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洞外的潮水声比昨夜轻了些,喻渊在石榻上翻了个身,手臂自然圈住身侧人。
殷璃的发尾扫过他下巴,带着海水蒸发后的咸涩,却比任何香膏都让他安心——这是重生后,他们第一次不必在逃亡中合眼。
石缝漏进的天光刚漫过洞壁青苔,变故便起了。
喻郎。殷璃突然攥紧他手腕。
她的掌心还带着晨起的凉,却比他更快坐直身子。
石台上那卷裹着油布的《千劫医经》抄本正在动。
油布四角翘起,像被无形的手掀开,露出泛黄的纸页。
最上面一页先颤了颤,接着是第二页、第三页,整卷书自行摊开,纸页间腾起幽蓝火苗。
那火极怪,不舔石面,不灼布角,只沿着墨迹游走,仿佛在逐字吞噬自己。
喻渊几乎是条件反射要扑过去,却被殷璃轻轻拉住。
她的指尖搭在他腕间,温度比刚才更凉,却带着某种笃定:别动。
火苗舔过此为定论四个字时,喻渊看清了——那是殷璃前世亲笔。
他喉结动了动,想起昨夜她跪在礁石上,说经是定,课是问。
此刻火焰里的纸页正在蜷缩,字痕却越来越亮,像被火烤出了魂。
你看。殷璃的声音轻得像叹息。
灰烬没有落地。
那些被烧碎的纸渣浮在半空,银灰色的絮状物打着旋儿,竟慢慢凝出字迹。问不焚三个字悬在洞顶,最后一个字刚成型,火苗地灭了,只余一缕青烟飘向洞外。
喻渊望着石台上只剩残卷的《千劫医经》,忽然明白昨夜她为何任巨书沉海。它在......他顿了顿,自证?
它在告别。殷璃伸手接住飘到面前的灰絮,前世我写经,是想给医道立碑。
可碑立得再高,底下的人也只能仰着头看。
现在它烧了自己,是要把碑砸了——她摊开手,灰絮随风散向洞外,让后来人站在碎石头上,自己长骨头。
洞外传来细碎的震颤声。
两人同时转头。
洞口那株盘桓百年的黑藤正抖得厉害,原本银白的叶脉竟泛起赤红,像被注入了鲜活的血。
更远处传来响动,殷璃扒着洞沿望出去,瞳孔微缩——整座岛礁的黑藤都在抽芽!
新抽的藤条顶端绽开花苞,花瓣薄如蝉翼,却不是普通花色。
每朵花都吐着豆大火苗,焰心竟浮着金色字迹!
喻渊凑近最近的一朵,看清那是逆血归元术——这是殷璃前世为救濒死产妇创的禁术,连他都只听她提过一次。
它们在用火说话。喻渊伸手,指尖几乎要碰到那团火,却在离焰心三寸处顿住,而火......他转头看殷璃,认得你的思维频率。
殷璃望着漫山遍野的焰花,忽然笑了。
她想起前世刑场上,监斩官举着火把要烧她的医经,她护着残卷喊医道不该死;想起今生在药庐里,小徒弟举着药杵问师父这个能不能配那个;想起昨夜海底翻涌的药脉,每个气泡里都是陌生人写的药方。
不是火认得我。她走到他身侧,指尖轻轻碰了碰他手背,是医道认得自己。
正午的海平线突然亮得刺眼。
喻渊眯起眼,见远处有三十六点火星破空而来,像被线牵着的流萤。
待近了才看清,每缕火线都是无数小火蝶组成的,蝶翅上密密麻麻刻着字——是新医案!
有西北沙棘林治风痹的,有江南药田解蛊毒的,还有东海渔村救溺的,每则后面都跟着或许可以再试的批注。
火蝶绕着岛礁盘旋三匝,突然集体扑向藤花火焰。
轰——
天地间腾起一道火柱。
殷璃被气浪掀得后退半步,喻渊及时扶住她。
两人仰头望去,火柱里竟浮现出人影——是那个总在医会上红着脸问殷先生,若是症候相反如何的青年医监!
