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骑营的训练如火如荼,盐铁署的事务却遇到了新难题。随着贸易规模扩大,边地对盐铁的需求激增,各地矿场、盐井为了赶产量,纷纷加班加点,不仅工匠们疲惫不堪,还出现了矿石开采过度、盐井卤水枯竭的迹象。
“将军,临邛盐井的卤水浓度降了三成,老工匠说再这么采下去,不出半年就得报废。”王敬拿着各地送来的急报,眉头紧锁,“北地铁矿也出了问题,为了赶工,矿工们用蛮力开采,不少矿洞都塌了,伤了十几个弟兄。”
天宇看着急报,心中咯噔一下。他一直注重盐铁的产出,却忽略了可持续性。“这不是长久之计。”他当即召集盐铁署的官吏和工匠头目,“得定个规矩,不能再这么乱采乱炼了。”
经过三日的商议,天宇推出了“开采定量、冶炼分级”制度。
所谓“开采定量”,就是根据各矿场、盐井的储量和恢复能力,设定每月的开采上限。临邛盐井每月开采不得超过百石,北地铁矿的矿石开采量控制在五百石以内,且规定“采一育一”——每开采一处矿洞,必须同时清理一处废弃矿洞,种植耐旱植物,防止水土流失。
“谁要是敢超量开采,不仅罚没当月收益,还要追究管事的责任。”天宇在告示上写明,又派了十名督查员,定期巡查各矿场、盐井,确保规矩落实。
北地铁矿的矿工们起初不理解:“多采点铁,能多换粮食,为啥要限量?”督查员便给他们算账:“现在采得多,矿塌了,以后就没得采了。按定量来,细水长流,日子才能安稳。”矿工们听了,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而“冶炼分级”,则是根据铁器的用途,将冶炼标准分为三级:一级铁器供军需,用最优质的百炼钢,打造甲胄、兵器,要求坚韧锋利,能穿透三层皮甲;二级铁器供贸易,用普通钢材,打造铁犁、铁锅,要求耐用实惠;三级铁器供民用,用粗钢,打造农具、工具,价格低廉,确保百姓买得起。
“所有铁器都要刻上等级和盐铁署的印记,”天宇对工匠们道,“一级铁器优先供应轻骑营和边军,任何人不得挪用;二级铁器按贸易协议分配给各部族;三级铁器平价卖给百姓,赚的钱用来补贴矿工和工匠的工钱。”
老工匠郑国捧着分级标准,连连点头:“这样好!以前一锅烩,军需的不够好,民用的又太贵,分级后,各得其所。”他主动提出,要带着徒弟们专攻一级铁器的冶炼,确保军需质量。
制度推行一个月后,效果立竿见影。临邛盐井的卤水浓度渐渐恢复,矿工们有了休息时间,矿洞坍塌的事故几乎绝迹;铁器的质量也明显提升,轻骑营新领的马槊,劈砍十次都不见卷刃,士兵们纷纷叫好。
更重要的是,军需供应有了保障。以前贸易旺季时,常出现兵器被挪用换战马的情况,现在有了“一级铁器优先”的规矩,轻骑营的装备总能按时更新。赵信拿着新造的破甲弩,对天宇道:“有了这规矩,咱们的士兵再也不用担心手里的家伙不如人了。”
百姓们也尝到了甜头。三级铁器价格低廉,一把铁锄只卖五十文,比以前便宜了一半,不少农户都换上了新农具。郫县的老农拿着新铁犁,在田里试了试,高兴地说:“这犁又轻又快,蜀侯真是为咱们百姓着想!”
王敬在核账时发现,虽然开采量降了,但因质量提升,贸易的利润反而涨了一成。“以前靠量,现在靠质,部族们宁愿多花点马,也要换二级铁器,说用着省心。”他笑着将账册递给天宇,“将军这招‘定规’,真是太高了。”
天宇却没放松:“规矩定了,更要守住。让督查员们再严些,谁敢在铁器等级上动手脚,严惩不贷。”他知道,盐铁是边地的根基,根基稳了,轻骑营才能强,贸易才能久,这“开采定量、冶炼分级”的制度,就是守护根基的堤坝。
春日的临邛盐井边,工匠们按定量汲水、煮盐,井边的空地上种满了耐旱的沙棘,绿意盎然;北地铁矿的矿洞口,矿工们有序进出,督查员正在核对开采量,一切井然有序。天宇站在盐铁署的院子里,看着工匠们将刻有“一级”印记的环首刀装箱,准备送往轻骑营,心中充满了踏实——有了规矩,盐铁的产出才能源源不断,边地的安宁才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