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记暗中活动的消息,像一片阴云悬在李二狗心头。他知道,必须尽快巩固小河李记的地位,在知府大人那里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才能有效抵御可能到来的新一轮风波。机会很快来了——沈师爷派人悄悄递来消息,下月初五是知府夫人的寿辰,知府大人不欲大肆操办,只在内宅设小家宴,但嘱咐采买些精致特别的点心。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李二狗立刻召集核心成员商议,“若能在这寿宴上露脸,得到知府夫人一句夸赞,胜过咱们自己吆喝千百句!”
周寡妇既兴奋又紧张:“那咱可得把看家本领都拿出来!做啥好呢?”
赵四嚷嚷:“肯定得用落云寨最好的料!”
小翠细心提醒:“知府夫人什么精细点心没见过?咱得在‘特别’和‘寓意’上下功夫。”
李二狗点头:“小翠说得对。不能光好吃,还得有好彩头,最好还能体现出咱府城的特色。”他沉思片刻,一拍大腿,“有了!咱就做一套‘福寿康宁’四色山珍点心!”
他详细解释道:“‘福’字,用野蜂蜜和红枣熬成琉璃状,浇在特制的黍米糕上,做成‘鸿福齐天糕’,甜润滋养;‘寿’字,用松伞菇、野山药做成馅,包成寿桃形状,是‘松鹤延年包’,取义吉祥长寿;‘康’字,用南山特产的几种清热野菊、薄荷,榨汁和面,做成淡绿色的‘康健如意卷’,清爽去腻;‘宁’字,用野核桃、野栗子磨粉,混合野百合,蒸成‘安宁定神糕’,寓意阖家平安。”
这套点心,不仅用料考究(全是顶级山货),造型精美,更重要的是寓意吉祥,每一道都紧扣“福寿康宁”的主题,而且充分展现了本地山野的特色。
方案既定,铺子里立刻行动起来。周寡妇亲自把关选料和制作,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完美;小翠负责设计点心的最终造型和摆盘,务求美观大方;赵四和孙铁柱确保原料供应万无一失;连大牛都负责起灶火,保证火候均匀。
到了寿宴前一天,四色点心精心制作完成,装在特制的双层食盒里,由李二狗和衣着整洁的小翠亲自送往知府后衙。接待他们的是知府夫人的贴身嬷嬷,态度还算和气。
寿宴过后第二天,沈师爷满面春风地来到了小河李记。
“李掌柜,恭喜恭喜!”沈师爷难得地拱手道贺,“昨日寿宴,你家那四色点心可算出尽了风头!夫人尝了赞不绝口,尤其喜欢那‘康健如意卷’和‘安宁定神糕’,说清爽适口,寓意也好。连大人都多问了几句点心的来历,听说都是用本地山货所制,还夸了一句‘善用地方风物,心思灵巧’!”
这话如同春风,瞬间吹散了铺子里连日来的紧张气氛。众人脸上都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多谢师爷成全!”李二狗连忙道谢,心中一块大石落地。有了知府夫人和知府大人这句夸赞,小河李记在府城的地位算是又上了一层保险,吴记再想动用官面上的力量打压,就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果然,此事很快在府城上层圈子里传开。能入知府夫人寿宴的点心,自然成了紧俏货。一时间,府城里稍有头脸的人家,都以能用小河李记的点心待客为荣,尤其是那套“福寿康宁”四色点心,更是成了送礼的佳品,订单排到了一个月后。
连带着,商会其他成员也跟着受益。五味斋的钱掌柜特意来找李二狗,笑着说:“托李老弟的福,如今咱们商会也跟着脸上有光!好些人家来买点心,顺带也照顾了俺们其他铺子的生意!”
这次成功的“寿宴营销”,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订单和利润,更重要的是为小河李记赢得了一层无形的“护身符”。李二狗趁热打铁,将“福寿康宁”系列作为高端礼品点心正式推出,并接受了王教谕的建议,为这几样点心都撰写了简短雅致的介绍,说明其用料、功效和寓意,更添文化气息。
吴记那边,得知这个消息后,吴掌柜气得又摔了一套茶具,却也无计可施。他明白,在知府大人那里,小河李记已经挂上了号,再想用对付普通商户的手段去对付它,已经行不通了。
府城的商界格局,似乎正朝着对小河李记和商会越来越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李二狗并未被眼前的顺利冲昏头脑。他知道,吴记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绝不会轻易认输。暂时的退让,或许意味着在酝酿更凶狠的反扑。
他站在柜台后,一边招呼着络绎不绝的客人,一边暗自思忖:是时候,该考虑主动出击,进一步削弱吴记的根基了。比如,那个关于吴记在江北粮仓囤积居奇、操控粮价的传闻……或许可以好好利用一下。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熙熙攘攘的铺子里,空气中弥漫着点心的甜香。小河李记的故事,在短暂的平静后,又将迎来新的篇章。而这一次,李二狗打算,不再只是被动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