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新房墙体垒到大半人高的时候,今年的第一场雪,毫无征兆地提前降临了。
起初只是零星的小雪粒,敲打在尚未完工的土坯墙上,簌簌作响。但很快,雪粒就变成了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从灰白色的天空中无声飘落,不一会儿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装。
“下雪了!收工收工!”李二狗抬头看了看天,果断下令。
工人们赶紧收拾工具,把重要的材料苫盖好,说说笑笑地各自回家去了。原本热闹的工地瞬间冷清下来,只剩下半截土墙和堆积的材料,在越来越密的雪幕中静默着。
李二狗和赵四最后检查了一遍,才搓着手跑回窝棚。小丫和周寡妇已经生起了火,锅里熬着驱寒的姜汤,热气氤氲,让寒冷潮湿的窝棚有了一丝暖意。
“这雪下得真早,”赵四喝着滚烫的姜汤,哈着白气,“幸亏咱们地基打好了,墙也起了大半,不然就麻烦了。”
李二狗点点头,眉头却微微皱着。雪提前来了,意味着寒冷的冬天正式开启。新房肯定是没法继续施工了,只能等来年开春。窝棚的这个冬天,恐怕会比往年更难熬——地方更挤,人畜更多,寒风也更无情。
然而,这场初雪也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交通开始变得不便,镇上的粮商暂时不会下来压价收粮了。李二狗之前犹豫着没卖的那部分余粮,反而因雪而价涨。他让赵四趁着雪还不大,赶紧去邻村打听了一圈,果然粮价每斗涨了五六文!
李二狗当机立断,立刻出售了一部分粮食,回笼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正好缓解了盖房带来的资金压力。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李二狗看着窗外越下越大的雪,感慨道。
雪连续下了两天才停。整个世界银装素裹,寂静无声。村里人都缩在家里猫冬,很少出门。
窝棚里的日子更加难熬。地方狭小,挤着这么多人,转身都困难。虽然生着火,但四处漏风,寒气无孔不入。晚上睡觉,几个人得挤在一起互相取暖。
但人的适应能力是无穷的。李二狗带着大家想尽了办法保暖。用厚厚的干草堵死所有缝隙,给骡子和毛驴也铺上厚厚的干草垫,甚至给鸡窝兔舍都加盖了草帘子。
周寡妇手巧,用旧布料和干草给大家缝了厚厚的袜子和护膝。小丫负责每天烧热水,灌汤婆子暖被窝。
吃的方面,虽然缺少新鲜蔬菜,但储存的萝卜白菜、腌制的咸菜、晒干的菜干、以及偶尔的点心碎屑,混合着稠稠的杂粮粥,也能让人吃得浑身暖和。偶尔宰一只公鸡或者兔子,炖上一锅热腾腾的肉汤,便是极大的享受。
李二狗甚至在新垒的、还没封顶的半截墙体内,搭了个小小的窝棚,里面生了个小炭盆,成了他和小丫临时的“书房”。虽然寒冷,但至少安静,可以教小丫读更深一点的书,或者自己琢磨点心的新配方。
在这冰天雪地、万物萧瑟的季节里,窝棚里却依靠着彼此的体温和相互扶持,艰难地维持着一种忙碌而温暖的生机。
点心作坊没有完全停工,只是减少了产量。客船因为天气原因班次减少,需求也下降了。李二狗正好利用这段时间,试验一些新的产品,比如更耐储存的硬面饼,或者用猪油和糖制作更奢侈的酥饼。
他还让赵四和孙铁柱趁着雪停,去河里凿冰捕鱼,每次都能有些收获,给单调的餐桌增添鲜味。
日子就在这种与外界的半隔绝状态中,缓慢而坚定地流淌着。虽然清苦,虽然寒冷,但希望却像那窝棚里的灶火,始终燃烧不灭。
李二狗常常站在窝棚门口,望着那被白雪覆盖、只有半截墙体的新房雏形。在白雪的映衬下,那土黄色的墙体显得格外坚实。
他知道,冬天只是暂时的。等到冰雪消融,春暖花开,他就能继续施工,真正拥有一个宽敞、温暖、坚固的家。
而现在所有的忍耐和坚持,都是为了那个更好的明天。
初雪降临,带来了严寒,也带来了沉淀和希望。窝棚虽小,人心却暖。新居虽未建成,未来却已可期。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李二狗和他的小家,正积蓄着力量,等待着下一个春天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