他正以心火为笔,在虚空中勾画《共脉图》新解,每画一笔,火柱便亮一分。
他们不再求我授法。殷璃的声音被火浪卷得有些发颤,而是在烧掉这个字。
喻渊望着她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昨夜她说医道活了。
此刻他终于懂了,那不是活成某个人的影子,而是活成千万双手、千万张嘴、千万颗会疼会问的心。
日头西斜时,火势有了微妙的变化。
藤花的火苗不再噼啪作响,焰心的残诀开始变淡。
殷璃蹲在洞前,看着最后一朵花的火焰慢慢矮下去,灰烬打着旋儿飘向海面。
喻渊挨着她坐下,两人都没说话,只听着潮水声越来越急——像在催促什么,又像在等待什么。
要入夜了。喻渊轻声说。
殷璃望着海平线那抹将褪未褪的橘红,伸手勾住他小指。
风裹着若有若无的药香拂过,她想起昨夜他们走向未知的海,此刻却忽然明白:所谓未知,不过是医道在转身,把更辽阔的天地,留给追着它跑的人。
洞外的黑藤开始飘落花瓣,每片带着余温的花烬坠入海中,便溅起一点幽蓝星火。
夜色漫过海蚀洞时,最后一朵藤花的火焰正矮成豆粒大。
殷璃的指尖还停在半空——方才那片带着余温的花烬坠入海中溅起的幽蓝星火,此刻已随着潮声散得只剩几点碎光。
喻渊的外衣不知何时披在了她肩上,布料还带着他体温的褶皱,裹住她后颈被夜风吹凉的皮肤。
该测测火息去向了。喻渊的声音贴着她耳后,带着医者特有的沉稳。
他转身走向洞角那堆从礁岩缝里抠出的沉木,指节叩了叩最顶端那块纹路如浪的木料——这是他昨夜在退潮时捡的,说是火性至阳,沉木至阴,阴阳相激能显踪迹。
殷璃没说话,只是看着他的背影。
他弯腰时发尾扫过石面,像前世在医庐里翻药谱的模样,可此刻袖口沾着焦灰,指腹还留着被火蝶灼过的淡红印子——那是正午时他为接一枚写着沙棘治风痹的火蝶,硬挨了半刻钟灼痛。
沉木被喻渊轻轻托在掌心,木纹突然泛起幽光。
殷璃瞳孔骤缩——那些本是深褐的脉络正渗出金红,像有活物在木中游走。
最中央的纹路地展开,竟映出一幅画面:西南药都的废墟下,青石板裂成蛛网,一个青年医监跪伏在地,双臂齐肘而断,血在石缝里蜿蜒成河。
他的头颅抵着地面,发间沾着碎石,却仍在动——不是挣扎,是用额角一下下撞地,每撞一次,地面就腾起一道赤光,那是灵识刻入地脉的痕迹。
我不传殷璃之法......青年的声音从木中渗出来,带着血沫的腥甜,我传众人共问之火......
