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苗偷方子的事,像一盆冷水,把院子里因生意红火带来的燥热浇灭了大半。虽然李二狗压着没往外传,但周寡妇、孙铁柱这些核心老人心里都沉甸甸的,干活时气氛明显沉闷了许多。
李二狗知道,这事不能就这么过去。必须得立规矩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着人情和自觉来管理。作坊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没有规矩,迟早要出大乱子。
晚上收工后,他把所有人都召集到堂屋里,连新来的帮工也在。油灯下,大家的表情都有些惴惴不安,显然都听说了点什么。
李二狗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比平时严肃了许多:“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有件事要说,也是给咱们这作坊立几条规矩。”
他顿了顿,声音沉缓:“咱们的生意,能做到今天,不容易。是靠大家起早贪黑,一点一滴干出来的,更是靠咱们的点心味道好、用料实诚换来的。这方子、这手艺,是咱们的命根子。”
“以前人少,地方小,咋都好说。可现在人多了,活多了,眼红的人也多。要是还像以前那样没个章法,今天你抓一把面,明天他漏一句话,咱这点家底,迟早让人掏空!到时候,大家都没饭吃!”
这话说得重,众人都低下头,不敢吭声。
“所以,从今天起,咱们得立下规矩!”李二狗提高声音,“第一,作坊里所有的配料,尤其是混合面粉、馅料配方,由周婶和铁柱哥专门负责,其他人不得打听,更不准私自拿取!谁再手脚不干净,甭管是谁,立刻滚蛋!工钱一分没有!”
周寡妇和孙铁柱重重点头。
“第二,干活就是干活,不准交头接耳瞎打听,不准把作坊里的事拿到外面去说!谁要是嘴不严实,也别干了!”
“第三,工钱还是日结,干得好,月底另有奖励。但要是谁出的点心味道不对、偷工减料,坏了招牌,不仅扣工钱,以后也别想在这行吃饭了!”
“第四,收货、送货、算账,各管一摊,出了问题找负责人。赵四管卖,铁柱管收,小丫管账,周婶管做。谁那摊出了纰漏,谁自己担着!”
几条规矩简单直接,却条条戳在关键处。堂屋里鸦雀无声,只有油灯噼啪作响。
李二狗目光扫过几个新来的帮工,见她们脸上都有惧色,知道话起了作用。他语气稍缓,但依旧坚定:“立规矩,不是为了绑着大家,是为了保护咱们所有人,保护咱们这摊好不容易支起来的生意!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规矩做好了,生意才能做得更大,大家的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都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了!”周寡妇、赵四、孙铁柱率先大声应道。几个帮工也连忙跟着点头。
“好!”李二狗一拍桌子,“那就这么定了!以后都按规矩来!散了吧!”
众人这才松了口气,各自散去,但明显比来时多了几分郑重和小心。
等人都走了,赵四才凑过来,小声问:“二狗兄弟,是不是太严了点?怕不怕把人都吓跑了?”
李二狗摇摇头:“非常时期,用非常办法。现在吓跑,总比以后被人从内部搞垮强。规矩立下了,以后就好办了。”
果然,第二天开始,作坊里的风气为之一变。干活时闲聊的少了,手脚更麻利了。周寡妇和孙铁柱把关更严,进出物料都记了细账。赵四送货前都会仔细清点数目。连小丫记账都更加一丝不苟。
虽然气氛似乎没有以前那么“随意”了,但效率反而提高了,出错也少了。大家心里都有了根弦,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李二狗看着这一切,心里稍稍安定。他知道,这只是走向正规化管理的第一步。未来还有很多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更精细的工钱制度、更明确的分工、甚至简单的契约……
但有了规矩,就有了框架,就有了抵御风险的骨架。
经过这次风波和整顿,这个小作坊仿佛褪去了一层稚嫩,多了一份沉稳和坚韧。它正在从一个依靠个人魅力和人情维系的家常班子,向着一个更有组织、更有抗风险能力的微型企业蜕变。
暗流依旧涌动,但内部的堡垒,正在变得更加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