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蝗灾的消息,让整个府城顿时骚动起来。
赵四第一个跳起来:“这下糟了!灾民一来,粮食肯定要涨价!”
钱掌柜急得直搓手:“咱们库里的存粮最多支撑一个月,要是灾民大量涌入...”
“慌什么。”李二狗沉声道,“小翠,立即统计商会所有存粮。铁柱,你带人去周边县镇,看看还能收购多少粮食。”
命令刚下,外头就传来一阵喧哗。只见几个粮商打扮的人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为首的正是永昌号的马老三!
“李会长,别来无恙啊?”马老三皮笑肉不笑,“听说江北闹蝗灾,你这商会存的粮食,要不要我帮你消化消化?价钱好商量。”
赵四怒目而视:“马老三!你趁火打劫!”
“这话说的,”马老三阴阳怪气,“做生意嘛,讲究个你情我愿。你们要是不卖,我自己去收购就是。”
李二狗冷冷地看着他:“马东家消息倒是灵通。”
“那是自然。”马老三得意洋洋,“不瞒你说,我已经派人把通往江北的路都给封了。这府城的粮食,现在是我说了算!”
孙铁柱勃然大怒,就要上前,被李二狗抬手拦住。
“马东家好大的手笔。”李二狗语气平静,“不过,你以为封了路,就能垄断粮市?”
马老三哈哈大笑:“李二狗,别死撑了!你现在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把粮食高价卖给我,要么等着灾民把你商会踏平!”
“我选第三条路。”李二狗突然提高声音,“来人!把马东家请出去!从今日起,永昌号的人不得踏入商会半步!”
几个护卫立即上前。马老三脸色铁青:“李二狗!你敢!”
“我不但要请你出去,”李二狗目光如刀,“还要告诉你,从此刻起,府城商会将开仓平粜,粮价按去年均价,一分不涨!”
这话如同惊雷,马老三目瞪口呆:“你...你疯了!这要亏多少银子!”
“亏的是银子,赚的是良心。”李二狗转身对众人道,“传我命令:第一,商会所有粮店立即挂牌平价售粮;第二,在城外设粥棚,救济灾民;第三,若有奸商敢囤积居奇,立即报官查办!”
马老三被\"请\"出商会时,还在声嘶力竭地叫嚷:“李二狗!你等着!我看你能撑几天!”
商会内部也有人不理解。老陈头忧心忡忡:“李会长,平价售粮固然仁义,可咱们的存粮确实有限啊...”
“正因为有限,才更不能涨价。”李二狗语气坚定,“一旦粮价飞涨,遭殃的是普通百姓。况且...”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光:“马老三以为封了路就能为所欲为,我倒要让他看看,什么叫天外有天。”
当日下午,府城商会所有粮店挂出\"平价售粮\"的牌子。百姓们奔走相告,排队买粮的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
而马老三那边,虽然也开了店,但定价高出三倍,门可罗雀。
“东家,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马老三的账房苦着脸,“百姓都去商会那边买粮,咱们的粮食堆在仓库里发霉!”
马老三咬牙切齿:“怕什么!他们存粮有限,撑不了几天!等他们粮食卖完,价格还得咱们定!”
然而三天过去了,商会的粮店依然在平价售粮。马老三坐不住了,派人去打探。
探子回报的消息让他大吃一惊:“东家!商会不知从哪又运来大批粮食!足足五十车!”
“不可能!”马老三跳起来,“所有的路都被我封了,他们从哪运的粮?”
“走...走的水路!”探子结结巴巴,“是漕帮的船!”
原来,李二狗早就料到马老三会在陆路设卡,提前就联系了漕帮,从江南调粮。这一招,彻底打乱了马老三的部署。
更让马老三崩溃的是,第二天,知府衙门贴出告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违者重罚!
“东家!不好了!”又一个伙计慌慌张张跑进来,“官府的人来了,说咱们恶意抬价,要查封店铺!”
马老三气急败坏:“知府大人不是收了我们...”
话未说完,官兵已经闯了进来。带头的捕快冷笑:“马老三,你涉嫌囤积居奇、扰乱市场,跟我们走一趟吧!”
