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上的惊心动魄,随着知府大人那句“暂解封条,恢复营业”,终于尘埃落定。小河李记门前,那刺眼的白色封条被当众撕下,围观的街坊邻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绸缎庄老板娘第一个送上新剪的红绸,茶馆掌柜吩咐伙计立刻放起早就备好的鞭炮,噼里啪啦的响声驱散了连日来的阴霾。
铺子里,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扬眉吐气的兴奋。周寡妇红着眼圈,摸着熟悉的灶台,喃喃道:“回来了,可算回来了……”赵四咧着嘴,挨个拍着伙计们的肩膀,声音洪亮:“都精神点!咱打赢了!”小翠更是悄悄背过身,用袖子擦了擦激动的泪水。
李二狗看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太久,而是立刻着手安排。当晚,就在铺子后院,摆开了三桌简单的庆功宴,不仅请了铺子里所有出力的人,也郑重邀请了在此次风波中鼎力相助的商会钱掌柜、王教谕,以及关键时刻送来关键消息的郑老爹。
没有山珍海味,只有铺子里现成的点心和周寡妇带着女眷们赶制出的几样家常菜,但气氛却格外热烈。
“李掌柜,老朽敬你一杯!”王教谕捻须微笑,举杯道,“此番你在公堂之上,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更难得的是心怀大局,提出规范交易之策,颇有古之商贾遗风,后生可畏啊!”
李二狗连忙起身,恭敬回礼:“教谕大人过奖了!此番若非大人仗义执言,引经据典,晚辈也难以脱困。还有钱掌柜、郑老爹,以及铺子里上下下的兄弟们,没有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小河李记的今天!这杯酒,我敬大家!”说罢,一饮而尽。
钱掌柜感慨道:“李老弟,经此一事,咱们商会才算真正拧成了一股绳!往后,还得靠你带着大家,把这路子越走越宽!”
席间,众人把酒言欢,畅谈未来。然而,李二狗的头脑却异常清醒。庆功宴尾声,他站起身,示意大家安静。
“诸位,今日之胜,值得庆贺。但咱们不能忘了,吴记虽暂时受挫,却并未伤筋动骨。此番结怨更深,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李二狗的声音不高,却让热闹的场面安静下来,“所以,庆功之后,咱得立刻行动起来,把咱的根基打得更牢!”
他随即提出了几条新规:
第一,立字据,明来源。往后所有山货收购,无论大小,必须签订正式契书,写明物品种类、数量、价格、交货时间,并由卖方画押或按手印,一式两份。同时,详细记录山货具体出自哪个山头、哪个寨子,尽可能溯源。
第二,建台账,备核查。仿照小翠的做法,建立完善的出入库台账,每一笔进货、销售都记录在案,账目公开透明,随时备查。
第三,纳粮税,显合规。主动与府衙户房接洽,商讨为山货交易订立合理税则,小河李记带头缴纳,争做合法纳税的典范,堵住悠悠众口。
第四,联寨落,定章程。派人正式与落云寨等主要货源地的寨老、族长沟通,将“合法交易、互利共赢”的想法告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建立更稳固的合作关系。
这几条规矩,条条都针对此次风波暴露出的弱点,着眼于长远规范经营。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是,尤其佩服李二狗在胜利时还能保持如此清醒的头脑和深远的谋划。
庆功宴后第二天,李二狗就雷厉风行地行动起来。他亲自带着重新誊写清晰、附有画押的账册副本,前往府衙求见沈师爷,表达了愿意协助官府规范山货贸易、并主动纳税的意愿。沈师爷见他如此识趣,态度也比以往和善了许多,答应会向知府大人转达。
同时,赵四和孙铁柱再次前往落云寨,带着礼物和正式的契书范本,与老族长深谈。寨民们听说小河李记在府城打了胜仗,还愿意主动立规矩、保公平,更加信任李二狗,合作意愿大增。
铺子里的运营也很快重回正轨,并且因为这场官司, “小河李记”和“山货点心”的名声更加响亮,生意甚至比之前还要红火。许多人慕名而来,既为品尝美味,也为看看这家敢跟吴记和官府经承叫板的“硬气”铺子。
然而,就在一切似乎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直负责暗中留意吴记动向的大牛,带回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吴记虽然表面上沉寂,但吴掌柜近日却频频出入知府后衙,似乎与知府大人的一位内眷有所往来……
李二狗听到这个消息,眉头微蹙。看来,吴记果然不甘心失败,正在寻找新的靠山和突破口。商场如战场,一时的胜利并不意味着永久的安宁。
他站在修缮一新的铺子前,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目光深邃。接下来的路,依然不会平坦。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是明枪还是暗箭,他都要带领着小河李记,一步一个脚印,稳稳地走下去。规范和强大自身,永远是应对风雨最有效的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