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蜀道难
竟陵城头的慕容镇帅旗,迎风招展,给城中军民带来了,久违的信心。
但冉闵心中清楚,这仅仅是,暂时的喘息。
东晋朝廷态度暧昧,桓冲大军虽西援对抗成汉,但随时可能回师。
江北的慕容镇,虽遭重创,仍在重整旗鼓。
而军中瘟疫虽得控制,但兵力折损严重,粮草补给更是捉襟见肘。
“必须尽快打开局面。”冉闵在军议上神色凝重。
“为今之计,联蜀之议需加快进行。墨离,你亲自走一趟成都。”
帐中诸将皆惊,墨离作为冉闵的首席谋士,身份特殊,亲自赴险地未免太过冒险。
“天王三思!”李农劝阻,“成都路途遥远,且需经过东晋和控制区,危险重重。”
“墨离先生,若有闪失,我军如失一臂啊!”
董狰也道:“不如派其他使者前去,墨离先生可在后方,运筹帷幄。”
冉闵摇头:“联蜀之事关系重大,非墨离亲自前往,不能探明虚实、随机应变。”
“寻常使者,难以应对李势那样的暴君及其奸佞。”
墨离自己却淡然一笑:“天王所言极是。”
“李势多疑残暴,麾下群臣各怀鬼胎,非亲往不能窥其虚实,某愿往成都一行。”
慕容昭轻声道:“先生若去,需万分小心。我准备些药物,或可防身。”
她知道墨离这一去,凶险异常。
计议已定,墨离精心准备使团,为避免引人注目,使团规模不大,仅十余人。
扮作商队模样,但个个都是精锐好手,精通护卫和情报收集。
携带的礼物,也经过精心挑选,江北特产的名贵药材、精工打造的兵器。
还有一些稀世珍宝,都是投李氏及其宠臣所好。
临行前夜,冉闵与墨离密谈至深夜,“此行有三要。”冉闵郑重交代。
“一要探明李势真实意图,他是真想东出,还是只想利用我们。”
“二要结交成汉朝中有影响力的人物,特别是与权臣解思明、王嘏有矛盾者。”
“三要全身而退,平安归来。”
墨离颔首:“天王放心,某自有分寸。”
“此外,某还会留意蜀中地形、兵力布防等情况,以为日后之用。”
冉闵紧握墨离的手:“先生务必小心,若事不可为,速返为上。”
次日黎明,使团悄然离开竟陵,向西行进。从荆襄到成都,路途遥远且艰难。
既要避开东晋的关卡盘查,又要经过诸多地方势力的地盘,还要应对土匪的威胁。
墨离选择了一条,较为隐秘的路线,先向南绕道,避开东晋重兵布防的区域。
再向西进入蜀地,这条路虽然崎岖难行,但相对安全。
一路上,使团历经艰险,有一次险些与东晋巡逻队遭遇。
靠墨离的机智伪装成,贩运丧葬用品的商队,才蒙混过关。
还有一次遭遇山贼打劫,护卫展露身手,反而收服了那伙山贼,得其指引捷径。
越往西行,地势越险峻。蜀道之难,远超北方将士的想象。
悬崖峭壁,深谷急流,让人望而生畏。
“难怪蜀地能偏安一隅,这等天险,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墨离感叹道。
他细心观察沿途地形,默默记下关隘要道和兵力布防情况。
经过近一个月的艰难跋涉,使团终于进入成都平原。
与路途的艰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的富庶繁华令人惊叹。
成都城外,稻田连绵,村落密集,市集热闹非凡。
比起战火纷飞的北方,这里宛如世外桃源。
但仔细观察,可见这繁华下的暗流涌动,巡逻士兵横行霸道,百姓面有惧色。
市集中可见公开的奴隶交易,被贩卖的多是战俘和欠债的平民。
甚至还有公开售卖“人肉”的摊贩,令人毛骨悚然。
“难怪天王称李势为暴君。”一个年轻护卫低声道,语气中带着愤怒。
墨离警告地看他一眼:“慎言,记住我们的身份和任务。”
使团抵达,成都城门,被守军拦下盘查。
墨离表明身份和来意后,守军将领既惊讶又警惕。
一面派人急报朝廷,一面“护送”使团到驿馆安置,实为软禁。
成都的驿馆颇为奢华,与北方的简陋形成鲜明对比。
但馆外重兵把守,禁止使团人员,随意出入。
墨离不慌不忙,安排使团成员休息,自己则在房中静坐,思考下一步行动。
他深知,面对李势这样的暴君,直接呈上国书和要求,并非上策。
必须先行试探,了解成汉朝廷内部的,力量对比和矛盾所在。
机会很快到来。当晚,一个神秘访客,悄然来到驿馆。
第二幕: 成都迷
来者是个中年文士,自称姓费,是成汉尚书郎费黑的族弟。
他表面上,是来“探望北方同乡”,实则带有试探之意。
墨离热情接待,摆上带来的北方特产,与之畅谈。
费先生看似随意地,询问北方局势,特别是冉闵军的情况。
墨离半真半假地回答,既显示冉闵军的实力,又不暴露真实困境。
“久闻冉天王英勇无敌,大破慕容鲜卑,真是我汉家英豪啊!”费先生恭维道。
墨离谦逊回应:“天王确实英勇,但北方胡虏势大,独木难支。”
“故派在下前来,欲与成汉结盟,共图大业。”
费先生眼中闪过精光:“却不知冉天王,欲如何结盟?”
