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除夕。
天色灰蒙蒙的,却挡不住村里渐渐浓郁起来的年味。零星有鞭炮声从远处传来,那是村里最殷实的两户人家在祭祖迎神。空气中飘散着油炸糕点和炖肉的香气,虽然稀薄,却勾得人心里痒痒的。
李二狗的窝棚里,也难得地洋溢着忙碌而喜庆的气氛。
那小块肥肉膘早就熬成了喷香的猪油,油渣被仔细地拣出来,剁得碎碎的,成为今天最重要的馅料主角。李二狗又泡发了最后一点干野菜,剁碎了混进去,加上一点点珍贵的盐和自家做的野葱末,搅和搅和,就成了除夕饺子的馅料。虽然寒酸,但油渣的荤腥和野菜的清香混合在一起,闻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更奢侈的是那一小盆白面。李二狗小心翼翼地将面挖出来,加上温水,慢慢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醒着。那雪白的颜色,在这昏暗的窝棚里显得格外醒目。
“哥,这面真白!”小丫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面团,像是看着什么宝贝。
“嗯,今天咱们也吃顿白面饺子。”李二狗笑着,手上不停。他把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小剂子。赵四则负责把这些小剂子擀成圆圆的饺子皮。他手笨,一开始擀得歪歪扭扭,厚薄不均,惹得小丫咯咯直笑。
“笑啥笑!你行你来!”赵四老脸一红,梗着脖子道,手上却更加用心,慢慢摸索着,居然也擀得像模像样起来。
李二狗开始包饺子。他手艺也不咋地,包出来的饺子有的像耗子,有的像元宝,勉强站住不露馅就算成功。小丫看得心痒,也洗干净小手,央求着要学。
李二狗耐心地教她怎么放馅,怎么捏边。小丫头学得认真,虽然包出来的饺子奇形怪状,甚至有几个咧开了嘴,但她却宝贝得不得了,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撒了干粉的破席子上。
“这是我包的!一会儿我要吃这个!”小丫指着那个馅最少、几乎只剩面皮的“作品”宣布道。
“成!都给你吃!”李二狗和赵四都笑了。
小小的窝棚里,充满了面粉的香气、馅料的油气和三人轻松的笑语。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如春。对于李二狗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顿饺子,更是一种仪式,一种对家的守护,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饺子包完,整整盖了两席子。虽然模样不佳,但数量不少,看着就让人欢喜。
天色渐渐暗下来,村里零星的鞭炮声更密集了些。
李二狗烧开一大锅水,将饺子一个个下进去。白色的饺子在滚水里沉浮,慢慢变得饱满透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咕咚。”赵四忍不住咽了口口水。
小丫更是扒在锅边,眼巴巴地望着,小鼻子一抽一抽。
终于,饺子煮好了。李二狗用漏勺将胖乎乎的饺子捞进三个豁了口的粗瓷大碗里,每个碗里都盛得冒尖。
没有醋,没有蒜泥,只有一点简单的咸菜丝。但这已经足够了。
三人围坐在温暖的灶膛边,捧着烫手的大碗,吹着气,迫不及待地咬了下去。
“烫烫烫!”小丫被烫得直呵气,却舍不得吐出来,含糊地叫着,“好吃!哥,真好吃!”
油渣的荤香、野菜的清新、面皮的麦香混合在一起,在口中炸开。这种简单却扎实的满足感,是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的。
赵四吃得头都不抬,唏哩呼噜,一碗饺子很快见了底,连碗底的汤都喝得干干净净,咂着嘴回味:“香!真他娘的香!过年就得吃饺子!”
李二狗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填得满满的,又暖又涨。他自己也慢慢吃着,感受着这来之不易的团圆和温暖。
虽然依旧清贫,虽然未来还有无数艰难,但此刻,吃着亲手包的饺子,守着相依为命的家人,他觉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屋外,不知谁家又放了一挂短鞭,噼啪作响,像是在为他们这顿简陋却温馨的年夜饭助兴。
“哥,过年好。”小丫吃完最后一个饺子,抹着嘴,甜甜地说。 “过年好,小丫。”李二狗摸摸她的头。 “二狗兄弟,过年好!”赵四也咧着嘴笑。 “过年好,赵四。”
简单的祝福,却蕴含着最深的情谊。
夜色彻底笼罩了村庄,窝棚里的灶火映照着三张满足而充满希望的脸。
除夕的饺子,吃下去的是一年的辛劳,暖起来的,是对新一年的无限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