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将暗,村口石阶上还留着几道血痕,是昨日抬伤员时蹭上的。艾琳站在议事屋门口,脚边放着半袋陈麦,那是从焚庄带回来的。李三坐在门槛上,右腿布条裹得紧,老猎户蹲在一旁拨弄火堆,两名警戒队员靠墙立着矛,一动不动。
屋内灯油刚点上,火苗跳了一下。艾琳走进去,把包袱放在木桌上,打开,取出三件铁器残件、两捆弓弦料,还有那张从黑甲指挥者身上搜出的令旗。她没说话,只是将东西一一摆开。
李三跟着进来,站到桌边。“东西都入库了,伤员也安顿好了。”他说。
艾琳点头。“你腿上的伤怎么样?”
“还能走。”他顿了顿,“但再跑一趟山林,得有人替我盯后路。”
老猎户进屋,顺手关上门。“东岭那边的小道我走过三次,通石沟屯的岔口在鹰嘴岩下,雨季常塌,但现在干得硬,能过人。”
艾琳从怀中取出一张粗纸,铺在桌上。纸上画着几座山的轮廓,标着几个点。“这是我知道的三个村子——东岭村、石沟屯、河湾寨。你们谁去过?”
老猎户指了指东岭村的位置。“我去过一次,采药换盐。那时他们正为春税闹事,村头挂过一副空枷。”
李三接过话:“河湾寨临溪,种稻多,收成好,但也最容易被盯上。去年听说他们交不出粮,税吏烧了两间仓房。”
艾琳用炭笔在三个点上各画了个圈。“我们这次挡住了包税官,可小贵族不会罢休。他要来,一定带重兵、带攻械。单靠我们这些人,守不住第二次。”
屋里静了一瞬。
一名警戒队员开口:“要是派人出去,被人盯上怎么办?别的村要是把消息卖了……”
“所以不能派大队。”艾琳说,“每村只去两人,扮作拾柴、采药的百姓。不提战事,不露兵器,只问两件事——他们有没有被逼缴额外赋税?愿不愿互通消息?”
李三抬头:“我去东岭村。”
老猎户咧嘴一笑:“我跟你一道。那边猎户认得我这张脸,不至于一见面就拿棍子打。”
艾琳看着他:“你们两个最熟地形,但也不能硬闯。若发现路上有巡逻队,立刻退回。三日内必须回来。”
另一名警戒队员上前一步:“我和阿七去石沟屯。那边山路窄,我们轻装走快道。”
艾琳点头,又看向剩下的两人。“你们守村口和南巷,轮班加一岗。李三出发前,把最近的巡逻记录给我。”
她从桌下拿出一个小皮袋,倒出几枚铜钉、半块干饼、一小包止痛草粉。“每人带这些,不多不少。到了村边,只在集市或井台附近打听,别进大户院子,别跟穿皮甲的人搭话。”
李三伸手拿起铜钉,在掌心滚了滚。“要是有人盘问呢?”
“就说你是逃荒时路过,想找亲戚投靠。”艾琳说,“若被赶,就走。若有人愿意聊,你就问:‘这地方也要多交粮吗?’——就这么一句,多了不说。”
老猎户哼了一声:“简单,可也容易漏底。万一人家不敢答呢?”
“那就看眼神。”艾琳声音沉下来,“有人低头,有人皱眉,有人赶紧拉你走——这些都算答复。”
屋外传来脚步声,妇女组送来两碗热汤。艾琳接过,放在桌上没喝。她盯着地图,手指划过三条路线。“我们不是要拉盟友,现在还不行。我们要知道——还有多少村子在挨同样的刀。”
李三喝了口汤,放下碗。“我明天一早出发。”
“天亮前就走。”艾琳纠正,“雾还没散的时候最安全。你们走北坡旧猎道,绕开主路。”
老猎户拍了拍腰间的皮囊:“我带了松脂粉,遇狗能甩一把。”
艾琳起身,走到墙边取下一块木牌,上面刻着“轮值表”三个字。她翻过来,在背面写下四个人的名字,标注出行方向和预计返回时间。
“记住,”她说,“你们不是去谈合作,是去听风声。听到一句真话,比带回一袋粮重要。”
李三站起身,活动了下右腿。“要是东岭村也在抗税呢?”
艾琳看了他一眼。“那就记下他们的样子,回来告诉我——哪些人敢抬头说话。”
会议散后,夜已深。两名即将出发的队员在自家收拾行装,一人磨短刀,一人补鞋底。艾琳回到茅屋,从床下拖出一只旧木箱,打开,里面是几张泛黄的纸,有些是旧税单,有些是村民手绘的山道图。
她摊开最大的一张,用炭笔重新描了一遍通往三个村子的路径,在东岭村旁画了个三角,在石沟屯画了个圈,在河湾寨画了两道横线。然后她取出一枚铁钉,轻轻按在三角上。
窗外,炊烟早已熄了。远处山影黑沉,不见星月。
她在灯下坐了很久,直到油尽火灭。
第二天清晨,雾仍未散。两支小队在村后小径汇合,各自背了柴筐,筐底压着干粮和水囊。艾琳站在路口,检查每个人的装束。
“头发散一点,脸上抹些灰。”她对李三说,“别让人一眼看出你是练过矛的。”
李三照做,抓了把灶灰往脸上擦。老猎户披了件破袄,肩上挂个药篓,里面藏着匕首。
艾琳递给他们每人一小包草药。“这是止血蓟,说是采药,就得有点样子。”
她最后说道:“三日之内,无论有没有消息,都得回来。若逾期未归,我会带人沿路寻迹。”
李三点头,转身迈步。老猎户跟上,脚步轻稳。
另一队也启程,抄小路向西。
艾琳站在原地,目送他们消失在雾中。她没有立即回村,而是沿着小径走了五十步,蹲下查看脚印。泥土松软,痕迹清晰。
她掏出随身小刀,在路边树根处刻下一道短痕,作为标记起点。
回到议事屋,她把轮值表挂在墙上,将四人名字移到“外出”栏。然后取出一张新纸,写下:“探村任务启动,第一阶段信息收集。”
她停笔片刻,又添了一句:“等待回应。”
屋外,一名警戒队员正在调整南墙的哨位。另一人清点火油罐的数量。李三留下的巡逻记录本摊开在桌上,最后一页写着:“昨夜无异动,西坡暗哨按时换岗。”
艾琳合上本子,走到窗前。
山雾渐薄,远处峰顶露出一线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