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府城工艺学堂第一批学徒即将出师,李二狗特意在商会大院设下“出师宴”。
“掌柜的,您看!”小学徒石头捧着一双做工精致的布鞋,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是俺给娘做的,她穿上正合适!”
旁边一个姑娘展示着自己织的锦缎:“俺娘说,这料子比铺子里卖的还结实!”
李二狗欣慰地看着这些学有所成的年轻人。短短一年,他们从目不识丁的贫苦孩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工匠。
然而欢庆的气氛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孙铁柱风尘仆仆地赶来,面色凝重:
“掌柜的,出事了。江南工艺学堂被当地工匠行会砸了,说是抢了他们饭碗!”
众人哗然。赵四怒道:“这帮老顽固!咱们教手艺碍着他们什么事了?”
小翠比较冷静:“也难怪他们着急。江南刺绣向来是家传手艺,现在学堂公开传授,确实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
李二狗沉思片刻,问道:“学员可有伤亡?”
“伤了几个,但不重。关键是...”孙铁柱压低声音,“我们在现场发现了这个。”
他递上一枚玉佩,上面刻着睿王府的标记。
“果然又是他!”周寡妇气得直哆嗦,“阴魂不散!”
李二狗把玩着玉佩,忽然笑了:“睿亲王这次倒是学聪明了,知道借刀杀人。”
他当即做出部署:第一,派人护送受伤学员就医,所有费用商会承担;第二,邀请江南工匠行会的老师傅来府城参观;第三,让商盟各商会提高警惕。
几天后,江南来了十几位须发花白的老工匠。为首的陈老师傅态度倨傲:
“李会长,明人不说暗话。你们坏了行规,这事不能就这么算了!”
李二狗不恼不怒,带着他们参观工艺学堂。当看到学员们用新式织机织出更精美的图案时,老工匠们眼睛都直了。
“这...这是怎么织出来的?”陈老师傅忍不住问。
李二狗笑道:“这是学堂改良的织法。若是老师傅们愿意,我们可以共享技术。”
“共享?”老工匠们面面相觑。
“不错。”李二狗真诚地说,“手艺不该藏着掖着,该越传越精。诸位想想,若是江南刺绣能推陈出新,岂不是能卖到更远的地方?”
这话打动了老工匠。陈老师傅沉吟道:“可学堂教这么多学徒,往后...”
“老师傅多虑了。”小翠接过话头,“我们教的是基础,精深技艺还要靠老师傅们指点。若是老师傅愿意来授课,商会愿意支付双倍酬劳。”
软硬兼施下,江南的危机顺利化解。更妙的是,几位老工匠真的留下来授课,把独门绝技传给了学员们。
然而这只是风暴的前奏。
四月末,更坏的消息传来:朝廷突然颁布“匠籍令”,要求所有工匠登记造册,不得私自授艺,违者重罚!
这道政令直指工艺学堂的命门!
商会内部一片慌乱。老陈头捶胸顿足:“完了!这下全完了!早说过不该办学堂!”
连最坚定的钱掌柜也动摇了:“李会长,要不...咱们暂时停办学堂?”
李二狗站在窗前,望着学堂方向。夕阳下,学员们还在认真练习,浑然不知大难临头。
“不。”他转身,目光坚定,“学堂不能停。”
“可是朝廷法令...”
“法令也要合乎情理。”李二狗道,“小翠,立即整理各学堂的数据:培养了多少工匠,创造了多少收益,安置了多少流民...”
三天后,一份厚厚的奏折送往京城。李二狗在奏折中详细陈述工艺学堂的成效,并恳请朝廷特批学堂继续办学。
同时,他让商盟各商会联名上书,更发动百姓万民请愿。
这场较量从商场延伸到朝堂。
五月中的一天,韩老先生来信:睿亲王在朝会上猛烈抨击工艺学堂,称其“破坏祖制,动摇国本”。皇上犹豫不决。
“掌柜的,怎么办?”小翠忧心忡忡,“若是皇上听信谗言...”
李二狗沉思良久,忽然问:“你们可知道,为何历代都重农抑商?”
众人摇头。
“因为商人流动,不易管理。”李二狗道,“但工艺学堂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让百姓安居乐业,有技傍身,何必背井离乡?”
他立即着手准备第二份奏折,重点阐述工艺学堂对稳定地方、促进民生的作用。
然而没等奏折送出,一个意外发生了。
这日,工艺学堂来了个特殊人物——睿亲王世子,赵琰。
这位世子不过二十出头,却气势凌人。他带着一队侍卫,直接闯进课堂。
“你就是李二狗?”赵琰斜眼看着李二狗,“听说你这里教些奇技淫巧?”
李二狗不卑不亢:“世子殿下,学堂所教皆是实用技艺,何来奇技淫巧之说?”
赵琰冷笑,随手拿起一个学员做的木工刨子:“这等粗鄙之物,也配称技艺?”说着就要摔碎。
“殿下且慢!”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只见陈老师傅颤巍巍走来,竟是江南那位老工匠。
“这刨子虽简单,却是老朽改良了三代才成。”陈老师傅老泪纵横,“殿下这一摔,摔的是三代人的心血啊!”
赵琰愣住了。
李二狗趁机道:“殿下可知,就这小小刨子,让木工效率提高了三成?百姓盖房省下的工钱,够一家老小半年的嚼用。”
赵琰沉默片刻,忽然道:“带本世子看看你们还教什么。”
这一看就是整整一天。从纺织到锻造,从制陶到酿酒,赵琰看得目不转睛。
临走时,他忽然对李二狗说:“我原以为你们在蛊惑人心,没想到...”
他没说完就走了。但几天后,睿亲王突然称病,不再过问工艺学堂之事。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赵琰回府后与父亲大吵一架,说:“父王若执意与民争利,儿臣无颜再做世子!”
这场风波就此化解。更让人惊喜的是,皇上最终采纳了李二狗的建议,特许工艺学堂继续办学,只是要求加强管理。
七月初七,工艺学堂举行盛大典礼,庆祝办学一周年。来自各地的学员展示了学习成果,引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
李二狗在典礼上宣布:将在三年内,让工艺学堂遍布全国各府!
当晚,他独自登上商会最高的阁楼。望着满城灯火,心中感慨万千。
这一路走来,从一个小小的点心铺到如今的商盟,从教几个学徒到如今的工艺学堂...每一步都充满艰辛,但每一步都值得。
小翠悄悄走来:“掌柜的,又在想什么?”
“我在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李二狗轻声道,“你看这些灯火,每一盏后面,都是一个因为技艺改变命运的家庭。”
“是啊。”小翠感叹,“现在想想,当初咱们若是只顾自己赚钱,哪有今天的局面?”
正说着,孙铁柱送来一份密报:睿亲王暗中联络各地权贵,准备在商贸大会上发难。
李二狗看完密报,淡淡一笑:“看来,有人还是不死心。”
“掌柜的,这次...”
“这次我们要主动出击。”李二狗目光炯炯,“传令商盟,全力准备商贸大会。我们要让天下人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商道!”
八月十五,全国商贸大会将在京城举行。这将是商盟与权贵势力的正面较量。
李二狗知道,前路依然艰险。但他更知道,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商以载道,道不远人。这一次,他要让这道理,传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