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声“咚”震得地脉都颤了三颤。
三十六城最东头的乱葬岗最先起了动静。
守夜的老更夫提着灯笼巡到岗边,灯笼里的火苗突然凝成豆大的光珠,“噗”地砸在一座无名坟前。
老更夫眯眼凑近,就见黑黢黢的土块像被无形的手翻搅着,“簌簌”往外吐东西——半片生了铜绿的药篓残片,半截裹着锈迹的银针,还有块洗得发白的旧布,边角绣着半朵未完成的药花。
“诈、诈尸?”老更夫的灯笼“哐当”砸在地上,转身就跑,撞翻了村口的石磨。
等天光放亮,十里八乡的村人举着锄头围过来时,每座坟前的泥土都浮起了青灰色的字迹。
采药阿贵踮着脚凑近他爹的坟,那座荒了二十年的土包上,歪歪扭扭的“枯根续命汤”五个字正泛着湿土的光——他爹当年救过坠崖的商队,却因没挂医牌被官府打作游医,咽气前攥着他的手说“这方子……烂在肚子里”。
“填了!”村里最凶的赵屠户抄起铁锨,“鬼画符能当饭吃?”二十多把铁锨同时落下,新土盖过字迹的瞬间,坟头突然“咕嘟”冒了个泡。
赵屠户的铁锨尖刚触到土,就像被烫着似的缩回来——他分明看见,泥土里有无数细小的光丝,正顺着铁锨往他胳膊上爬。
次日清晨,所有被填的坟都翻了个底朝天。
赵屠户家的铁锨插在他爹坟前,锨面上刻着比昨晚更深的“枯根续命汤”,连火候、药引都补全了。
他蹲在坟前抽了半袋旱烟,突然把烟杆往地上一杵:“我爹这辈子没坑过人。”
“他们以为埋了人……”喻渊站在乱葬岗高处的老槐树下,指尖轻轻拂过一片飘到他掌心的断经草叶,“却不知地,把他们的手记,编进了脉动。”他的声音被风卷着,扫过每座坟头。
风里有股若有若无的药香,像极了殷璃当年在药庐里熬的百解汤。
南境青禾镇的异动来得更猛些。
十三岁的阿九蜷缩在土炕上,额角的汗把粗布枕头浸得透湿。
他又梦见那双手了——温凉,带着泥土腥气,和他娘临终前摸他脸的触感一模一样。
梦里的女人站在他家荒废的药田里,指尖点过每株杂草,嘴唇动得很快,阿九却听不见声音。
直到那双手按在他心口,他突然觉得掌心发烫,猛地惊醒。
月光从破窗漏进来,照见他掌心里攥着的一把黑土。
阿九舔了舔干裂的嘴唇,鬼使神差把土塞进嘴里——清甜的,像他娘藏在瓦罐里的蜜饯!
他喉间那团堵了三年的腥气“咕噜”一声散了,浑身轻快得能飘起来。
他赤脚下地,抄起墙角的土块往墙上划,土块过处,“三焦排毒法”五个大字歪歪扭扭爬满土坯墙,后面跟着的药材配比、推拿手法,比他娘当年在他耳边念了百遍的还要清楚。
“私藏禁方!”天刚亮,镇中医监的九名执事就踹开了阿九家的破门。
为首的张执事抽着鼻子满屋嗅,“这味儿……是殷氏邪术!”他提着水火棍往阿九身上招呼,阿九本能地往院外躲,却撞进了一片软乎乎的泥墙里。
“什么东西?”张执事的水火棍戳进泥里,泥墙突然活了似的涌上来,裹住他的脚、他的手、他的脖子。
其余八名执事想跑,可脚下的土像有吸力,眨眼间全成了泥俑。
泥壳“咔嚓”裂开时,每个泥俑掌心都刻着血一样红的字——“言不可禁”。
张执事瘫坐在地上,盯着掌心的字直抖。
他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他带人砸了阿九家的药柜,阿九娘护着半本医书被拖走时,怀里掉出的那株断经草。
与此同时,焚书台遗址的风里浮起了青草摩擦的轻响。
殷璃的风息掠过焦黑的台基,当年被烧成灰烬的医书残页突然从土里钻出来——不是纸,是断经草。
三千株断经草从殉道者的白骨间穿颅而上,茎干缠着发白的肋骨,竟拼成了一个个举着药盏的人形。
夜风拂过,草叶相互碰撞,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凑成一段熟悉的口诀:“医问万生,不问尊卑;药济千苦,不避生死……”
老监官李守则拄着拐杖路过时,耳尖突然发烫。
他是当年焚书的监刑官,亲手把殷璃的《万问本草》投进火里时,书页烧出的焦味在他鼻腔里堵了十年。
此刻那焦味又涌上来,可他脑中浮现的不是火焰,而是被他烧毁的每一页内容——药图、方解、甚至殷璃批注在边角的小楷:“若见稚子发疹,可用断经草露擦背。”
“我、我不是故意的……”李守则跪下来,十指插进焦土里,指甲缝渗出血也没知觉。
他挖着挖着,指尖触到一截冰冷的骨茬——是具女尸的手骨,掌心朝上,指节微屈,像在等谁递来药杵。
“咚——”
又一声心跳般的轻响从地底传来。
这一次,乱葬岗的坟头开始渗出幽蓝的光,南境的泥俑眼里浮起星子,焚书台的断经草叶尖坠下露珠。
喻渊望着远处翻涌的地脉,忽然攥紧了腰间的石杵——那是殷璃当年亲手刻的,杵柄内侧还留着她用血写的“问”字。
“他们要来了。”他低声说。
风里的药香突然浓了几分,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应了句“别怕”。
与此同时,三百里外的废弃观星台内,新医监残党正往九百口棺材里填着什么。
棺材盖合上时,铁钉穿透木板的声音,和地脉里那声“咚”,诡异地叠成了一个调。
新医监残党设在乱葬岗西侧的临时营地,此刻正被夜风吹得猎猎作响。
九盏青铜灯悬在松木支架上,灯油里掺了朱砂,照得三百步内的棺材泛着诡谲的赤光。
为首的金面执事攥着罗盘的手青筋暴起——他本以为用九百口棺材封镇地脉,再填进能隔绝灵识的净灵砂,足以斩断亡者与大地的联系。
可当最后一口棺材钉上第七根铜钉时,罗盘上的指针突然疯狂旋转,撞得铜壳响。
金爷!守在最前排的小喽啰突然尖叫,砂、砂变了!
