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少儿文化节落幕的次日午后,临时办公点的窗边堆着不少整理好的物料——多语言读物样本、孩子的手绘作品、树叶乐器半成品,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上面,泛着柔和的暖意。
岳川坐在桌前,指尖划过海外教育机构的需求清单,周曼站在一旁,手里捏着笔,时不时补充几句对接细节,两人凑在一起低声讨论,偶尔有不同意见,也只是轻声争执两句,很快就达成共识。
“西班牙这家机构想先在三所乡村学校试点,重点要多语言童谣教学和文创孵化,”周曼指着清单上的条目,“他们那边乡村学校缺美育材料,希望咱们能提供简易手工教程,还有适配当地自然材料的文创方案。”
岳川点头,笔尖在纸上圈出重点:“教程不用复杂,凌薇之前做过植物文创手绘指南,稍改改适配当地草木就行;
童谣教学可以用之前展演的素材,再补几首贴合当地校园生活的,我来补写歌词,夏晚晴谱曲,这样更接地气。”
话音刚落,夏晚晴抱着吉他推门进来,手里还拿着个录音笔,额角带着点薄汗,刚进门就笑着摆手:“刚在楼下碰到几个交流营的孩子,缠着我唱了首即兴的,我录下来了,你听听,能不能加进跨国童谣合集里?”
她走到桌前,按下录音笔,里面立刻传出稚嫩的童声合唱,混着她轻柔的吉他旋律,还有孩子偶尔跑调的小插曲,格外鲜活。
岳川侧耳听着,点头道:“可以,这段即兴的劲儿很足,陆哲后期稍微调下音质,保留孩子的原声音色,比刻意录的更打动人。”
夏晚晴笑着坐下,随手把吉他靠在桌边,拿起桌上的水杯喝了口:“我还想在合集里加首‘自然声童谣’,把林野拍素材时录的虫鸣、风吹树叶声融进去,歌词简单点,中外孩子都能学。”
“这个主意好,”周曼插嘴,“海外机构提过,想让孩子多接触自然美育,自然声+童谣,刚好贴合需求。”
正说着,林野扛着相机走进来,相机挂在脖子上,手里还拿着个平板电脑,进门就扬了扬手里的设备:“整理了些文化节的照片,你们看看,有几张挺适合当童谣合集封面和海外宣传素材的。”
他把平板放在桌上,点开相册——有夏晚晴坐在草坪上教孩子弹吉他的画面,阳光落在她发梢,孩子围着她仰头看;
有不同肤色的孩子一起在共创画板前画画,沾着颜料的小手凑在一起;还有岳川蹲在地上,和当地孩子一起看树叶道具的特写,画面里满是温柔。
凌薇这时也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堆孩子做的小文创。
树叶书签、简易木牌、手绘小画,上面还带着孩子稚嫩的签名,她把文创放在桌上,笑着说:“这些是文化节结束后,孩子特意留下来的,说想给咱们当纪念,我看了下,有些设计挺巧的,能不能做批衍生文创,给试点学校的孩子当礼物?”
“可以,”岳川拿起一枚树叶书签,上面画着小小的枫香树,签名歪歪扭扭,“凌薇你回头挑几个经典款,简化下工艺,成本控制低点,适配乡村学校;
林野你拍的这些照片,挑张夏晚晴和中外孩子合唱的,给凌薇当合集封面底图,加些手绘树叶元素,贴合叶痕风格。”
凌薇点头,拿起平板翻照片,指着一张夏晚晴站在舞台上,孩子们围着她合唱的画面:“这张不错,光线好,笑容也自然,我加层浅色调,再画些中外校园的小剪影,肯定好看。”
夏晚晴凑过去看了眼,笑着说:“别把我画太精致,简单点,突出孩子就行。”
“知道,”凌薇挑眉,“保证贴合你的气质,也不抢孩子风头。”
林野在一旁翻着照片,突然指着一张陆哲调试音响的背影,笑着说:“老陆,你这张挺帅啊,专注干活的样子,我给你留着当纪念。”
陆哲刚好端着一杯水走进来,闻言瞥了眼平板,没说话,只是嘴角勾了勾,走到桌前坐下:“展演的音频我整理好了,孩子即兴合唱的片段、自然声素材都分好类了,夏晚晴要的自然声童谣,我可以先混个小样,你听听合不合意。”
他拿出手机,连接桌上的小音箱,播放起混好的音频——轻柔的风吹树叶声先响起,接着是夏晚晴简单的吉他旋律,后面慢慢加入孩子清脆的哼唱,没有复杂的编曲,却格外治愈。
夏晚晴侧耳听着,点头道:“差不多是这个感觉,副歌部分再加点手鼓节奏,轻点就行,别盖过自然声和童声。”
