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皇宫的御书房内,皇帝捧着北境送来的奏报,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蹙。奏报上详细列明了雁门关决战的战果 —— 蛮族溃败求和,三年不犯;蒸汽技术推广民生,粮食增产五成,棉布价格大降,百姓安居乐业。字里行间,皆是陆辰的功绩与北境的欣欣向荣。
“好,好啊!” 皇帝口中赞叹,手指却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眼中闪过复杂的情绪。作为大乾的帝王,他自然希望北境安宁、百姓富足,陆辰确实做到了,甚至超出了他的预期。可越是如此,他心中的忌惮就越深。
陆辰手握北境四万精锐,掌控着蒸汽武器的核心技术,如今又深得民心,威望日隆。这样的臣子,若是忠心耿耿,便是国之柱石;可若是心怀异心,便是心腹大患。尤其是萧承煜叛逃后,太子之位空悬,陆辰的存在,更让他坐立不安。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贴身宦官李德全轻声提醒,他跟随皇帝多年,最懂帝王心思。
皇帝放下奏报,揉了揉眉心:“李德全,你说,陆辰此人,可信吗?”
李德全心中一凛,谨慎地回道:“镇北王镇守北境多年,击退蛮族,保卫疆土,功绩卓着,应是忠心耿耿。只是…… 功高震主,历来是帝王大忌,陛下不得不防。”
皇帝点了点头,显然认同他的说法。“朕也知道,可如今北境离不开他。蛮族虽求和,但残余势力仍在;西域黑狼部落虎视眈眈;萧承煜还在逃。若是此时削夺他的兵权,北境恐生变故。”
“陛下英明。” 李德全躬身道,“既然不能明着削权,不如暗中制衡。比如,削减部分军饷,限制矿产开采,让他的势力无法进一步扩张。同时,派人前往北境,名为慰问,实则监视,了解他的动向。”
皇帝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此计可行。” 他沉吟片刻,继续说道,“传朕旨意,北境军饷削减三成。理由是战后国库空虚,需节俭开支,待秋收后再行补足。另外,北境的铁矿、煤矿,即日起由朝廷统一调配,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开采。”
李德全心中一惊,军饷削减三成,足以让北境军陷入困境;限制矿产开采,更是掐断了蒸汽器械的生产原料。这两步棋,可谓釜底抽薪。“陛下,此举会不会太过?若是陆辰心生不满,恐生事端。”
“不满又如何?” 皇帝语气沉了下来,“他是大乾的臣子,理当为朝廷分忧。朕给他镇北王的爵位,让他手握重兵,已是恩宠有加。他若识相,便该明白朕的心意;若不识相,朕也有应对之法。”
说完,皇帝又道:“派礼部尚书前往北境慰问,赏赐些绸缎、药材,安抚军心。同时,让他暗中查探,陆辰是否有拥兵自重、结党营私的迹象,随时向朕禀报。”
“老奴遵旨。” 李德全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御书房内只剩下皇帝一人,他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暗忖:陆辰,你若安分守己,朕便让你富贵终身;若你敢有半分异心,朕定让你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三日后,朝廷的旨意与慰问使团抵达雁门关。陆辰率领将领们出城迎接,接过圣旨时,脸上神色平静,心中却已掀起波澜。
军饷削减三成,矿产统一调配 —— 这分明是皇帝的制衡之策。他心中清楚,皇帝的猜忌,终究还是来了。
“镇北王劳苦功高,陛下念及北境军民不易,特命老臣前来慰问,带来些许薄礼,还望王爷笑纳。” 礼部尚书满脸堆笑,眼神却在暗中观察陆辰的神色。
“多谢陛下关怀,臣代北境军民谢过陛下。” 陆辰躬身行礼,语气恭敬,看不出丝毫不满。
慰问仪式结束后,陆辰将礼部尚书迎入城主府,设宴款待。席间,礼部尚书频频试探,询问北境军的训练情况、蒸汽器械的生产进度,以及陆辰对朝廷的看法。陆辰应对得体,滴水不漏,既不卑不亢,又表现出对朝廷的忠心。
宴席结束后,秦风忧心忡忡地找到陆辰:“王爷,朝廷削减三成军饷,还限制矿产开采,这分明是在针对我们!若是军饷不足,士兵们恐生不满;矿产被限,蒸汽机甲和民生器械的生产都将停滞。”
“我知道。” 陆辰坐在桌前,指尖敲击着桌面,“皇帝的猜忌,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他会来得这么快。”
“那我们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忍了?” 陈武也忍不住说道,“士兵们流血牺牲,换来北境安宁,朝廷不仅不嘉奖,反而削减军饷,实在令人心寒!”
“不忍,又能如何?” 陆辰叹了口气,“如今萧承煜未除,蛮族和黑狼部落仍有威胁,我们不能与朝廷撕破脸。否则,只会让敌人有机可乘。”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军饷方面,我们可以用民生革新的税收来弥补。蒸汽磨坊、织布坊的税收,再加上南北贸易的利润,足以填补三成军饷的缺口。矿产方面,朝廷限制的是大规模开采,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库存,同时让林晚秋通过江南商会,从南方采购矿产,暂时缓解原料短缺的问题。”
“另外,密切关注礼部尚书的动向,他此行名为慰问,实则监视。让秦风派人盯着他,不要让他查到任何把柄。” 陆辰补充道,“同时,加快蒸汽器械的技术迭代,让朝廷明白,北境的实力,并非轻易可以撼动。”
“属下遵令!” 秦风与陈武躬身领命。
陆辰看着窗外的月光,心中暗忖:皇帝的制衡,只是开始。他必须尽快提升北境的综合实力,让自己拥有足够的筹码,才能在这场君臣博弈中占据主动。同时,萧承煜的残余势力仍在暗中活动,朝廷的压力又接踵而至,他的处境,愈发微妙。
而此时的京城,礼部尚书已将陆辰的表现禀报给皇帝。“陛下,陆辰对朝廷的旨意并无不满,对陛下也极为恭敬,北境军训练有序,民生也确实改善,未发现结党营私的迹象。”
皇帝听后,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是吗?或许是他隐藏得太深。继续监视,不要放松。”
一场无声的博弈,在皇帝与陆辰之间悄然展开。陆辰知道,他必须在朝廷的制衡与外部的威胁中,找到一条生存之路。而这条路上,注定充满荆棘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