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的伤渐渐好转,虽然还不能像以前那样用力,但日常的活计已经能勉强应付。李二狗没有再急着去镇上服劳役,那边的活也渐渐进入了尾声,工钱越发微薄。
他的重心,完全放在了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上。
那片苜蓿地完成了它的第一轮使命,留下了肥沃的土壤和宝贵的种子。李二狗趁着天气尚可,用换来的旧锄头,仔细地将枯萎的苜蓿植株翻进土里,让它们继续化为滋养土地的养料。
老孙头家的鱼篓生意渐渐走上了正轨,虽然换来的东西时多时少,但总算是一份稳定的进项,让李二狗和小丫免于饥饿的威胁。李二狗偶尔会根据记忆,再琢磨点改进渔具的小点子告诉老孙头,让他们的产品总能比别人多一点优势。
屋后新整理出来的菜地,他种上了一些换来的快熟菜种,比如小青菜和萝卜。每天浇水除草,看着嫩绿的菜苗钻出土地,心里就充满了踏实感。
那几棵村正给的豆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竟然真的结出了稀稀拉拉的豆荚!虽然产量少得可怜,但意义非凡。这证明被苜蓿滋养过的土地,确实有了改变!
村正王老栓对此啧啧称奇,对李二狗更是刮目相看,逢人便夸这小子有点“地运”,心里盘算着明年开春一定要让李二狗多帮着看看他家的地。
偶尔,赵四还会偷偷摸摸地跑来,有时候是告诉李二狗哪个水洼又困住鱼了,有时候是塞给他一点不知道从哪弄来的小玩意儿(比如一个磨得光亮的石弹子给小丫玩)。李二狗也不白要他的,有时会包一小撮苜蓿种子给他,或者给他一条不大的鱼。两人形成了一种古怪又默契的关系。
日子依旧清贫,但不再是令人绝望的灰暗。李二狗开始有计划地积攒东西:粮食要存一点应对冬天,工具要修补好,盖房子的材料也要慢慢留意……
他甚至开始教小丫认字。用的是树枝在沙地上划拉,教的是最简单的数字和日常用字。小丫头学得很认真,她知道哥哥教的东西有用。
这天傍晚,李二狗坐在窝棚门口,看着天边的晚霞。小丫在他身边,用树枝在沙地上歪歪扭扭地写刚刚学会的“米”字。
夕阳的金光洒在这片饱受摧残却又顽强复苏的土地上,也洒在这一对相依为命的兄妹身上。
李二狗想起刚穿越过来时的茫然和绝望,想起饿得前胸贴后背的滋味,想起洪水的恐怖和瘟疫的阴影……一切都像是一场噩梦。
而现在,噩梦渐渐醒了。
他有了能糊口的营生,有了正在恢复肥力的土地,有了村正的些许认可,有了像老孙头、甚至赵四这样算不上多可靠但至少能互相帮衬一点的乡邻。最重要的是,他有了活下去并且要活得更好的明确目标。
未来会怎样?他不知道。
也许明年还会遇到旱灾或者虫害,也许鱼篓生意会被人模仿而做不下去,也许还会有别的麻烦。但这个冬天,他们应该能熬过去了。
而且,他脑袋里还有那么多现代的点子,哪怕只是知道点皮毛,在这个时代,或许也能慢慢变成改变命运的力量。
“哥,你看,我写对了!”小丫高兴地指着地上的字。
李二狗收回思绪,看着妹妹兴奋的小脸,笑着摸摸她的头:“嗯,小丫真聪明。”
他站起身,望向那片已经翻整好、静静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土地。
洪水冲垮了过去,却也带来了新的可能。他,李二狗,一个现代的灵魂,终于在这古代的乡村,扎下了根,找到了起航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