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越来越暖,吹得人浑身舒坦。李二狗家那片苜蓿地,已经不再是星星点点的绿意,而是连成了厚厚实实、绿浪翻滚的一片,高度都快没过小腿肚了。紫色的花朵盛开,像给绿地毯绣上了繁星,空气里都弥漫着一股独特的清香气。
这长势,太喜人了!连村里最老把式的庄稼汉路过,都要忍不住停下脚步,啧啧称奇几句。
“二狗子,你这草……长得可真邪乎!” “这玩意儿真能吃?牲口吃不吃?”
李二狗笑而不答,心里却清楚,最关键的时刻要来了——留种。
他不再允许赵四和小丫去地里掐尖,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守着这片苜蓿地,看着那些细小的紫色花朵慢慢凋谢,结出一个个弯弯的、嫩绿色的小荚果。
阳光越好,雨水越足,那些荚果就膨胀得越快,颜色也逐渐变成深褐色。李二狗知道,等到荚果变得干硬,轻轻一碰就有种子弹出来的时候,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村正王老栓几乎是天天来报到,比李二狗还上心。他可是用旧磨盘换了不少种子优先权的。
“二狗子,快成了吧?我看这荚果颜色差不多了!” “别急,叔,再晒两天太阳,籽粒更饱满。”李二狗总是这样安抚他。
终于,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李二狗用手轻轻捻开一个干硬的荚果,里面滚出几颗饱满的、黄褐色的细小种子。
“可以了!”李二狗一声令下,三人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小心地用手将那些干透的荚果从植株上捋下来,收集到带来的大筐里。这是个细致活,不能太用力免得荚果炸开种子飞溅,也不能太轻否则效率太低。
忙活了大半天,才收了不到一半的地,带来的筐就差不多装满了。看着那沉甸甸的收获,三人都累并快乐着。
剩下的苜蓿植株,李二狗也没浪费。他用镰刀(用点心换来的旧镰刀)将它们齐根割下,一部分嫩的直接喂了村里唯一还健在、但瘦骨嶙峋的几头老牛(换来几声感谢),大部分则摊开在地里晒干,准备以后当做干饲料或者直接翻进土里做绿肥。
收获的荚果摊在窝棚前最大的破席子上暴晒,等着彻底干透后脱粒。
苜蓿丰收的景象,彻底点燃了村里人的好奇心和高涨的兴趣。之前只是听说,现在亲眼看到李二狗家收获了那么多“草籽”,而且村正家已经迫不及待地要拿去种了,效果看来是真的好!
于是,络绎不绝的村民找上了门。
有直接想买种子的:“二狗子,这种子咋卖?给俺也来点,俺家那地荒得厉害……” 有用东西换的:“二狗,俺家有个旧陶缸,你看能换点种子不?” 有想赊账的:“二狗兄弟,先赊俺点,等秋天收了粮食肯定还你!” 还有纯粹打听的:“这种子真那么神?种了真能长这么好?牲口真吃?”
李二狗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焦点。他一边忙着脱粒晒种,一边应付着各路乡亲。
对于求购,他早有准备。种子他留足了自家明年扩种和答应给村正的量,剩下的也不算太多。
“乡亲们,种子不多,我先紧着最急需的几家。价钱嘛,也不按粮价算了,毕竟这是新鲜东西。”李二狗大声说着,“谁家有好点的菜籽、麻绳、结实点的农具,或者愿意用工来换的,优先!”
他不要虚高的粮价,而是要更实用的东西和劳力。菜籽可以丰富自家菜园,麻绳和农具是消耗品,用工则能帮他干更多活,比如开垦更多的荒地——他眼睛已经瞄上了河边一小块无人问津的滩涂地。
很快,李二狗就用苜蓿种子换来了好几样急需的物品,以及好几户人家“欠着”的工日。窝棚里的家当眼看着丰富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交换,他和村里不少人的关系拉近了许多。大家看他的眼神,不再是看一个走了狗屎运的穷小子,而是带着点佩服和商量意味了。
“二狗脑子是真活络!” “这种子换得值!看他家地长那样,错不了!”
李二狗听着这些议论,心里踏实。苜蓿种子,不仅改善了他的土地,更成了他融入这个村庄、建立信任和交换网络的第一块敲门砖。
他看着席子上那些黄褐色的细小种子,仿佛看到的不是草籽,而是未来更加兴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