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半年的光阴在大小战事与资源积累中悄然流逝。在何难的统筹调度与部众们的反复摸索下,这支原本装备粗劣的队伍终得脱胎换骨——不仅人人配备了锻造精良的长剑与厚背刀,护身的甲胄也从零散的皮甲换成了制式统一的鳞甲,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与此同时,队伍规模也稳步扩充,吸纳了沿途投奔的流民与散勇,最终定格在百人之数。然而,人数的激增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百人之众的行动已无法仅凭临场决断维系,无论是行军路线的规划、补给的筹措,还是作战时的战术配合,都需要更为周全缜密的谋划,昔日小股势力的行事模式已然不再适用。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何难的目光落在了往来于山间要道的马商群体之上。他深知,自己麾下此刻虽有百人,但全为步兵,机动性与冲击力皆有局限。眼下局势尚稳,可一旦其势力引起周边贵族的警觉,对方必然会派遣军队围剿——贵族麾下往往配有训练有素的骑兵,凭借马匹的速度优势可快速形成合围,届时自己这百余名步兵纵使悍勇,也难逃被分割冲击、逐个击破的命运。而马商手中的马匹,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若能夺得足够的马匹,便能从中挑选精壮者组建骑兵部队,以骑兵的机动性弥补步兵的短板,无论是突袭、牵制还是突围,都将多一份底气与胜算。
为确保行动万无一失,何难并未贸然行事,而是先遣出三名心思缜密、熟悉地形的部众乔装成挑夫,潜伏在马商常经的“鹰嘴崖”附近探查。三日后,探查之人带回了确切消息:三日后将有一支十余人护卫的马商队伍途经此处,随行马匹约三十匹,其中半数为可供骑乘的壮马,其余则为驮运货物的役用马。得知详情后,何难立刻召集核心部众议事,在沙盘上勾勒出鹰嘴崖的地形——此处两侧是陡峭山壁,中间仅有一条丈余宽的通道,正是伏击的绝佳之地。
他随即做出部署:挑选二十名精锐持盾执矛,埋伏在通道入口两侧的灌木丛中,待马商队伍进入通道后迅速封锁入口,阻断其退路;三十名擅长近战的部众潜藏在通道中段的岩石后,待信号发出便全力突袭护卫;剩余五十人则分散在通道出口两侧,一方面防备马商突围,另一方面负责收拢受惊的马匹。为避免动静过大引来附近村落的注意,何难特意强调需用短刀近战,严禁随意放箭。
三日后清晨,马商队伍如期而至。当队伍完全进入通道后,何难一声哨响,入口处的精锐立刻举盾上前,长矛如林般封住退路。通道中段的部众闻声而动,短刀寒光闪过,猝不及防的护卫虽奋力抵抗,却因地形受限难以展开阵型,短短一炷香的功夫便被制服。马商见势不妙欲驱马突围,却被出口处的部众用绳索绊倒马匹,最终只能束手就擒。此役,何难部众零伤亡,成功夺得二十六匹可用马匹及一批马料。休整一日后,何难从部众中挑选出三十名身手矫健者,正式组建起第一支骑兵小队,而那名被俘的马商,也因何难承诺不伤及性命并给予赎金,答应为其传授马匹驯养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