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二月初二龙抬头的好日子快到了,小河李记县里铺面的开张筹备也进入了最忙乱的时候。
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周寡妇就在灶房里吆喝开了:“桂枝!把那盆红豆泡上!记得多换两遍水!”
“知道啦周婶儿!”桂枝脆生生应着,麻利地舀水淘豆。
赵四一边套驴车一边嘟囔:“今儿得跑三趟县里哩!头趟拉面粉,二趟拉山货,三趟还得接王木匠去修柜台铰链...”
孙铁柱默默地把一袋袋黍米扛上车,额角渗出细汗。大牛吭哧吭哧地帮着固定货物,粗声粗气地说:“四哥,俺跟你去,能搭把手。”
李二狗正和小丫核对清单,闻言抬头:“成,大牛跟着去。四哥,记着把郑老爹捎的那罐辣酱给王木匠带去,人家帮咱不少忙。”
“忘不了!”赵四甩了个响鞭,“俺还得去扯二尺红布,开张挂匾用哩!”
驴车吱呀呀走了,院里一时安静下来。周寡妇揉着面,忽然“哎哟”一声:“二狗,咱开张那天试吃的点心定下没?俺觉着光山药糕和喜饼不够,得再加样新的。”
李二狗挠挠头:“是该添样新的...您看添啥好?”
桂枝插嘴:“俺看野菜包好!县里人少见这个!”
小丫举手:“果酱饼!酸酸甜甜的,娃娃肯定爱吃!”
周寡妇想了想:“都做点!俺再蒸锅枣花馍,图个吉利!”
正商量着,隔壁王婆挎着篮子来了,老远就喊:“周家妹子!俺蒸了锅豆包,给你们尝尝鲜!”
周寡妇忙迎出去:“哎哟王婆!您这太客气了!”
王婆笑呵呵地递过篮子:“街里街坊的,客气啥!听说你们要开铺子啦?真好!往后俺买点心可方便了!”
李二狗忙拿油纸包了几个山药糕塞给王婆:“您老尝尝俺家的,给提提意见!”
王婆推辞不过,接过点心,压低声音:“二狗啊,俺可提醒你,斜对过那家杂货铺是刘记的远亲,你们可得当心点儿。”
李二狗心里一紧,面上笑道:“谢谢王婆提醒,俺们晓得了。”
送走王婆,周寡妇叹口气:“真是,哪儿都有刘记的影子。”
这时赵四和大牛回来了,车上堆得满满当当。赵四跳下车就嚷嚷:“可累死俺了!王木匠说下午就来修铰链。哎,你们猜俺在街上碰见谁了?”
“谁啊?”众人都好奇。
“郑老爹他闺女!在张记茶楼当伙计那个!”赵四兴奋地说,“人家听说咱要开张,说掌柜的答应见见咱,要是点心好,以后茶楼就从咱这儿订!”
这可是个大好消息!周寡妇连忙问:“啥时候见?”
“后天头午!”赵四道,“俺跟人家说好了,带几样咱的招牌点心去!”
孙铁柱沉吟道:“那得挑最好的带去。”
李二狗点头:“周婶,这事您多费心,挑品相最好的装盒。”
下午王木匠来修柜台,一边修一边唠:“二狗啊,你这铺面收拾得不错!就是缺个像样的钱匣子。俺认识个老手艺人,做的匣子带暗格,保准安全!”
李二狗笑道:“那敢情好!改天您引见引见。”
修完铰链,王木匠又帮着挂了匾额。红布罩着的匾额一挂上,顿时有了铺子的气象。
傍晚时分,众人都累得够呛,但看着初具规模的铺面,心里都美滋滋的。
小丫举着新写的价目表给大家看:“俺重新写了一遍!周婶您看这字是不是端正多了?”
周寡妇眯着眼看:“好!真好!比上次强多了!”
赵四凑过来念:“山药糕三文,喜饼三文,野菜包两文...咦?咋没写果酱饼?”
小丫哎呀一声:“忘啦!俺这就添上!”
李二狗看着这一幕,心里暖暖的。虽然琐事繁多,但大家有商有量,互相帮衬,再累也值得。
这时郑老爹拄着拐棍来了,后头跟着个小伙计,抱着床旧被褥。
“二狗啊,”郑老爹说,“俺寻思你们这几天得守夜看铺子,这旧被褥你们凑合用。”
李二狗感动得不知说啥好:“郑老爹,这...这太谢谢您了!”
郑老爹摆摆手:“街里街坊的,说这外道话!好好干,给咱南街争口气!”
送走郑老爹,周寡妇抹抹眼角:“都是好人啊...”
夜里,李二狗和赵四留在铺子里守夜。两人躺在临时搭的板床上,听着外面的更声。
赵四翻来覆去睡不着:“二狗兄弟,你说咱能成不?县里买卖不好做哩...”
李二狗望着窗外月色,轻声说:“成不成都得试试。有这么多人帮衬着,咱更得争气。”
远处传来几声狗吠,更显得夜静人深。两个年轻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忐忑,渐渐进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