拾。李二狗则里外照应着,脸上终于有了笑模样。
晌午时分,张记茶楼的伙计来取货,还带来个好消息:“掌柜的说了,明儿起点心照常送,还要加量!这几日下雪,喝茶的人反而多了!”
这可真是雪中送炭!周寡妇喜得直抹眼角:“好好好!俺们保准做得足足的!”
下午,郑老爹拄着拐来了,后头还跟着个穿官服的人。
“二狗啊,这是县衙钱粮师爷跟前的刘书办。”郑老爹介绍道,“来问问咱家山货饼的事。”
那书办四十上下模样,面容清瘦,说话却和气:“听说你家的山货饼实惠又好吃?县衙想订些给差役们当干粮。”
李二狗忙将人让进屋里,吩咐上茶点心。
书办尝了山货饼,点点头:“确实不错。这样,先订二百个,明日就要,可能备齐?”
周寡妇赶紧应道:“能!一定能!”
送走书办,赵四乐得直蹦高:“县衙的买卖!这下可稳当了!”
李二狗却冷静道:“越是大事越要谨慎。周婶,您亲自把关,用料都要最好的。”
接下来的半天,铺子里忙得脚不沾地。和面、调馅、烤饼,每个环节都一丝不苟。新来的石家老二也来帮忙,小伙子手脚麻利,学得很快。
傍晚时分,二百个山货饼准时出炉,个个金黄酥脆,香气扑鼻。书办来验货时十分满意,当场结清货款。
这单生意让铺子缓过气来。小丫算账时眉开眼笑:“哥!今日挣的钱够买半个月的煤了!”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两天,赵四去粮店买黍米,回来时脸色不好看。
“粮价又涨了!”他气呼呼地说,“刘记那老小子在囤粮,市面上好黍米都让他收走了!”
孙铁柱检查了下库存:“咱的黍米还能撑十来天。”
周寡妇发愁:“那咋办?总不能断货吧?”
李二狗沉吟片刻:“咱多用地瓜、山药这些顶一顶。后沟村的山货也该送来了。”
正说着,石小虎顶着风雪来了,脸色却不太好看。
“李东家,出事了!”小伙子喘着大气,“刘记派人去后沟村,要高价收山货,好些人家动心了!”
这话如同晴天霹雳。山货是小河李记的命根子,要是断了来源,麻烦就大了。
赵四急得跳脚:“忘恩负义!咱平日待他们不满啊!”
孙铁柱闷声道:“价高者得,怨不得他们。”
李二狗稳住心神:“小虎,你爹咋说?”
石小虎道:“俺爹压着没答应,但怕是压不住几天...”
当夜,李二狗召集大家商量对策。
周寡妇先开口:“咱也提价?可不能跟着刘记哄抬价钱啊!”
赵四嚷嚷:“俺去找他们理论!”
孙铁柱摇头:“不如签长约,稳住房源。”
李二狗思忖良久,最后说:“明儿个我亲自去后沟村一趟。”
第二天一早,李二狗带着赵四和大牛,拉着一车过冬物资去了后沟村。雪后的山路格外难走,驴车几次陷进雪坑里。
到了村里,果然见刘记的伙计正在挨家挨户游说。见李二狗来,村民们都有些躲闪。
石老汉迎出来,面带愧色:“李东家,俺...俺尽力了,可刘记出价太高...”
李二狗拍拍老汉的肩:“石大叔别急,俺不是来怪大家的。”
他把村民们都请到打谷场上,诚恳地说:“各位乡亲,刘记出价高,俺理解。但俺想问一句:刘记能高价收一时,能一直收下去吗?等他把俺挤垮了,还会这个价收你们的山货吗?”
村民们沉默不语。
李二狗继续道:“俺小河李记虽小,但说话算话。今日俺把话放这儿:凡是跟俺签长约的,俺按市价加一成收,但有个条件——山货只能卖给俺一家。”
赵四补充道:“俺们还包收!不管丰年歉年,照单全收!”
村民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最后石老汉第一个站出来:“俺信李东家!签!”
有人带头,其他人家也陆续跟上。最终大半村民都签了长约。
回程路上,赵四舒了口气:“总算稳住了!”
大牛却闷声道:“刘记...不会善罢甘休。”
果然,没过几天,刘记就开始使绊子了。先是县衙的书办来说山货饼暂缓订购,后是茶楼的说点心销量下滑。
郑老爹悄悄来报信:“刘老五的小舅子又活动开了,到处说你家点心不干净...”
生意眼看又要下滑,这时却来了个意外转机。
这日午后,一个穿着体面的老先生走进铺子,尝了几样点心后,问:“听说你家会做山货点心?”
李二狗忙道:“正是。老先生想要点什么?”
那老先生笑道:“我是邻县五味斋的掌柜。听说你家的山货饼好,想来批些卖。”
这可是大主顾!赵四激动得手直抖,周寡妇更是喜出望外。
老先生订了五百个山货饼,还要了其他几样点心的样品,说是卖得好再来订。
送走老先生,赵四乐得合不拢嘴:“五味斋!那可是大铺子!”
周寡妇却忧心:“五百个饼子,咱做得过来吗?”
李二狗当即决定:“雇人!石家老二能干,再从他村里找两个手脚麻利的。”
生意一下子又红火起来。虽然刘记还在使绊子,但有了五味斋的订单,铺子总算稳住了阵脚。
雪渐渐化了,路面露出黑土。阳光一天比一天暖和,树枝上冒出嫩芽。
这日打烊后,李二狗望着晚霞,对大家说:“开春后,咱得把铺子后头的棚子搭起来。”
周寡妇点头:“是该扩大了。俺看还能添个烤炉,专门烤饼子。”
赵四兴奋地说:“俺去打听打听砖瓦价钱!”
孙铁柱慢悠悠道:“先稳扎稳打。”
小丫举着账本跑来:“哥!俺算过了,开春扩铺子的钱够了!”
夕阳西下,铺子里点起油灯。大家围坐在一起吃晚饭,有说有笑。
虽然刘记的阴影仍在,但经过这个冬天的历练,小河李记更加坚韧了。就像雪后的嫩芽,只要挺过寒冬,就会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