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咨询与反馈汇编》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冲击波在肉眼不可见的地方持续扩散、发酵。
办公厅那边的老同事小赵,悄悄给叶凡发来信息,说王主任在内部会议上提到了研究室这份“有锐气”的材料,语气复杂,听不出是褒是贬。发改委的孙副科长则彻底沉寂了,连朋友圈都设置了三天可见。
叶凡预想过各种反应,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仍超出了他的预料。
一个周二的下午,他正在与老周商讨下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突然响了起来。这部电话直通省委办公厅总机,通常意味着更高层级或更紧急的指令。
叶凡心中一凛,示意老周稍等,拿起听筒。
“喂,我是叶凡。”
“叶处长吗?我是省委办公厅一处的李秘书。”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年轻但极其沉稳干练的声音,“常务副省长魏省长现在有空,想请你过来一趟,就你们研究室之前报送的那份关于‘利益藩篱’的《汇编》,当面听听你的想法。请你十五分钟内,到省委一号楼三楼小会议室。”
魏省长?!分管发改、财政等重要领域的常务副省长!
叶凡感觉自己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握着听筒的手心瞬间沁出细汗。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尽可能平稳的声音回答:“好的,李秘书,我马上到。”
挂了电话,老周投来询问的目光。叶凡深吸一口气,简单交代:“魏省长召见,关于那份《汇编》。处里你先照看着。”
他迅速整理了一下衣着,拿起笔记本和钢笔,又将《汇编》的核心内容在脑中飞速过了一遍,便快步出门。穿过连接省委与研究室办公楼的长廊时,他能清晰地听到自己心脏在胸腔里擂鼓般的声音。
省委一号楼的气氛比研究室更加肃穆。在三楼那间铺着厚地毯的小会议室里,叶凡见到了魏省长。
与他在电视和文件中看到的形象不同,眼前的魏省长更显清瘦,目光锐利如鹰,不怒自威。他没有坐在主位,而是随意地坐在靠窗的沙发上,手里正翻看着那份《汇编》。
“魏省长好!”叶凡立定,恭敬地问候。
“叶凡同志来了,坐。”魏省长从文件上抬起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指了指对面的沙发,语气平淡,听不出情绪。
叶凡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放在膝上,将笔记本摊开。
“你们研究室这份东西,搞得几个部门鸡飞狗跳啊。”魏省长开门见山,用手中的笔点了点《汇编》,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说说看,捅了这个马蜂窝,下一步你们打算怎么办?或者说,你觉得省里应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极其犀利且直接的问题,没有任何寒暄和铺垫,直指核心。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叶凡对报告内容的熟悉程度,更是他的政治智慧、全局视野和临场应变能力。
叶凡知道,此刻任何虚与委蛇、照本宣科的回答都是不及格的。他必须展现出独立思考和价值。
他略微沉吟,组织了一下语言,然后抬起头,迎向魏省长的目光,语气沉稳而清晰:
“魏省长,研究室撰写这份报告,初衷并非为了‘捅马蜂窝’,而是试图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提供一个更立体、更触及问题本质的参考。各部门的反馈,恰恰印证了报告中提到的某些‘藩篱’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它触及了固有的利益格局和思维定式。”
他顿了顿,见魏省长没有打断的意思,便继续说了下去:
“至于下一步,我认为关键不在于追究哪个部门的责任,而在于如何将讨论引向深入,凝聚改革共识。我们或许可以尝试由省委或省政府牵头,组织一个更高级别、更小范围的专题研讨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甚至包括一些有代表性的市场主体,基于这份《汇编》所揭示的问题和分歧,进行闭门、坦诚、深入的务虚讨论。”
“哦?讨论的目标是什么?”魏省长追问,目光更锐利了几分。
“目标不是要形成一份皆大欢喜的会议纪要,”叶凡的声音坚定起来,“而是要真正厘清哪些是改革必须啃的‘硬骨头’,哪些是部门利益在作祟,哪些是可以通过机制创新来化解的矛盾。最终,为省委省政府下一步推动更深层次改革,提供清晰的靶向和可行的路径选择。这比单纯指责某个部门,或者让研究室与各部门打笔墨官司,更有建设性。”
他将自己定位为一个“问题发现者”和“改革催化剂”,而非“麻烦制造者”。建议的核心是推动更高层面的决策和共识形成,而非陷入部门间的低水平纠缠。
魏省长听完,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着沙发扶手,目光重新落回《汇编》上,陷入了沉思。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叶凡能听到自己略显粗重的呼吸声。他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一场赌博。赌的是魏省长有推动改革的决心,赌的是高层愿意直面这些深层次矛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终于,魏省长抬起头,看向叶凡,那双锐利的眼睛里,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难以捕捉的欣赏。
“思路很清晰,站位也不错。”他缓缓开口,依旧是平铺直叙的语气,但分量却重若千钧,“专题研讨会的建议,可以考虑。你们研究室,先把研讨会可能的议题和参会范围,搞一个初步方案报上来。”
“是!魏省长,我们马上落实!”叶凡强压下心中的激动,立刻应道。
“嗯,”魏省长挥了挥手,“去吧。年轻人,有锐气是好事,但也要记住,行稳方能致远。”
“是,我一定牢记省长的教诲!”叶凡站起身,郑重地回答。
走出那间小会议室,穿过肃静的走廊,直到重新踏入研究室的办公楼,叶凡才感觉那口一直提着的气,缓缓松了下来。后背的衬衫,已经被冷汗微微浸湿。
他不仅应对了一次突如其来的高层“问策”,而且他的思路,似乎得到了常务副省长的初步认可!
这意味着,他和他所带领的综合研究协调处,真正意义上,开始进入省里核心决策圈的视野。他们不再仅仅是一个写材料的部门,而有可能成为影响改革进程的参与者之一。
他站在自己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那几株在秋风中依旧挺立的雪松。
“问策”结束了。
但他的答卷,才刚刚呈上。
而这场由他参与掀起的、关于“利益藩篱”的讨论,也即将被推向一个更高、也更莫测的舞台。
前方的路,是机遇,更是未知的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