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鼓捣出来的黍米糕和豆面饼子,没想到还真成了香饽饽!
原本是为了应对刘记掐断好粮才想出的招,结果因为这黍米糕口感更扎实、豆面饼子带着股独特的豆香,反而比原来的更受欢迎。码头那帮扛大包的力工们就认这个,说顶饿、实在!连清韵斋的山羊胡掌柜尝了之后,都摸着胡子说“别有一番野趣”,让以后也送点尝尝。
这下可好,订单非但没少,反而更多了。院里那盘大磨都快冒烟了,骡子拉磨拉得呼哧带喘。周寡妇带着几个妇人从早忙到晚,和面、揉团、上笼、出锅,灶膛里的火就没熄过。
赵四更是成了大忙人,天天赶着驴车镇上县里两头跑,送完码头送茶馆,回来还得捎带采购原料,忙得脚不沾地,嘴皮子却越来越溜,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
孙铁柱则成了“后勤大队长”,专门负责跟各村各户打交道,收粮食、换鸡蛋、买山货,还得确保东西好、价钱公道,把个老实汉子也磨练得精明了不少。
小丫也没闲着,她的“账房先生”当得有模有样,每天拿着炭笔在小本子上记啊算啊,嘴里还念念有词:“黍米三斗,豆子一斗半,猪油五斤,糖二两……嗯,今天赚了……赚了好多铜钱!”数到后面自己都糊涂了,但那股认真劲儿逗得大家直乐。
眼看着铜钱一串串攒起来,李二狗心里美滋滋的,盖新房欠的债眼看就能还清了,甚至还能有点余钱想想扩大生产的事儿。
但这生意一红火,新的烦恼也跟着来了。
这天晚上,累了一天的几人围在一起吃饭。赵四扒拉着饭,唉声叹气:“哎呦喂,可累死俺了!今天差点跟码头上另一家送饼的打起来!”
“咋回事?”李二狗问。
“还不是咱生意太好,抢了人家风头!”赵四撇撇嘴,“那家伙看咱的饼子卖得快,眼红,故意把摊子挤到俺旁边,还压价!比咱便宜一文钱!俺气不过,跟他吵吵了两句。”
孙铁柱也闷声道:“俺今天去收粮,也有几家磨磨唧唧不想卖,好像也有人出了更高的价……估计还是刘记在背后捣鬼。”
周寡妇一边给大伙盛汤一边愁:“人手还是紧巴,刘家媳妇倒是能干,可最近活太多了,俺们几个从早忙到晚,腰都快直不起来了。还得再找两个人才行。”
小丫也皱着小眉头:“哥,咱的盆和笼屉都不够用了!磨盘好像也有点松了,老是响。”
李二狗听着大伙你一言我一语,嚼着嘴里的饭,心里琢磨开了。这还真是“幸福的烦恼”啊!
他放下碗,笑了笑:“行啦,都别愁眉苦脸的!生意好是好事!说明咱的东西好,大家认!”
他看向赵四:“赵四,明天你去镇上,别跟人置气。咱卖咱的,他卖他的。码头那么大,活人多的是,咱靠味道说话,不跟他打价格战!大不了,你往后挪挪,避着点那红眼病。”
又对孙铁柱说:“铁柱,收粮的事不急。这家不卖找那家,实在不行,咱就多用点豆子黍米,一样!咱现在有挑拣的底气了!”
然后对周寡妇道:“周婶,人手的事我想了。明天我就跟王叔说说,在村里再找两个踏实肯干的妇人,工钱还是日结,现钱!不怕没人来。”
最后摸摸小丫的头:“盆和笼屉让赵四叔明天一起买新的!磨盘……我明天亲自看看,紧一紧螺丝,应该没啥大事。”
一番安排,井井有条,大家都安心了不少。
赵四嘿嘿一笑:“还是二狗兄弟稳得住!俺明天就去买新家什!再割二斤肉回来,咱犒劳犒劳!”
“好耶!有肉吃啦!”小丫第一个欢呼起来。
孙铁柱也憨厚地笑了:“成,俺明天再去东头村看看,他们那豆子种得多。”
周寡妇松了口气:“有人搭把手就好,俺这老腰也能歇歇。”
看着大家重新露出笑脸,李二狗心里也暖暖的。烦恼虽多,但都是成长路上的小磕绊。只要大伙心齐,劲儿往一处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生意红火是好事,说明路走对了。至于这随之而来的“烦恼”,不过是甜蜜的负担罢了。
“行了,快吃饭!吃完早点歇着!明天还得接着干呢!”李二狗大手一挥,自己也端起碗,扒拉得更香了。
院子里,灯火通明,笑语不断。这日子,忙是忙了点,累是累了点,但充实,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