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琳推开监牢最外侧的门,铁轴发出低沉的摩擦声。她没回头,径直走向关押李三的房间。门开时,那人正靠墙坐着,手臂上的绷带换了新的,脸色比昨天好了一些。
她坐下,把纸和笔放在膝盖上。“你还记得东谷村往南那条岔路吗?”
李三点头。“记得。路边有棵歪脖子老榆树,树洞里以前我们藏过干粮。”
“你妹妹被带走那天,走的是哪条路?”
李三喉咙动了下。“从村后小道进山,往南线去了。他们说矿场缺人,抓一批送过去。”他抬头,“您真能找她?”
“情报对了,我就派人去查。”艾琳说,“你现在告诉我,联军要来多少人?什么时候?”
李三深吸一口气。“我听军官提过,集结千人,带攻城槌和重骑。时间……大概半个月后。主攻方向是东谷隘口,那里地势平,适合大部队推进。”
艾琳记下,抬眼。“补给点呢?”
“有两个中转站。一个在废弃粮仓,就是上次你们缴获布片那个地方;另一个在断崖下的石屋,平时有人轮流守着,运粮队每五天换一次班。”
艾琳合上本子,起身走出房间。彼得在走廊尽头等她。
“叫两个人,带弓和短刀,去废弃粮仓看看。”她说,“不许靠近建筑,只观察周围有没有新脚印、马粪或者烟痕。回来前不做任何标记。”
彼得应声离开。艾琳回到议事棚,摊开地图。她用炭条标出东谷隘口的位置,在旁边写下“半月内”。然后画了一条虚线,从北岭延伸至山村,标注两处补给点。
天快中午时,彼得带回消息:废弃粮仓外围发现了新鲜车辙,泥土上有钉靴压过的痕迹,至少十人以上走过。没有起火迹象,但墙角堆着空麻袋。
艾琳盯着地图看了很久。她叫来三位队长,在桌前围成一圈。
“俘虏说敌军要从东谷来。”她指着路线,“这不是试探,是主攻。我们不能像上次那样等他们进伏击圈再动手。”
有人皱眉。“可咱们人手不够,两边都防不住。”
“我不打算全防。”艾琳说,“主力留在村心高地不动,抽八名弓手轮驻东谷暗哨,每天换位置。猎人乙带三人去南线石屋附近蹲守,确认补给是否还在运作。”
“万一这是假情报呢?”另一人问。
“巡逻图和他说的路线能对上。”艾琳说,“而且粮仓的新痕迹不是作假能留下的。敌人不会特意去那里踩几脚骗我们。”
没人再说话。命令很快传下去。弓手开始分组训练夜间换防流程,猎人乙检查装备,准备明日出发。
下午,艾琳再次进入监牢。这次她见了另外两人。一个是种地的农夫,被强征半年,主要负责背粮和挖壕。他说最近几次行军,士兵怨气很大,有人半夜逃跑被抓回来当众鞭打。
“但他们不敢反抗?”艾琳问。
“怕家人遭殃。”农夫低头,“上面说谁逃了,全家充奴。很多人宁可死在外头。”
第三个是旗手,原属小贵族私兵。他提供的情况更具体:上次战败后,几个将领互相推责,指挥权混乱;马匹因长途跋涉损耗严重,重骑兵最多冲锋一次就得休整;攻城槌由二十人一组轮换搬运,速度慢,每日行进不超过三十里。
艾琳把这些一一记下。她发现一个共同点:敌军内部已经开始松动。不是所有人都想打这一仗。
傍晚前,猎人乙来报,南线石屋确有活动迹象。屋顶烟囱冒过烟,门口有驴粪,还发现一枚掉落的铜扣,样式与俘虏所穿军服一致。
艾琳站在地图前,用红点标出已确认的情报。她让记录员整理三名战俘的陈述,重点列出矛盾之处。比如李三说补给每五天一送,旗手却说是七天;农夫称重骑能连续作战两天,旗手坚称只能撑一天。
这些差异需要再核实。但她已经能做出判断:敌军虽强,但疲惫、补给线长、士气不稳。只要守住关键节点,就有胜算。
她下令加强夜间陷阱巡查频率,由原本的一夜两次改为三次,每班增加一名老兵带队。同时组织村民演练快速集结响应,规定听到铜钟响三下必须赶到高台。
晚饭后,艾琳坐在议事棚里继续研究地图。彼得进来,放下一碗热汤。
“李三那边怎么样?”他问。
“他说的大部分都能对上。”艾琳说,“我会让他写一份详细的路线说明,包括地形特点和可能的扎营位置。如果明天猎人乙能带回更多实物证据,就基本可以确定进攻方向。”
“你还信他?”
“我不是信他。”艾琳抬头,“我是信事实。他说的东西,正在一个个被验证。只要他还愿意说真话,我就给他饭吃,给他药用。等哪天他说假话,或者隐瞒关键信息,那就和其他人一样关进石屋。”
彼得沉默一会儿。“要是他家人真在矿场呢?你能救出来?”
“我不知道。”艾琳说,“但如果有机会,我会试。现在最重要的是保住村子。只有活下来,才能谈别的。”
外面传来脚步声,一名守卫进来报告:李三请求见她,说想起一件事没说。
艾琳起身就走。路上风变大了,吹得灯笼晃动。她走进隔离区,看到李三站在门边,手里攥着一块破布。
“我想起来了。”他说,“他们会在开战前三天,派一小队人伪装成逃难的,混进周边村子刺探情况。这些人穿着旧衣服,带着孩子模样的假人,专门挑傍晚进村。”
艾琳接过那块布。边缘有手工缝补的针脚,和之前在粮车上发现的那条很像。
“你还记得他们的暗号吗?”
李三摇头。“只知道带队的人左耳缺一角,是打仗时被砍的。”
艾琳把布收进怀里。“你今晚多吃点。明天我要你把所有记得的细节都写下来,一个字都不能漏。”
她走出监牢,直接回议事棚。地图上新增一条备注:“提防伪装难民,注意耳部残缺者。”她在东谷隘口附近加了一圈红色圈线,写下“重点排查”。
彼得跟进来,看见她在纸上画新的布防结构。
“你要调弓手去那边?”他问。
“先派两人化装成樵夫,在进村小路上设岗。”艾琳说,“发现可疑人员不惊动,悄悄盯住,等进了村再动手。”
外面传来一声轻响,像是碗落在地上的声音。艾琳停下笔,抬头看向窗外。天已经黑透,远处山脊看不见轮廓。
她站起来,走到门边。风吹动檐下的铜铃,响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