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营商环境试评估结果的通报,以及备案审查对几份“问题细则”的毫不留情的否决,像在看似平静的官场湖面投入了两块巨石。涟漪迅速扩散、碰撞,最终酝酿成了阵阵暗涌的风。
这风,不再是之前针对个人的“暗箭”,而是来自某些领域、某些群体因切身利益被触及而发出的、更为广泛的不满和抵触。
评估报告点名批评的几个地市,其主官在私下场合抱怨“专班不接地气”、“唯数据论”、“挫伤了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一些被审查退回“实施细则”的部门,则感到颜面扫地,认为专班“手伸得太长”,“干涉部门正常履职”。
这些声音起初只是在特定圈子里流传,但很快,它们找到了更有效的表达渠道。
这天,叶凡被魏省长的秘书紧急叫去。走进办公室,他发现气氛不同以往。魏省长坐在沙发上,眉头微锁,面前放着一份材料。旁边还坐着省委分管组织工作的李副书记,以及省纪委的一位副书记。
“叶凡同志,坐。”魏省长的语气比平时严肃。
叶凡心中微沉,依言坐下。
“你看看这个。”魏省长将面前的材料推过来。
那是一份综合性的“情况反映”,并非匿名,而是由几位退居二线、但在省内仍有相当影响力的老同志联名署名的。材料没有直接攻击《规定》本身,而是将矛头指向了推行《规定》的方式方法。
信中写道:
“……优化营商环境,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我们坚决拥护。但在推进过程中,是否有些操之过急?是否过于强调‘破’,而忽视了‘立’的复杂性和渐进性?是否过于依赖外部评估和硬性指标,而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基层干部的感受?尤其是‘公平竞争审查’和‘备案审查’等举措,在具体执行中,是否存在着‘一刀切’、简单化,甚至影响地方政府和部门正常行使职权的倾向?长此以往,恐怕会挫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的大局……”
言辞恳切,站位很高,通篇都是“忧心忡忡”的“善意提醒”,但分量却重逾千钧。这些老同志门生故旧遍布全省,他们的“反映”,代表着体制内一股强大而保守的力量,对当前改革节奏和力度的集体质疑和反弹。
“叶凡,你怎么看?”魏省长目光深邃地看着他。
叶凡迅速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是对他,也是对专班工作的一次严峻考验。他不能慌乱,更不能退缩。
“魏省长,李书记,各位领导,”叶凡的声音沉稳清晰,“老领导们的关切,体现了对全省发展的高度负责,我们非常理解,也一定会认真听取。”
他话锋一转,语气坚定起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省营商环境存在的‘隐性壁垒’和‘利益藩篱’问题,是多年积累的沉疴痼疾,非猛药难以去疴。‘公平竞争审查’和‘备案审查’,正是为了从源头上防止出台新的不公平政策,是保护市场活力、维护法治公平的必要举措,中央对此有明确要求。”
他拿起那份评估报告:“至于评估指标和方式,我们始终坚持‘企业感受’这个唯一标准。也许指标还不完美,方式还可以优化,但方向绝不能动摇。如果因为担心‘挫伤积极性’就放缓改革步伐,甚至走回头路,那才是对全省发展大局最大的不负责任!那些因为改革触动利益而感到‘不适’的积极性,本身可能就是需要被改革的对象!”
他的回应有理有据,不卑不亢,既尊重了老同志,又坚定地扞卫了改革的核心原则。
李副书记点了点头,开口道:“叶凡同志说得有道理。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动利益是必然的。老同志们的意见要听,但省委省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不能变。关键在于,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同时,注意方式方法,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争取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省纪委的副书记也表示:“纪委坚决支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对于改革中出现的不同意见和反映,我们会区别对待。对善意的提醒要认真吸取,对恶意的诬告要坚决打击,确保改革在风清气正的环境中推进。”
魏省长最后总结,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语气沉毅:
“风波起于青萍之末。有不同声音,很正常,说明我们的改革真正触及了要害。这件事,到此为止。专班的工作,按照既定部署继续推进,不要受干扰。但是,叶凡,”
他看向叶凡,“你们也要更加注重策略,多做沟通解释工作,特别是对老同志、对基层干部,要把道理讲透,把政策说清,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
“是!省长,我们一定认真落实!”叶凡郑重表态。
从魏省长办公室出来,叶凡后背惊出了一层细汗。他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高层博弈。虽然得到了领导们的支持,但他清晰地感受到了那阵袭来的“风”的力量——它来自体制深处,盘根错节,足以影响甚至改变政策的走向。
这阵“风”提醒他,改革不仅仅是制度和规则的较量,更是人心和观念的争夺。他不仅要做一名坚定的改革执行者,更要成为一名智慧的政策沟通者和共识凝聚者。
回到专班,他立刻调整了工作部署。一方面,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评估和审查工作,确保“量尺”的刚性;另一方面,他亲自带队,主动拜访一些有影响力的老同志和代表性部门,召开座谈会,耐心解释《规定》的立法本意和核心要求,倾听他们的顾虑,解答他们的疑问。
他的坦诚和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不少误解和敌意。
然而,叶凡深知,这阵“风”并不会轻易停息。利益的重新划分必然伴随持续的阵痛和反弹。
他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天空中积聚的乌云。
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刚刚兴起的“风”,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但他已别无选择,唯有在这风雨中,将规则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