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来信在商会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赵四第一个兴奋地跳起来:\"二狗兄弟!这是天大的好事啊!咱们商会要是能在京城挂上号,往后还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周寡妇却有些担忧:\"京城那地方,达官贵人那么多,咱们这些小门小户的,去了能说得上话吗?\"
孙铁柱闷声道:\"掌柜的,这事得从长计议。\"
李二狗没有立即表态,而是将信件反复看了几遍,这才缓缓开口:\"小翠,你怎么看?\"
小翠沉吟道:\"掌柜的,朝廷突然要召集各地商会,恐怕不只是议事那么简单。我听说近年来各地商帮势力坐大,朝廷此举,或许有整顿之意。\"
李二狗赞许地点头:\"说得对。这既是机遇,也是考验。\"
他站起身,在厅中踱步:\"我们府城商会之所以能壮大,靠的是诚信经营、互助共赢。若是为了讨好朝廷就改变立会根本,那才是自毁长城。\"
钱掌柜担忧地说:\"可若是其他商会都在朝廷面前表现,我们太过保守,会不会错失良机?\"
\"表现?\"李二狗微微一笑,\"我们要表现的,正是府城商会的立会之本。\"
他当即做出部署:\"四哥,你立即整理商会这些年帮扶小商户的记录,特别是那些被吴记欺压后重新站起来的商户案例。\"
\"铁柱哥,把商会应急基金的使用明细整理出来,要体现我们'取之于商,用之于商'的原则。\"
\"小翠,统计商会成立以来,为府城缴纳的税款,以及创造的就业机会。\"
\"周婶,准备几样最能代表咱们府城特色的点心,要精致但不奢靡。\"
众人领命而去后,李二狗独自在书房沉思。他取出一张白纸,开始勾勒此行的方略。
首先,绝不能空谈仁义。要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证明商会模式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
其次,要突出商会的自我约束能力。将已经制定的商会章程、纠纷调解机制、违规惩戒条例等整理成册。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表明态度:商会愿做朝廷与商贾之间的桥梁,既维护商贾合法权益,也协助朝廷规范市场。
三日后,各项准备都已就绪。临行前夜,李二狗召集核心成员做最后交代。
\"我此去京城,少则一月,多则三月。\"李二狗神色郑重,\"商会日常事务由钱掌柜暂代,重大决策需核心成员商议决定。\"
赵四拍着胸脯:\"二狗兄弟放心,俺一定把家看好!\"
孙铁柱沉声道:\"掌柜的,京城水深,务必小心。\"
小翠递上一个锦囊:\"掌柜的,这里面是商会重要成员的联络方式,还有几位在京城的可靠关系。\"
周寡妇抹着眼泪:\"二狗啊,京城天冷,多带几件厚衣裳。\"
李二狗心中温暖,却仍不忘叮嘱:\"记住,我走之后,商会一切照旧。不接超出能力的大单,不参与投机买卖,不与其他商会争强斗胜。\"
次日清晨,在商会众人的送别下,李二狗带着两名得力助手踏上赴京之路。
马车驶出府城时,李二狗回头望了一眼渐行渐远的城墙。这一去,不仅关乎府城商会的未来,更关系着他一直秉持的经商理念能否得到认可。
十日后,京城巍峨的城墙映入眼帘。与府城的古朴不同,京城处处彰显着帝都的气派。
在驿馆安顿好后,李二狗并没有急着拜访官员,而是先在京城各大市场转了一圈。
\"掌柜的,\"随行的年轻账房小李低声道,\"京城的物价可比府城高多了。\"
李二狗仔细观察着市场上的交易:\"不只是物价,你看那些大商号的做派,也与地方不同。\"
他们注意到,京城商界等级分明。大商号垄断着最赚钱的行当,小商户只能在夹缝中求生。
当晚,李二狗在房中整理见闻。小李大着胆子问:\"掌柜的,咱们要不要也学着京城商号的样子,显得气派些?\"
李二狗摇头:\"东施效颦,反显其丑。我们要展现的,正是地方商会的特色。\"
三日后,朝廷议事在户部衙门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会代表济济一堂,个个衣着光鲜,气势不凡。
轮到李二狗发言时,他不卑不亢地走上讲台,既没有讨好谄媚,也没有畏缩怯场。
\"诸位大人,在下府城商会李二狗。今日不谈盈利,只讲三件事。\"
\"第一,商会如何让小微商户活下去。三年来,府城商会帮扶过一百二十七家濒临倒闭的商户,其中九成现已扭亏为盈。\"
\"第二,商会如何规范市场。我们制定的行业准则,让府城商界纠纷减少了七成。\"
\"第三,商会如何回馈地方。三年来,商会成员累计纳税增长五成,创造就业三千余人。\"
他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实实在在的数据说话。在场不少官员频频点头。
会后,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尚书特意留下李二狗:\"李会长,你所说的商会应急基金,具体如何运作?\"
李二狗详细解释后,老尚书感叹道:\"若各地商会都能如府城这般,朝廷又何须为商贾之事烦忧?\"
然而就在李二狗以为一切顺利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门来——竟是已经调任京城的原知府大人!
\"李会长,别来无恙?\"原知府笑容可掬,眼神却透着深意,\"听说你在朝廷议会上大出风头?\"
李二狗心中警铃大作,面上却不动声色:\"大人说笑了,在下只是实话实说。\"
原知府压低声音:\"李会长是聪明人。有些旧事,还是让它永远成为旧事为好。你说呢?\"
送走原知府,李二狗心情沉重。他明白,这是对方在警告他不要提及吴记案的更多内情。
随行的小李担忧地说:\"掌柜的,这位大人如今在户部任职,若是为难我们......\"
李二狗沉思良久,突然笑了:\"他越是如此,越说明我们做对了。\"
当夜,李二狗修改了准备呈递给朝廷的文书,在其中特别增加了\"商会与官府良性互动\"的章节,详细记述了府城商会在新知县支持下健康发展的事例。
这一招既表明了立场,又不着痕迹地撇清了与原知府的关系。
半个月后,朝廷颁布《商会管理条则》,其中多处采纳了府城商会的经验。李二狗被特旨嘉奖,府城商会成为全国典范。
离京前夜,老尚书私下对李二狗说:\"李会长,朝廷有意在各地推广府城商会模式。你可愿担此重任?\"
这是个巨大的诱惑,但李二狗却婉拒了:\"大人,商会之事贵在因地制宜。若强行推广,反失其真。府城商会愿将经验倾囊相授,但各地还需自行探索适合的道路。\"
老尚书闻言,不但没有不悦,反而更加欣赏:\"不居功,不冒进,李会长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
带着朝廷的嘉奖和满满的收获,李二狗踏上了归程。然而他心中清楚,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商会名声越大,责任就越重。如何在这荣耀之下守住初心,将是他面临的新课题。
马车驶离京城时,李二狗已经开始了新的谋划。府城商会的下一盘棋,该怎样布局,才能既发展壮大,又不失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