墨离不直接回答,反而问道:“费先生可知,东晋近日动态?”
“其派大军西进,似有图蜀之意。”
这是墨离的试探,他知道成汉与东晋素有积怨,故意挑起这个话题。
费先生果然面色一沉:“江东懦夫,安敢图我西蜀!”
“我大成,兵精粮足,必叫他,有来无回!”
墨离顺势道:“正是,所以我主冉天王提议,两家联手,东西夹击。”
“冉军东出荆襄,成军东下巴蜀,共分江东之地,岂不美哉?”
费先生明显心动,但仍保持谨慎:“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
“朝中意见不一,恐难达成共识。”
墨离听出弦外之音:“哦?却不知朝中各位大人,都是何意见?”
费先生压低声音:“不瞒先生,朝中分为三派。”
“宰相解思明主张谨慎,认为当固守蜀地,不宜轻出。”
“中书令王嘏,则主张联合北方的慕容氏,而非冉天王。”
“至于我家兄长费黑等人,则认为当与冉天王合作。”
墨离心中暗喜,表面却不动声色:“却不知费尚书,为何支持与我主合作?”
费先生道:“我家兄长认为,慕容氏毕竟是胡虏,不可深信。”
“冉天王虽是北伧,终究是汉家血脉。”
“且其勇武,若得蜀中支持,必能成就大业。”
墨离点头:“费尚书高见。却不知陛下圣意如何?”
费先生苦笑:“陛下...陛下近日沉迷酒色,朝政多由解相和王中书把持。除非...”
“除非什么?”
费先生声音更低:“除非有能打动,陛下的...特殊礼物。”
墨离心领神会,他早听说李氏荒淫残暴,尤喜珍奇异宝和美女。
使团带来的礼物中,正有几件稀世珍宝。
送走费先生后,墨离沉思良久。成汉朝廷的情况,比他预想的还要复杂。
解思明谨慎,王嘏可能表面亲慕容,可私下的谋划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费黑等人虽倾向合作,但势力不足,而李势本人则昏庸无常。
“必须找到,突破口。”墨离自语道。
次日,成汉朝廷正式接待冉闵使团,朝会之上,墨离得以一睹成汉君臣真容。
李势坐在龙椅上,面色苍白浮肿,眼神涣散,显然纵欲过度。
左右各有一人,左边是宰相解思明,五十余岁,面容清癯,目光锐利。
右边是中书令王嘏,四十出头,面色红润,神态傲慢。
墨离呈上冉闵国书和礼单,言辞恭敬但不失尊严。
李势漫不经心地听着,直到听到礼单上的几件珍宝名称时,才稍稍提起兴趣。
“哦?北海夜明珠?西域血玉?拿来朕看看。”
内侍呈上礼物,李势把玩着夜明珠,面露喜色。
“冉天王有心了,却不知他想要朕如何相助?”
墨离道:“我主愿与陛下结盟,东西夹击东晋。”
“事成之后,以江为界,平分江南。”
王嘏突然冷笑:“冉闵如今困守竟陵,自身难保,有何资格与我朝谈平分江南?”
墨离从容应对:“王中书有所不知,我主虽暂居竟陵,但江北根基仍在。”
“将士用命,百姓归心,更兼大破慕容镇,威震中原。”
“东晋之所以,不敢全力相逼,正是忌惮我主北上,恢复中原之力。”
解思明插话道:“然我听说冉军军中瘟疫蔓延,粮草不济,可是属实?”
墨离心中一惊,表面却笑道:“解相消息灵通,确有小疫,但已得控制。”
“至于粮草,江北百姓箪食壶浆,何愁不济?”
“倒是东晋大军西进,似有图蜀之意,真相可知?”
这话巧妙转移了话题,又击中了,成汉君臣的痛处。
李势果然关心起来:“东晋真要图蜀?”
墨离道:“若非东晋西进,我主何必派在下前来求盟?”
“桓冲五万大军,已抵巴东,其意图不言自明。”
朝堂上一片哗然,巴东距成都已不远,东晋大军压境,确实令人担忧。
王嘏却道:“纵然东晋来犯,我大成自有雄兵可御,何需借助外人?”
墨离微微一笑:“王中书可知慕容恪已病重?慕容燕国内乱,无力南顾。”
“东晋若在西取巴蜀,北收中原,两者之间选择,这个目标会是谁?”