“行,回头我调整,”陆哲收起手机,看向岳川,“海外试点学校的音频设备需求,周曼跟我说了,我查了下当地的情况,准备选几款便携、易操作的,适配乡村学校的供电和场地,成本也可控。”
岳川点头:“辛苦你,设备一定要适配实际情况,别搞华而不实的,实用最重要。”
周曼这时翻了翻手里的清单,说道:“对了,星娱那边的跨国文化项目,听说没下文了,高价门票没卖出去多少,现场空座多,海外网友吐槽也多,反而不少媒体转头来报道咱们的项目,几个海外公益组织也找过来,想和咱们一起推进乡村学校美育合作。”
“意料之中,”岳川没多在意,“他们太执着于明星和商业化,忘了少儿文化项目的核心是孩子,自然走不长远。”
夏晚晴笑着说:“还是咱们踏实做事靠谱,你看孩子们多开心,海外机构也都是真心想做美育,不是为了炒作。”
林野附和:“可不是,我拍照片的时候,不少家长跟我说,终于有不功利的少儿活动,能让孩子真正感受文化和创作的快乐,比看明星秀有意义多了。”
凌薇拿起桌上的手绘小画,说道:“这些孩子的作品,比任何明星周边都珍贵,我打算把优秀的作品整理成册,给试点学校的孩子当范本,也能激励他们创作。”
“这个主意好,”岳川点头,“林野你回头把孩子创作的瞬间照片,和作品放在一起,凌薇你设计排版,做成简易的画册,成本不用高,糙纸印刷就行,有手工质感。”
几人围在桌前,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岳川敲定整体方向,周曼补充对接细节,夏晚晴调整音乐方案,林野筛选素材,凌薇规划文创和画册,陆哲确认设备和音频调整,偶尔有人开玩笑,比如林野说要把凌薇整理文创的样子拍下来,凌薇笑着说要给他画个丑版肖像,气氛格外轻松。
讨论到一半,夏晚晴想起什么,从包里拿出个小袋子,里面装着几颗用树叶做的小徽章,递给大家:“这是之前教孩子做的,我留了几个,给你们当纪念,虽然简单,也是亲手做的。”
岳川接过徽章,上面是片小小的枫香树叶,边缘磨得光滑,背面刻着简单的“叶痕”二字,笑着说:“挺精致,回头别在包上。”
周曼、林野、凌薇、陆哲也纷纷接过,林野立刻把徽章别在相机包上,笑着说:“以后拍素材,带着这个,也算个小标识。”
凌薇看着徽章,说道:“我回头再做几个,给试点学校的老师也带点,算是小礼物,拉近距离。”
聊到傍晚,大家把后续的工作分工敲定:周曼负责对接海外教育机构和公益组织,确认试点学校的具体需求,敲定合作细节;
夏晚晴负责完善跨国童谣合集,录制自然声童谣,准备试点学校的音乐教学素材;
林野负责拍摄试点学校的前期素材,整理文化节的照片和视频,制作海外宣传短片;
凌薇负责设计童谣合集封面、优秀作品画册,开发试点学校的衍生文创;
陆哲负责调整音频,采购适配试点学校的音频设备,提前调试;
岳川统筹整体进度,补充童谣歌词,对接海外教育机构的美育模式适配。
分工明确后,大家开始收拾桌上的东西,林野把平板放进包里,还不忘再翻一眼照片;
凌薇把孩子的文创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陆哲收起手机和音箱;
周曼把需求清单整理好,放进文件夹;夏晚晴抱起吉他,指尖轻轻拨了下琴弦,弹出一段简单的旋律,刚好是白天和孩子合唱的片段。
岳川坐在桌前,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手里捏着那枚树叶徽章,指尖摩挲着背面的“叶痕”二字。
窗外传来远处孩子的笑声,夹杂着风吹树叶的声音,和夏晚晴弹的旋律混在一起,格外惬意。
他拿出笔记本,写下试点项目的初步规划,刚写完最后一句,夏晚晴走过来,把一张刚写好的童谣草稿递给他:“这是我刚想的自然声童谣歌词,你看看行不行,不行我再改。”
岳川接过草稿,上面的字迹清秀,歌词简单直白,满是自然气息。他低头看着歌词,夏晚晴站在一旁,手里还抱着吉他,偶尔抬头看向窗外,眼神里满是平静。
窗外的阳光慢慢西斜,落在草稿纸上,落在两人身上,桌上的树叶徽章被光照着,泛着淡淡的光泽,远处的笑声还在继续,像是在为即将开启的跨境美育试点,提前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