金面执事踉跄着扑到棺前,透过未完全闭合的棺缝,他看见原本青灰色的净灵砂正泛起细密的金斑,像有无数细小的药籽在砂粒间萌发。
更骇人的是,棺材底部渗出暗红的血线,顺着木纹蜿蜒成蛛网,每根血丝末端都凝着米粒大的光团——那是缩小版的药方,字迹竟与他昨日在刑房里撕碎的《百毒解》残页一模一样。
开棺!金面执事抽出腰间短刀,刀尖刚抵住棺盖,就听的一声脆响。
棺内传来骨节摩擦的轻响,他瞳孔骤缩——棺材里那具穿玄色寿衣的尸体正缓缓抬起手,指骨间还沾着未干的血,在棺盖内侧刻下逆命丹·辅药:断经草三钱。
鬼、鬼写方!小喽啰们连滚带爬往后退,有人撞翻了灯架,火油泼在棺材上,却烧出了阵阵药香。
金面执事的短刀落地,他突然想起三天前处决的那个老药农——那老头临刑前盯着他的眼睛说:你们烧得掉医书,烧不掉地底下的记性。
此刻,二十里外的老槐树下,喻渊的石杵突然发烫。
他垂眸望着腰间那截刻着字的石杵,指尖轻轻摩挲着杵柄上深浅不一的凹痕——那是殷璃当年熬药时,因手抖撞在石臼上留下的。
风里的药香突然浓得化不开,他仿佛又看见她站在药庐里,素手捏着药筛,回头对他笑:渊郎,你闻,这味续断的火候,是不是还差三分?
他们锁了棺,喻渊低声说,石杵在掌心烙出红印,却锁不住地,记得每一双曾想救人却不能的手。他抬头望向乱葬岗方向,地脉的震颤透过鞋底传来,像极了殷璃当年为他诊脉时,指尖落在腕间的力度。
三更梆子刚响过,南境青禾镇的土炕上,阿九突然翻身坐起。
他又梦见那片荒药田了,只是这次,田埂上多了一排排无名坟冢。
泥土像被无形的犁耙翻搅着,每座坟前都浮出字迹——有的是小儿惊风散,有的是金疮止血诀,还有座新坟前,歪歪扭扭写着阿九娘未写完的《本草拾遗》。
阿九伸手去摸那字迹,指尖触到泥土的瞬间,后颈突然一热,是熟悉的、母亲临终前摸他的温度。
与此同时,三十六城的医馆里,上百名重病者同时发出轻喘。
卧床的老妇攥紧了被角,她梦见自己小时候摔断腿,隔壁的哑婆婆蹲在她跟前,用枯枝在地上画药方——那是她从未对人说过的往事;咳血的少年蜷缩成团,他梦见自家院后的老井,井壁上刻着治肺痨的偏方,而那口井,早在他出生前就被填平了。
这不是梦。喻渊站在观星台废墟的断墙上,望着东天渐白的鱼肚色。
他袖中还收着今早收到的信——青禾镇的阿九用坟土敷好了溃烂的脚,北境的盲眼老药工嚼了坟前的草根,竟能看清药谱上的小字。
他指尖抚过信纸上的泥土痕迹,突然笑了,殷璃,你看,地把千年的痛,熬成了药。
极夜将尽时,虚海旧址的天空突然浮起银白的光痕。
那光痕本是绕着三十六城盘旋的,此刻却像被什么牵引着,缓缓沉入地底。
喻渊望着光痕消失的方向,喉间发紧——那里是九百年前第一座焚书台的地基,也是殷璃前世骨灰的埋藏处。
咚——
地底传来比之前更沉的震颤。
喻渊的石杵地轻鸣,他顺着震颤的方向奔去,在岩层裂隙前停住脚步。
裂隙深处泛着幽蓝的光,他看见光痕正裹着一截焦黑的骨殖——那是殷璃的指骨,当年被烧得只剩半截,却始终保持着握药杵的姿势。
光痕触骨的瞬间,整片岩层突然三下。
第一下,焦骨上的裂痕开始愈合;第二下,骨周浮起淡青色的雾;第三下,雾中浮出一行古字:医者,死而不焚。
古字消散时,青雾融入了岩层。
喻渊伸手接住飘到面前的雾丝,那丝雾落在他掌心,竟凝成一粒带着体温的泥土。
他突然想起殷璃常说的话:医道不是刻在书里的,是长在土里的。
东方泛起第一缕晨光时,乱葬岗最西边的无名坟前,泥土突然开始翻涌。
阿九娘的坟、老药农的坟、被他亲手埋在药田的药童的坟……所有坟前的泥土都在动,像有无数只手在地下书写。
当最后一粒土落定,坟前清晰地显出一个字——。
字刚成,三十六城的地脉突然同时震颤。
喻渊望着震颤的方向,将那粒带着体温的泥土轻轻放进石杵,低声道:该醒的,都要醒了。而此刻,那震颤正顺着地脉,往更深处,更远处,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