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孙头是个实诚人,说了要做,动作就很快。他那个“不成器”的儿子,其实也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只是以前有点懒散,经过这场大难,家里又没了孩子,人也沉默勤快了不少。他按照老孙头的吩咐,去后山砍了品相好的竹子回来,又按照李二狗比划描述的样子,把竹子劈成粗细均匀的篾条。
老孙头虽然很久没动工具,但手艺底子还在。他拿着李二狗那个改良版鱼篓,仔细研究了入口的漏斗结构,又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加以改进。他编出来的新鱼篓,不仅保留了容易进鱼难出鱼的特点,而且更加结实耐用,边缘光滑不伤手,卖相不知道比李二狗自己做的好多少倍。
第一批编了五个。老孙头的儿子拿着这些精巧的鱼篓,心里也没底,硬着头皮去了邻近遭灾稍轻、靠河更近的村子叫卖。
没想到,这鱼篓因为设计巧妙、做工又好,很受欢迎!那些村子同样缺粮,但河里总有鱼,有个好用的渔具就能多一分吃的希望。五个鱼篓很快就被换了出去,换回来的不是铜钱,而是更实在的粮食——有小半袋杂粮,还有几块沉甸甸的粗盐疙瘩,甚至还有一小块腊肉!
当老孙头的儿子带着这些换回来的东西,按照约定分出一半送到李二狗那破窝棚时,李二狗和小丫都看呆了。
“这……这么多?”李二狗看着那堆东西,简直不敢相信。这比他累死累活去镇上干好几天苦力换来的还多!而且不用耗费他丝毫力气!
老孙头的儿子话不多,只是憨厚地笑了笑:“爹说,对半分。以后我隔几天去一趟,应该还能换。”说完就放下东西走了。
小丫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那块黑乎乎的腊肉,咽了口口水:“哥……这是肉吗?我们能吃吗?”
“能吃!当然能吃!”李二狗激动得手腕都不觉得那么疼了。他立刻让小丫切下一小条腊肉,剁得碎碎的,混在粥里一起煮。
当晚,破窝棚里久违地飘出了浓郁的肉香味。那点咸香油润的腊肉碎,让一碗普通的野菜粟米粥变得无比美味。兄妹俩吃得连碗底都舔得干干净净。
这是自洪水以来,他们吃的第一顿真正意义上的“荤腥”。
李二狗看着妹妹满足的小脸,心里感慨万千。他没想到,自己当初为了糊口琢磨出来的一个小小渔具,竟然能通过合作,变成这样一笔稳定的“资产”。
手腕受伤是不幸,但因此促成了与老孙头的合作,却是因祸得福。老孙头有手艺,他有点子,两者结合,竟然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笔意外的进项,极大地缓解了李二狗的生存压力。他不用再拖着伤手硬撑着去服役,可以安心在家养伤,同时有更多精力照顾那片日益茂盛的苜蓿地和那几棵豆苗。
他还用换来的杂粮,又悄悄掺和了一点自己藏起来的小米,熬更稠一点的粥,兄妹俩的营养跟上了,脸色也渐渐好看起来。
村里人很快也知道了李二狗和老孙家合作编鱼篓换粮的事。羡慕的有,眼红的也有,但这次,没人再敢轻易说闲话或者使坏了。一方面是因为李二狗和村正家关系似乎近了,另一方面,老孙头虽然沉默,但在村里也算有些年头,人缘不差。
甚至有人试探着问李二狗,能不能也教教他们编这种鱼篓。
李二狗这次没有立刻答应。他知道,这鱼篓之所以能换到粮,是因为目前只有他们会做。如果大家都去做,就不值钱了。他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
眼下,他享受着伤后这难得的喘息机会,看着苜蓿一天天长高,开始冒出星星点点的紫色花苞,心里充满了期待。
等苜蓿结了籽,等手腕好了,或许,他真的可以开始规划更远的未来了。比如,把屋子修一修,比如,送小丫去学点东西……
李二狗现在感觉穿越到古代也不错,最起码不像以前天天加班累死累活,还要看老板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