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不止是刘备听到了。
邻桌的曹操,正与荀攸低声讨论着什么,闻言,他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
他缓缓抬头,那双细长的眼睛眯起,看向诸葛亮和那张地图。
他没有出声,但眼神里却多了几分探究与警惕。
另一边的孙权,刚刚因为《三国演义》的事生了一肚子闷气,此刻也忘了那点不快。
他碧色的眸子扫过地图,又看看诸葛亮,再看看一脸郑重的刘备,心里盘算开来。
这刘玄德的军师,果然不是寻常人物。
“孔明之志,不在中原,而在天下啊。”贾诩不知何时凑了过来,依旧是那副半睡半醒的模样,口中却发出了一声低低的感慨。
就在这暗流涌动的氛围中,周墨走了进来,他身后跟着几位助手,手里拿着一沓厚厚的名册和课程表。
“各位,各位,看书的时间暂时结束。”周墨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接下来,为了保证大家的学习效率,也为了让各位能学到最适合自己朝代的东西,我们专家团制定了一套分班学习的方案。”
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宣布分班名单。
“首先,是一班。”周墨看向嬴政、刘邦和刘彻的方向。
“始皇帝陛下,汉高帝陛下,汉武帝陛下。你们三位的朝代,在工业基础上较为接近,都处于铁器时代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你们将被分在同一个班,共同学习从材料到基础动力的一整套课程。”
嬴政面无表情地点了点头,对他而言,跟谁一起学不重要,学到什么才重要。
刘邦则嘿嘿一笑,用胳膊肘碰了碰旁边的刘彻:“小子,好好学,可不能丢了咱大汉的脸哈。”
刘彻恭敬地应了一声,但他的目光,却在嬴政身上停留了片刻。
“二班。”周墨的目光转向了隋唐那一块,“隋文帝陛下,唐太宗陛下,以及武周皇帝陛下。”
“你们的时代,承前启后,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但在技术革新上,仍有巨大的潜力。你们的课程,将侧重于制度改良、大型工程管理与能源的初步应用。”
话音刚落,那一片的气氛就变得有些微妙。
杨坚的视线落在李世民身上,李世民则坦然回望,随即,他的目光又刀子一般刮向了武则天。
而武则天,神情自若,仿佛没看到李世民的眼神,只是对周墨微微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
“三班。”周墨看向另一边,“光武帝陛下,以及三国的曹丞相、刘皇叔、孙侯。你们所处的时代,或是百废待兴,或是天下纷争,对农业恢复、军事技术以及组织动员的需求最为迫切。你们的课程,会重点讲解农业技术包、军工体系和战时经济。”
刘秀显得很高兴,对他来说,能学到恢复民生的知识,比什么都重要。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藏着机锋。
同班学习,既是机会,也是试探。
“四班。”周墨看向角落里的赵家兄弟,“宋太祖陛下,宋太宗陛下。大宋的经济与文化空前繁荣,但在军事上积弱。所以,你们的课程核心是军事改革、财政整顿以及火器技术的专项突破。”
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没有说话,只是那愈发冰冷的气氛,让周围的人都觉得有些不自在。
“五班。”周墨的声音提高了几分,看向了阵容最庞大的明清队伍,“明太祖陛下,明成祖陛下,朱慈烺,以及清朝的二位陛下。”
“你们的时代,离近代最近,面临的冲击也最大。你们的课程,将直面全球大航海时代,学习海权、金融与工业革命的全套体系。”
朱元璋重重哼了一声,狠狠地瞪了一眼不远处的乾隆,那眼神,恨不得把他生吞活剥了。
朱棣则是摩挲着下巴,冲着康熙乾隆二人古怪一笑。
笑得乾隆觉得心里毛毛的。
“最后,是特别班。”周墨转向孔子,“孔圣人,您和您的弟子们,将由我们的社会学专家、农业专家来授课,还会辅以简单的工业知识。”
孔子一礼:“有劳。”
分班宣布完毕,周墨又拿起了另一份名单。
“除了主课,我们还开设了两门辅修课。”
“第一门,工匠技术研习班。”周墨高声说道,“请各朝代推举出来的工匠出列,你们将跟随我们这里的材料学天才林逸博士,进入实验室,解析你们带来的各种材料和工具,并学习更先进的制造工艺!”
话音刚落,秦朝的公输传人、汉朝的徐夫人后人、宋朝的喻皓、清朝的丁拱辰等人,都激动地站了出来。
他们的目光,早已被远处实验楼里透出的金属光泽所吸引。
林逸走了过来,“各位,都拿着东西,跟我来吧。”
“第二门,军事战术推演班。”周墨看向那群跃跃欲试的武将。
“此次规则不同,为保证公平与交流,每位君主所率团队,各出一位代表。”
“你们将进入我们最先进的战争模拟室,由我军的战略专家,为你们讲解从古至今的战术思想演变,现代军事思想以及进行一些实战推演。”
这一下,武将们彻底炸了锅。
各家立刻开始了内部的激烈讨论,最终,一份堪称华夏名将展览的名单被报了上来。
秦,王贲。汉高祖,樊哙。汉武帝,卫青。光武帝,耿弇。魏,张辽。蜀,关羽。吴,程普。隋,韩擒虎。唐,秦琼。周,娄师德。宋太祖,石守信。宋太宗,曹彬。明太祖,傅友德。明成祖,张辅。清康熙,图海。清乾隆,阿桂。
“好了,名单确定!”周墨一挥手,“现在,请各位根据指引,前往各自的教室和实验室。第一堂课,马上开始!”
众人开始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分流走向不同的会议室。
朱元璋领着大明众人,与康熙、乾隆的队伍,走在一条走廊上。
朱元璋的脚步停了下来,他没有看康熙,也没有看乾隆,目光落在了乾隆身后,那个叫傅恒的将军身上。
傅恒穿着一身清朝的武将官服,翎顶辉煌,很是气派。
老朱上下打量了他几眼,忽然对着身旁的李文忠开口了,声音足以让对面听得清清楚楚。
“文忠,你看他那身行头,花里胡哨的,跟咱们那唱戏的旦角儿似的。”
“这也能叫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