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雪还没化净呢,小河村就热闹开啦!
“噼里啪啦——砰!”
大清早,赵四就在院门口放了一挂响鞭,炸得雪花子乱飞,吓得隔壁家大黄狗汪汪直叫。
“哎妈呀四哥!”桂枝捂着耳朵从灶房探出头,“你这炮仗也忒响了,震得俺耳朵嗡嗡的!”
赵四叉着腰,得意洋洋:“响才好哩!去去晦气,新年讨个好彩头!”
周寡妇端着一簸箕刚蒸好的枣馒头出来,笑骂道:“就你能折腾!快别显摆了,过来帮俺把供桌摆上!”
今儿个是正月初六,按老规矩要祭灶神。院里支起一张破方桌,上头摆着枣馒头、炸糕、还有一小碟糖瓜。李二狗领着大伙儿,恭恭敬敬地上了三炷香。
“灶王爷保佑咱小河李记新年红红火火,财源广进!”李二狗念叨着,身后一帮人跟着作揖。
小丫最积极,磕头磕得最响,起来后小声问:“哥,灶王爷真能听见不?”
李二狗弹她个脑崩儿:“心诚则灵!快去帮你周婶儿煮饺子!”
“知道啦!”小丫揉着脑门,蹦蹦跳跳跑了。
这时节天还冷得很,可院里一点儿不冷清。大牛吭哧吭哧劈柴火,孙铁柱在拾掇驴车轱辘,桂枝和几个妇人一边包饺子一边唠嗑。
“俺听说没?前村老王家闺女正月十六出嫁,要订咱五十个喜饼哩!”桂枝神秘兮兮地说。
“真的假的?”周寡妇手下擀面杖不停,“那可好!咱得好好露一手!”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吆喝声:“二狗兄弟!在家不?”
赵四跑出去一看,乐了:“哎哟!石大叔!您咋来了?快进屋暖和暖和!”
后沟村的石老汉带着俩后生,扛着半扇猪肉进来了,后头爬犁上还堆着好几袋粮食。
“给李东家拜个晚年!”石老汉笑呵呵的,“俺们村凑了点年货,千万别嫌弃!”
李二狗赶紧迎出来:“石大叔!这咋好意思!快进屋坐!”
“不坐了不坐了,”石老汉摆手,“还得赶回去哩。开春雪化了,俺们村的黍米管够,随时来拉!”
送走石老汉,看着那半扇猪肉,赵四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好家伙!这下可够吃一阵子了!”
周寡妇拍他一下:“瞅你那点出息!这是人家心意,咱得记着好!”
热腾腾的饺子端上桌,白菜猪肉馅儿的,一个个胖嘟嘟。大伙儿围坐在一起,吃得鼻尖冒汗。
赵四塞了满嘴饺子,含糊不清地说:“二狗兄弟,咱那'小河李记'的戳子,啥时候去刻啊?俺都等不及想往点心上盖了!”
孙铁柱慢悠悠喝口饺子汤:“急啥,县里铺子得正月十五后才开门哩。”
小丫抢着说:“俺红纸都裁好了!就等刻了章子,俺来写招牌!”
李二狗笑着给大伙儿分蒜瓣:“等出了正月,咱就去县里瞅瞅。不光刻章子,还得看看铺面。”
一听说看铺面,大家都来劲了。
“俺想要个临街的!”赵四比划着,“最好带个柜台,俺往那儿一站,神气!”
周寡妇白他一眼:“美得你!俺看呐,得有个大灶间,不然转不开身。”
桂枝小声说:“最好还能有个小库房,粮食啥的就不怕受潮了。”
大牛闷头吃了半天,忽然冒出一句:“得结实。”
众人都乐了。孙铁柱拍拍大牛肩膀:“放心,哥给你找个结实的,塌不了!”
说说笑笑间,饺子吃了个精光。赵四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打饱嗝:“舒坦!要是天天过年就好喽!”
周寡妇收拾着碗筷笑骂:“想得美!赶紧干活去!清韵斋的订单还等着呢!”
可不是嘛!虽然还在年里,生意可不能停。灶房里很快又忙活起来,磨盘吱呀呀转,蒸笼呼呼冒白气。
下晌的时候,村里几个娃娃跑来拜年,小丫早就备好了糖块,一人分了两块。娃娃们吃着糖,眼巴巴瞅着刚出锅的山药糕。
李二狗乐了,让周寡妇给娃娃们一人切了一小块。娃娃们吃得满嘴香,蹦蹦跳跳跑了。
没过一会儿,娃娃们又回来了,后头跟着他们爹娘。
“二狗兄弟,听说你家点心好吃,俺们也来称点尝尝!”一个汉子挠着头笑。
这下可好,你一包我一包,本来预备明天送的货,差点被买空。赵四赶紧拦着:“可不能再卖啦!再卖茶馆掌柜的该急眼啦!”
众人哄笑着,这才散去。
晚上点灯算账,小丫扒拉着算盘珠子,眉开眼笑:“哥!今儿个零卖就挣了这些!”她伸出个小巴掌。
李二狗摸摸她脑袋:“瞅把你乐的。等开了铺面,天天都能这个数!”
小丫眼睛瞪得溜圆:“真的?”
“哥啥时候骗过你?”李二狗笑着吹熄了油灯,“快睡吧,明儿个还得起早呢!”
窗外月光照在雪地上,明晃晃的。院里安静下来,只有灶膛里偶尔噼啪一声。
东屋里,赵四和孙铁柱挤一炕上,还在嘀嘀咕咕。
“铁柱哥,你说县里铺面贵不贵?”
“应该不能便宜...但咱现在挣得也不少...”
“俺就想有个正经门脸,气死刘记那帮龟孙!”
西屋里,周寡妇和桂枝也没睡。
“桂枝,等开了铺面,咱也置办身新衣裳,不能给二狗丢人。”
“哎!俺听婶子的!”
灶房旁的小屋里,小丫抱着钱匣子,美滋滋地数铜板,数着数着就睡着了。
李二狗躺在炕上,听着院里偶尔传来的骡子响鼻声,心里琢磨着开春后的计划。刻章子、看铺面、还要多开发几样新点心...
想着想着,他也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