这一切,自然都是李二狗的安排。他早就将马老三的所作所为禀告知府,并提供了确凿证据。
马老三被抓,他的粮仓也被官府查封,所有粮食充公,用于赈灾。
消息传开,全城欢呼。商会的声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李二狗并没有沉浸在胜利中。此刻,他正站在城楼上,望着城外络绎不绝的灾民。
“掌柜的,按照您的吩咐,粥棚已经设好了。”小翠轻声回报,“可是灾民越来越多,我们的存粮...”
李二狗眉头紧锁:“周边州县的情况如何?”
“都差不多。”孙铁柱闷声道,“这次蝗灾范围太大,各地都缺粮。”
正说着,忽见一队车马从官道疾驰而来。为首的竟是江南巡抚周大人!
“李会长!”周巡抚风尘仆仆,“本官奉命统筹江北赈灾事宜。听说你这里做得最好,特来取经。”
李二狗连忙迎下城楼:“周大人过奖。只是尽些本分罢了。”
周巡抚摇头:“若是商贾都如你这般尽本分,朝廷何须为赈灾发愁?”
他压低声音:“实不相瞒,朝廷拨的赈灾粮,至少要半月才能到。这半个月,恐怕要仰仗你们商会了。”
李二狗心中一沉。半月?以现在的灾民数量,商会的存粮最多只能支撑十天。
回到商会,他立即召集核心成员。
“情况大家都知道了。”李二狗神色凝重,“我们必须想办法再支撑五天。”
赵四挠头:“还能想啥办法?能买的粮食都买了...”
小翠突然道:“掌柜的,我有个想法。咱们能不能发动百姓捐粮?毕竟这次受灾的都是江北乡亲。”
“好主意!”周寡妇接口,“俺这就回去把家里的存粮都拿出来!”
“不行。”李二狗摇头,“百姓的存粮也不多,不能让他们饿肚子。”
他沉思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倒有个办法。你们可知道,城里那些大户人家,哪个不是粮仓满满?”
钱掌柜苦笑:“那些铁公鸡,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开仓放粮?”
“他们不放,我们就逼他们放。”李二狗嘴角泛起一丝冷笑,“周大人不是还在府城吗?”
第二天,一场别开生面的\"茶话会\"在知府衙门举行。李二狗做东,邀请了府城所有富户,周巡抚亲自坐镇。
“诸位,”李二狗开门见山,“江北蝗灾,灾民遍野。李某不才,已开仓放粮十日,如今力有不逮。特请诸位伸出援手。”
富户们面面相觑,没人接话。
周巡抚慢悠悠地品着茶:“本官来时,皇上特意交代,要好好表彰此次赈灾有功之人。当然,也要严惩那些为富不仁之辈。”
这话绵里藏针,富户们顿时紧张起来。
李二狗趁热打铁:“李某有个提议:诸位借粮给商会,等朝廷赈灾粮到后,如数奉还,并加三成利钱。”
这个条件相当优厚,立即有人动心。
但最大的富户王员外还是摇头:“不是老夫不肯,实在是家中存粮也不多啊...”
李二狗微微一笑:“王员外过谦了。据李某所知,贵府粮仓存粮不下万石。若是肯借五千石,灾情过后,商会还您六千五百石。如何?”
王员外脸色大变:“你...你怎么知道...”
“我不但知道您有多少存粮,”李二狗环视众人,“还知道在座各位的存粮数目。要不要我一一道来?”
富户们汗如雨下。他们这才明白,李二狗早就摸清了他们的底细。
在周巡抚的威慑和李二狗的利诱下,富户们终于同意借粮。
当晚,看着一车车粮食运往粥棚,周巡抚感慨道:“李会长,你这次可是把府城的富户都得罪光了。”
李二狗淡然道:“得罪就得罪吧。若是见死不救,那才真该得罪。”
半个月后,朝廷赈灾粮终于到了。灾情得到控制,灾民开始陆续返乡。
临行前,灾民们自发聚集在商会门前,叩谢救命之恩。
看着这一幕,周巡抚轻声对李二狗说:“经此一事,你在民间的声望怕是无人能及了。不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啊。”
李二狗望着远方的天空,目光深邃:“该来的,总会来的。”
此时的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京城酝酿。某个深宅大院里,几个人正在密谋:
“这个李二狗,必须除掉。”
“可是他现在深得民心,动他恐怕...”
“那就让他身败名裂。去,把'那个人'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