喻渊的手开始抖。
他和殷璃都认得出那青年——三个月前在医会上,这孩子攥着半本残谱冲进药庐,说殷先生,您说症候相反需逆治,可我用逆血归元术救产妇时,竟引出了胎毒,是不是我哪里错了?那时他的眼睛亮得像星子,现在画面里,他的眼尾还挂着未干的血珠,却比任何时候都亮。
沉木突然自燃。
不是幽蓝,不是金红,是纯粹的白,亮得刺得两人眯起眼。
等再睁眼,木片已烧成灰烬,化作七只灰蝶,扑棱棱撞向洞外的海。
殷璃闭了闭眼。
她想起刑场上监斩官的火把,想起药庐里小徒弟举着药杵的问号,想起昨夜海底翻涌的药脉里,陌生人写的或许可以再试。
此刻喉间泛起苦涩,却又有热流在胸腔里滚:他烧的是自己......她睁开眼,眼尾泛红,点的是路。
喻渊伸手接住一只灰蝶的余烬。
灰烬在他掌心散成细粉,带着青年灵识的温度,烫得他指尖发颤:他知道自己活不成。
所以才要赶在咽气前,把最后一点灵识刻进地脉。殷璃转身看向洞外,夜色里,海平线仍有若有若无的红光,他在给后来人......留火种。
三日后的清晨,岛礁被一层薄雾裹着。
殷璃蹲在焦土前,指尖悬在离地面三寸处——她本想取些火山灰重绘药图,可还未触到焦土,地面突然地裂开。
碎土翻涌的声音像春蚕啃叶。
两人凑近去看,只见裂开的缝隙里,密密麻麻的微型火印正往上钻。
每个火印都是不同笔迹写的字,有的苍劲如老医家的笔锋,有的稚嫩似学徒的涂鸦,层层叠叠,直往地底深处延伸,仿佛整座岛礁的土壤里,都埋着千万个。
喻渊蹲下来,用指腹轻轻抚过最表层的火印。
指尖刚触到焦土,便有热流顺着指缝窜上来——那是地火的脉动,一下一下,和火印的纹路共振。
他瞳孔微张:不是我们在记录历史......他转头看殷璃,晨光里,她发间沾着焦灰,却比任何时候都亮,是历史在用火写字。
殷璃没说话。
她望着那些字,忽然想起昨夜潮声里,有细碎的响动。
她悄悄摸黑去看,见焦土下有极细的芽在钻——此刻再看,那些芽尖正从字的缝隙里探出来,裹着淡金的光。
当夜,殷璃做了个梦。
她站在一片无边的火海里。
火不灼人,反而是暖的,像浸在春泉里。
放眼望去,全是医者的背影,有的着青衫,有的穿短褐,有的提着药篓,有的抱着医案,每人手里都执着笔,在虚空里书写。
纸页从他们笔下飘出,刚成型便开始燃烧,可烧不尽,灰烬又凝成新的纸页,继续被书写。
她往前走,想看清这些人写的是什么。
最前面的背影突然转身——是年轻时的自己,穿着前世那身素白医袍,怀里抱着《千劫医经》。
你不该是火种。梦中的自己开口,声音和她记忆里的重叠,带着初入医道时的清锐,你该是让火敢燃的人。
话音未落,整片火海突然倒卷。
殷璃还没反应过来,火便涌进她口中,烫得她喉间发疼。
她想喊喻渊,却发不出声,只能看着火海化作赤烟,顺着喉咙往下钻,最后在丹田处凝成一点热。
殷璃从梦中惊醒。
喻渊立刻翻了个身,手臂圈住她:怎么了?
她没答话,只是捂着嘴咳嗽。
一缕赤烟从指缝里钻出来,悬浮在两人中间。
烟里有枚残符,是字的上半部分,边缘还带着焦痕。
殷璃伸手接住那残符。
符纸在她掌心缓缓消散,像雪落在热炉上。
她望着喻渊,眼睛亮得惊人:原来......她笑了,带着几分释然,几分透彻,火从来不在书里,在敢问的人眼里。
喻渊没说话,只是替她理了理乱发。
洞外的潮水声很轻,轻得能听见焦土里嫩芽拔节的响动。
火蝶散去后的第三夜,岛上陷入异样的寂静。
连潮声都低了,像在屏息等待什么。
第二日清晨,殷璃站在焦土边缘。
她望着昨日还缀满焰花的黑藤——此刻藤蔓虽枯,却有新抽的嫩芽顶着晨露,泛着奇异的赤金色。
她抬手轻轻碰了碰那芽尖,指尖微麻,像触到了某种沉睡的力量。
喻郎。她转头看向洞中的人,晨光里,他正将最后一片沉木灰烬收进瓷瓶,今日......我想去试试新抽的采药藤。
喻渊抬头,见她眼里有光,像前世在医庐里说这味药或许能解百毒时的模样。
他笑了,将瓷瓶收进怀中:好,我陪你。
洞外的风裹着药香拂过,吹得嫩芽轻轻摇晃。
那抹赤金,正顺着藤蔓,往更深处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