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于吧?”陈阳抻着脖子,目光越过巷弄斑驳的石墙向外张望,刻意压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犹疑,“这前头几家铺子瞧着挺正常的,顶多也就是些古件瓷器什么的摆在橱窗里,不至于家家都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吧?再说,这么多双眼睛盯着,他们还能只手遮天不成?”
老许没接话,只是斜睨了他一眼,那眼神里分明带着几分审视和不易察觉的冷意。过了几秒,他才微微抬了抬下颌,示意陈阳跟出来:“你光看表面当然觉得没什么。走,跟我出去看看,你就明白了。”
陈阳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随即跟着老许走出了逼仄的巷弄。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却丝毫没能让陈阳感觉轻松,反而让他越发忐忑起来。两人快步穿过巷子口那株老槐投下的树荫,斑驳的光影在他们脸上跳动。
“喏,看看那边。”老许站定在巷子口,抬手指向路边停着的一辆执法车。车门半开着,里头坐着一个男人,脑袋埋得很低,双手被一副明晃晃的手铐铐着。
陈阳顺着老许的手指看去,眼皮跳了跳。那男人身上的确铐着手铐,而且看那架势,显然已经被控制了一段时间。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压着嗓子问道:“这人……犯了什么事?”
老许眯起眼睛,语气沉了几分:“这人姓周,巷子东头那家古玩店的老板。听说两年前我们队里就接到过相关他的举报,我们就一直怀疑他。”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陈阳略显惊讶的表情,“这家伙有些能量,每次都不了了之,这次趁着联合检查的机会,我们检查了他的店铺。你以为这些‘正常’的店铺背后,都干净得了吗?”
说着,老许眯缝起眼睛,抬手在空气里划拉了一下,食指精准地在一名穿着制服的年轻人肩头敲了两下。那年轻人闻声转身,制服下摆随着动作晃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先是下意识地立正站好,随即才反应过来老许的意思,小跑着绕到另一台执法车旁,掏出钥匙开了车门。
老许弯腰钻进车厢,后背弓起的弧度投下一道压迫的影子。他伸手在驾驶座与后座之间的储物格摸索了几秒,那是个装文物的定制木盒,盒盖边缘还残留着细密的红木碎屑。
与此同时,那名年轻人在原地踌躇片刻,目光扫过陈阳,带着几分审视和警惕。他显然没料到老许会安排这么个外人介入案件,迟疑的看着陈阳,眼神不由自主地飘向老许的位置。
“没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的特邀鉴定师,陈阳!”老许叼着的烟头已经燃到过滤嘴,他咬着烟嘴含糊不清地吐出几个字,最后一丝火星被他猛地吐在地上,在水泥地上划出一道暗红色的痕迹。
这番话像是扔进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年轻人的表情明显僵了一下,目光重新聚焦在陈阳身上上下打量。那张年轻的脸先是涨红,继而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嘴唇微微颤抖着重复了一遍老许的话:“陈…..陈阳?”
这三个字从他嘴里说出来时带着明显的停顿和颤音,仿佛每一个音节都需要额外的力气去咬合。他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略微发紧:“名誉大江南北的陈阳陈老板?”
“别,别……”陈阳察觉到对方态度的变化,脸上浮起一层尴尬的笑意,手指不自觉地挠了挠鬓角,“没那么夸张,就是运气好而已。”
这句话出口时,他注意到年轻人的目光里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羡慕,又嫉妒。
老许没理会两人之间微妙的气氛,径直将手套递给陈阳,手指在对方手背上轻拍了一下示意戴上。陈阳接过手套时,心头莫名一紧。
随后老许转身回到后座,盒盖开启的瞬间,车内光线被瓷器表面反射出细碎的光斑。他小心翼翼地将盒子平放在膝盖上,手指在盒底轻轻一扣,露出里面一件通体施以粉彩的瓷盘,盘面上绘着姿态各异的蟠桃,每一颗都透着雍正时期特有的精细与雅致。
“雍正粉彩八桃纹盘。”老许的声音低沉,带着某种不易察觉的凝重。
撇口如新月弯弯,口沿处薄如蝉翼,轻抚之下竟有丝绸般的顺滑触感。浅弧壁呈现出完美的弧度,似天工巧匠用最精细的圆规描绘而成,每一寸弧线都恰到好处。平底宽阔稳重,如大地般承载着整个器物的重量,而那圈足更是精工细作,足底修整得光滑圆润,稳稳地托举着整个瓷盘。
清雍正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五蝠八桃纹盘
粉彩装饰技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色彩层次分明却又自然过渡,每一笔都透露着宫廷御用瓷器的尊贵气质。盘内外壁所绘桃蝠纹更是匠心独运,构图巧妙至极,仿佛将整个春日桃园的盛景浓缩于这方寸之间。
釉上粉彩绘制的那一枝虬曲桃枝,宛如游龙般蜿蜒曲折,从盘外壁巧妙地穿越器壁,如同破壁而出的神来之笔,延伸至内壁及底部,形成了一个完整而连贯的艺术整体。枝干呈现出深沉的棕褐色调,那种色泽仿佛经历了千年风霜的洗礼,每一道纹理都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显得古老而神秘。
