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订单带来的兴奋劲儿还没过去,甜蜜的“负担”就结结实实地压了下来。
清韵斋茶馆的订单稳中有升,码头上的老主顾们认准了李二狗家的实惠和味道,销量只增不减。现在又多了省城货船这条线,虽然量还不固定,但每次要货都不是小数目。
院子里那盘大磨彻底成了劳模,从早转到晚,几乎没个歇气的时候。拉磨的大骡子累得毛色都没以前光亮了,喂再多豆料也补不回来。周寡妇带着几个妇人,每天天不亮就起来和面生火,忙到天黑都干不完,胳膊酸得抬不起来。赵四的驴车更是跑得轱辘都快冒火星了,镇上县里码头三头跑,人都瘦了一圈。
最要命的是,地方又不够用了!新做的点心没处晾,磨好的面粉没地儿堆,连烧火的柴禾都快把院子挤满了。
“不行了不行了,二狗兄弟!”赵四这天送完货回来,瘫在门槛上直喘气,“再这么下去,驴要累死,俺也要散架了!咱得添人!添牲口!这院儿也得扩!”
周寡妇也揉着腰附和:“是啊二狗,活太多了,俺们几个就是长出八只手也忙不过来。而且这院里转个身都碰膀子,实在施展不开了。”
孙铁柱看着堆到屋檐下的粮食袋子,发愁道:“新粮都快没地儿放了,地窖也塞满了。”
连小丫都举着她的记账小木板抱怨:“哥,盆不够用,装钱的罐子也快满啦!”
李二狗看着眼前这一派“繁忙盛况”,又是高兴又是发愁。生意好是真好,但这人手、场地、牲口都卡脖子,严重限制了发展。刘记要是这时候再使点坏,他连招架的力量都没有。
“添!必须添!”李二狗一咬牙,下了决心,“不光要添人添牲口,这院墙也得往外扩!不然咱这生意做到头了!”
说干就干。他先去找了村正王老栓,说了想扩大院子的事。王老栓现在看李二狗是越看越顺眼,二话没说就同意了,还帮着划了旁边一小块无主的荒地给他。
接着就是招人。消息放出去,村里不少人都心动。李二狗工钱给得公道,现钱结算,还不拖欠。但他这次招人有了新要求:不要偷奸耍滑的,得要手脚麻利、老实肯干的。
周寡妇推荐了她一个远房侄女,叫春苗,才十六岁,但据说干活一把好手。孙铁柱则说他有个表弟,人有点闷,但力气大,能扛活,正好帮忙磨面喂牲口。李二狗亲自看了看,觉得还行,就定下了。
牲口也得添。赵四跑去牲口市,精挑细选,又买了一头半大的骡子,虽然比不上原先那头健壮,但也能分担不少拉磨的活儿。
一下子添了两口人一头牲口,每天的嚼谷又多了不少。但李二狗算过账,只要订单稳定,这笔投入值得!
新来的春苗果然伶俐,学东西快,眼里有活,很快就能独当一面。孙铁柱的表弟,大家都叫他大牛,人如其名,沉默寡言,但有一把子好力气,磨面、扛粮、清理圈舍,什么脏活累活抢着干,极大地解放了孙铁柱。
院子往外扩了一圈,虽然只是用篱笆简单围起来,但顿时宽敞了许多。李二狗规划着,等有空了,就在这边再搭个棚子,专门做点心,原来的灶屋就当仓库和吃饭的地方。
人手一多,管理就成了新问题。李二狗不能像以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得学会分派任务,检查质量。
他发现周寡妇不光手艺好,管人也有一套,就把点心制作这一摊完全交给她负责。孙铁柱心细,负责原料采购和仓储。赵四脑子活络,嘴巴能说,就负责对外销售和采购。大牛负责所有力气活和照料牲口。春苗给周婶打下手,兼带着帮小丫打理些杂事。小丫依旧是总账房,笔头越来越清楚。
李二狗自己,则腾出更多精力来琢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以及应对刘记可能的下一次动作。
院子里更热闹了,叮叮当当,人来人往,俨然一个小有规模的作坊了。虽然更忙更累,开支也更大了,但看着一切井井有条,产能大大提高,李二狗觉得这“甜蜜的负担”,背得值!
招兵买马,扩大生产。这一步虽然迈得有些冒险,但却是发展的必然。
李二狗站在扩建后的院子里,看着忙碌的众人和牲畜,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他知道,只有自身不断变得更强壮,才能抵御风浪,抓住机遇,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这负担,他心甘情愿地扛着,并且,要扛得更好,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