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令兵站在门口,手里那张纸条被风吹得微微颤动。艾琳抬眼看他,笔尖停在纸上。
“说。”
“西岭粮仓外,昨夜有人影靠近围墙,巡逻队追查时只找到一只布鞋,鞋底沾着北坡特有的红泥。”
艾琳没动,手指轻轻敲了两下桌面。她记得半个时辰前,东线哨岗报来消息,两名民兵交接延误,理由是“等同伴解手”。现在又多了一双带红泥的鞋。
这些事单独看都不算大事。
但她刚写完的战备方案里,西南隘口被标为最薄弱点。而西岭粮仓,正位于通往隘口的必经之路上。
她放下笔,“把副官叫来。”
副官很快赶到。艾琳让他调出近五日所有进出边境人员的登记簿。她一边翻看,一边让文书官核对物资消耗记录和各村临时住宿名单。
三份材料摊开比对。
一个名字跳了出来:科尔,自称南方旱区逃荒农夫,三天前从东林口进入领地。第一晚住北屯边户,第二晚借宿西岭村木匠家,第三晚出现在南谷驿站附近。每次停留的地方,离关键哨点都不超过半里。
更奇怪的是,他登记时写的伤势是“脚扭”,可医帐记录显示没人给他治过脚伤。
艾琳盯着这个名字看了很久。
“去把他带来。”她说,“就说冬衣发放到了他的编号,让他到军议堂侧屋领取。”
副官点头离开。
艾琳没再动笔。她知道现在最重要的是不能打草惊蛇。如果这个人有问题,背后可能还有更多人。
两个时辰后,副官回来。
“人在侧屋等着。我们安排了两个人在隔壁房间。”
艾琳起身,左手还缠着绷带,动作有些慢。她走到门边,低声交代:“别动手,先看。”
她从门缝往里看。
那人坐在小凳上,穿着旧麻衣,脚上是一双皮靴。他低着头,手放在膝盖上,看起来很安静。但就在守卫转身倒水的瞬间,他迅速从内袋掏出一块布,往火盆方向递过去。
火光一闪,布角冒烟。
门被推开。
守卫上前按住他肩膀,另一人夺下那块烧了一角的布。上面有模糊字迹,像是用特殊药水写的密信。
艾琳走进去。
那人猛地抬头,眼神一震。
她没说话,走过去拿起那双皮靴。翻过来一看,鞋底内衬有一道刻痕,写着一串数字。
“北郡戍边军冬季配发制式靴。”艾琳说,“三年前启用,不对平民发放。你说你来自南方,怎么会有这种鞋?”
男人嘴唇动了动,没出声。
艾琳让人把他带到审讯室。她坐在对面,让人端来一碗热汤。
“喝吧。”她说。
男人不动。
“你不喝也行。但我告诉你一件事——我们已经抓到你们上次伏击行动中掉队的士兵。他招了,说你们这次来的任务是摸清水源和换防时间。”
男人脸色变了。
艾琳继续说:“我知道你是细作。但我不想知道你是谁派来的,我想知道你们打算做什么。”
男人冷笑一声:“我就是个逃荒的,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艾琳点点头。“好。那你明天就会被当作间谍公开处决。你的家人,无论在哪,都会被列为敌属流民,终身不得入境。”
男人猛地抬头。
“如果你说实话,我可以保他们安全。你也未必会死。”
房间里安静下来。
过了很久,男人才开口:“他们……让我记下各村后备兵力人数、换防时间和水源位置。还要确认西南隘口那个暗门能不能打开。”
艾琳眼神一紧。“暗门?哪个暗门?”
“你们修了望塔之前,那边有个废弃猎户通道。后来被封了,但听说你们没拆机关,只是用石板盖住。北郡高层知道这事。”
艾琳想起地图上的标记。确实有个旧通道,连接山谷两侧,入口隐蔽。她原本打算战后再处理。
“你们计划什么时候行动?”
“七天后,月晦之夜。主力从正面进攻,吸引你们注意力。我们这边打开暗门,放进一支精锐队,直扑指挥中枢。代号‘寒鸦归巢’。”
艾琳问:“有多少人参与?除了你,还有谁?”
“我不知道全部名单。只知道每三个村子就有一个联络点。有人负责传递信号,有人准备接应。”
艾琳站起来。
她走出审讯室,让副官进来。
“封锁消息。对外就说抓了个偷粮流民,暂缓处置。所有人不得提‘细作’两个字。”
副官点头。
“派人通知工匠,今晚悄悄去西南隘口。检查那个旧通道的封口,加固机关,加装绊索铃铛,再挖两个隐蔽观察孔。做完立刻撤,不准留下痕迹。”
“要不要增派守军?”
“不。”艾琳摇头,“要是突然加兵,他们会察觉。保持原样。”
她回到桌前,拿出一张新纸,开始写命令。
“拟一份假调度令。内容是主力将于六日后调往东线,应对‘敌军主攻’。命令要盖印,放在我案头显眼位置。”
“你要让他带走?”
“对。”艾琳说,“他会想办法逃。只要他认为自己还能传消息出去,就会回去报信。”
副官低声问:“万一他不说真话呢?”
“他说的是真的。”艾琳说,“他对细节太熟了。不是普通斥候能掌握的情报量。”
她停顿一下,“他们想里应外合。那我就让他们以为一切顺利。”
副官走了。
艾琳坐回椅子上,左手扶着绷带,右手拿着炭笔,在羊皮纸上画出西南隘口地形。
她在旧通道出口两侧标出埋伏点,又在通往主谷的路上划了几道拦截线。
门外传来脚步声。
医生来了。
“你该休息了。”他说,“伤口还没愈合,不能再熬夜。”
艾琳没抬头。“再等一会儿。”
医生看着她桌上的图纸,没再说什么,放下药瓶就走了。
油灯烧得很低。
艾琳把假命令放进一个木盒,放在外间桌上。又让守卫故意在谈话中提到“东线备战紧急”。
然后她回到内室,继续修改防御部署图。
她在西南隘口加了三组暗哨,每组两人,轮换时间缩短到两个时辰。又在通往指挥帐的小路旁设了三处陷阱点,全部伪装成自然障碍。
最后,她在图上写下一行小字:**允许细作逃脱,时机由我亲自下令。**
窗外风停了。
营中灯火一盏盏熄灭。
她右手握着炭笔,左手轻轻压在绷带上。
笔尖落在纸上,开始画出第一批伏兵的位置。
炭灰落在桌角,像一小片未燃尽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