枝头上绽放的桃花娇艳欲滴,花瓣层层叠叠,粉嫩的色彩中透着淡淡的胭脂红,就好像刚刚沾染了晨露的清香。那些含苞待放的花蕾更是惹人怜爱,饱满的花苞中蕴含着无限的生机与希望。
八颗嫣红的桃实如珍珠般悬挂在枝头,每一颗都圆润饱满,色泽红润如少女的脸颊,五颗优雅地分布在盘内,三颗巧妙地点缀在盘外,整体布局浑然天成,连成一幅完美的艺术画卷。
里三外二共五只蝙蝠在桃枝间翩翩起舞,它们的身姿轻盈灵动,翅膀张开的瞬间仿佛要从瓷面上飞出来一般,每一只蝙蝠的神态都栩栩如生,眼神中透着灵性的光芒。
八桃象征着『八仙祝寿』的美好寓意,寄托着人们对长寿安康的无限向往,而五蝠则蕴含着『五福临门』、『五蝠捧寿』的吉祥含义,将福气与长寿完美结合。
这种过枝『八桃』纹样堪称雍正朝独有的艺术瑰宝,到了乾隆时期便演变为九桃纹样,因此在古玩界素有『雍八干九』的经典说法,这也成为了鉴别不同朝代瓷器的重要标志。
整器所承载的『洪福齐天』、『福寿双全』寓意更是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美好生活的永恒追求。
桃实的色泽处理更是巧夺天工,粉嫩柔和的基调中,从嫩黄色开始,渐渐过渡到娇艳的红色,这种自然的渐变效果仿佛真实桃子成熟时的色彩变化,其间还巧妙地点缀着精致的红色斑点,增添了几分真实感和层次感。
桃叶的描绘同样精彩,叶片扶疏有致,每一片叶子的脉络都清晰可见,展现出桃枝那曼妙优雅的姿态,这种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在清代瓷器中实属珍罕。画面描绘细致精妙,极为生动自然。
陈阳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轻轻的将那只精美的瓷盘轻柔地托举起来,手里捧着这样一件稀世珍宝,陈阳心头不由一紧。他的动作极其谨慎,生怕一个不慎就会让这件无价之宝从指间滑落。
平时鉴定瓷器时,是绝对不会戴手套,因为手套会降低手指的敏感度,更容易因为打滑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但眼前的情况截然不同,在老许这位执法人员眼中,这件雍正粉彩盘已经被定性为涉案文物,必须严格按照证物处理程序操作,戴手套是铁律,不容违背。
陈阳双手稳稳地托着瓷盘,目光专注地凝视着眼前这件艺术珍品。
雍正粉彩的独特魅力瞬间展现在他面前——那温润如羊脂的玻璃白底色,宛如初雪般纯净无瑕,为整个画面奠定了优雅的基调。
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渲染技法,在这洁白的画布上创造出层次分明的渐变效果,每一处色彩过渡都显得那样自然流畅。
桃实的色彩变化尤为引人注目,从最浅的粉白色开始,逐渐加深为娇嫩的粉红,再过渡到成熟的深红,这种由浅入深的自然渐变,仿佛真实桃子在阳光下的色泽变化。
五只蝙蝠的翅膀同样运用了精妙的晕染技法,翅膀边缘的深色逐渐向内部淡化,体现出羽毛的质感和立体感,每一处细节都展现着工匠们高超的绘画技艺。
整个釉彩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润泽感,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温和的光芒。特别是那些桃实的粉红色泽,温润得如同上等的和田玉,散发着内敛而高贵的光华。
这种柔和的色调与康熙时期硬彩的浓烈鲜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康熙硬彩追求的是强烈的视觉冲击,色彩饱满浓重,而雍正粉彩则更注重雅致的美感,色调温和而富有层次,体现出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和工艺特色。
盘体通体施以莹润的白釉,那釉面的质感肥润如凝脂,甚至让人觉得,用手指轻抚出水来。
胎质细腻坚致,制作工艺精湛,泥料经过反复淘洗,达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几乎看不到任何杂质或气泡。
当陈阳将瓷盘迎着光线仔细观察时,胎体呈现出独特的糯米粉状半透明感,这正是雍正时期着名的“糯米白”质感特征,在光照下还微微泛着青白色的光泽,显得格外纯净雅致。
釉面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极其细微的橘皮纹理,这些细小的纹路是在高温烧制过程中釉层熔融时自然形成的,不仅不是瑕疵,反而是那个时代工艺特征的重要标志。
盘壁的厚薄处理得极为均匀,整体轻盈而不失稳重,展现出工匠们精湛的拉坯技艺。
底足的处理更是一丝不苟,足端经过精心修整,呈现出滚圆的弧度,这种处理方式在行内被形象地称为“泥鳅背”,既美观又实用。
在露胎的部分,可以清晰地看到细密而规整的旋坯痕迹,这些痕迹记录着工匠制作时的每一个细节,用手轻抚,那种光滑的触感如同抚摸上等的丝绢一般,温润而细腻。
“好一件雍正粉彩八桃纹盘!”陈阳一边看着,口中一边称赞着。他的眼睛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手指轻轻抚摸着瓷盘光滑的表面,“这釉色如凝脂般润泽,桃实的渐变更是精妙绝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