这话点明了,形势的严峻性,如果没有北方牵制,东晋确实可能全力西进。
朝会没有立即做出决定,李势宣布退朝,容后再议。
墨离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较量在朝堂之外。
当晚,王嘏竟然私下派人,邀请墨离过府一叙。
墨离心知,这必是场鸿门宴,但仍决定前往。
王嘏府邸奢华无比,甚至超过皇宫。宴席上山珍海味,歌舞升平,极尽奢靡。
“墨离先生远道而来,王某特备薄酒,为先生接风。”王嘏举杯笑道。
墨离谦谢:“王中书太客气了,在下人微言轻,岂敢劳中书大人如此厚待。”
酒过三巡,王嘏渐入正题:“先生可知,如今成汉朝中,谁人说话算数?”
墨离故作不知:“自然是陛下圣心独断。”
王嘏道:“先生何必装糊涂,陛下日理万机,朝政琐事,多由解相与王某处理。”
他特意将“王某”放在后面,暗示自己权力,甚至在解思明之上。
“却不知王中书,对两国结盟之事有何高见?”墨离顺势问道。
王嘏眯起眼睛:“结盟可以,但需有条件。”
“第一,冉闵需先行出兵,吸引东晋主力。”
“第二,事成之后,荆襄七郡归我,冉闵只得三郡;第三...”
他压低声音,“冉闵需送来质子,以示诚意。”
这条件,比之前通过费先生传达的,更加苛刻。
墨离心中冷笑,表面却道:“王中书的条件,在下会转告我主。”
“却不知,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
王嘏傲然道:“陛下的意思,就是王某的意思。”
宴席结束后,墨离回到驿馆,沉思良久。
王嘏的傲慢和贪婪超出预期,看来他是铁了心要从中作梗。
就在这时,又一个神秘访客到来,这次来的,竟是宰相解思明的密使!
第三幕: 暗潮汹
解思明的密使,带来完全不同的信息。
“解相命我转告先生,王嘏的条件绝非陛下本意,也非解相之意。”密使低声道。
“王嘏之所以阻挠联盟,实因他暗中与慕容氏有勾结,收受重贿。”
墨离心中震动,表面平静:“哦?却不知解相有何高见?”
密使道:“解相认为,与冉天王结盟确有利于成汉,但需稳妥进行,不可冒进。”
“解相提议,我可先提供部分粮草援助,冉军则需展示诚意。”
“先行东出与东晋作战,若战果可观,再进一步合作。”
这比王嘏的条件合理得多,但依然是将冉闵军当枪使。
墨离道:“感谢解相美意,但我主若东出,成汉如何保证,不会坐视不管?”
密使道:“解相可承诺,若冉军东出,成汉必在西方施压,牵制部分东晋兵力。”
“此外,还可开放边境贸易,提供粮草兵器。”
谈话间,墨离逐渐摸清了,解思明的算盘。
这位宰相,既想利用冉闵牵制东晋,又不想付出太大代价。
既想压制王嘏的势力,又不敢公然与之决裂。
送走密使后,墨离综合各方信息,对成汉朝廷的局势,有了清晰认识。
李势昏庸,大权旁落,解思明与王嘏明争暗斗,费黑等次要官员则各自站队。
“要想破局,必须找到突破口。”墨离自语道。
他想起一个人:成汉将军李奕。
据费先生透露,李奕是李势的族弟,手握兵权,对王嘏专权不满,且与费黑交好。
墨离决定冒险接触李奕,通过费黑安排,墨离与李奕在一处,隐秘的茶楼会面。
李奕四十余岁,行伍出身,举止直率,与那些文官截然不同。
“墨离先生找李某,不知所为何事?”李奕开门见山。
墨离也不绕弯子:“为将军的前程,也为成汉的未来。”
李奕挑眉:“先生何出此言?”
墨离道:“将军可知,王嘏正与慕容氏暗中勾结?”
“若其得势,必引狼入室,届时成汉恐将不保。”
李奕面色凝重:“先生可有证据?”
墨离从袖中,取出一封信:“此乃我军截获的,慕容氏与王嘏的通信副本。”
“王嘏承诺,若慕容氏助其夺取相位,成汉将割让三郡与慕容氏。”
这信自然是,墨离伪造的,但足以以假乱真。
李奕阅信后大怒:“奸贼!安敢卖国求荣!”
墨离趁热打铁:“不仅如此,我还得知…”
“王嘏计划铲除异己,名单上就有将军和丞相的大名。”
李奕霍然起身:“先生此言当真?”
墨离叹息:“若非如此,我何必冒险告知将军?”
“王嘏势大,若其得逞,成汉将万劫不复。”
“为今之计,唯有联合解相,先发制人。”
李奕沉思良久,缓缓坐下:“先生想要什么?”
墨离道:“只求成汉与冉天王真诚合作,共抗东晋。”
“事成之后,各取所需,互不相负。”
李奕直视墨离:“若我助先生达成目的,先生能保证冉天王将来不反噬成汉?”
墨离迎上他的目光:“将军可知我主,为何以‘杀胡’为号?”
“因为他心中只有华夏,只有汉室。成汉虽偏安一隅,终究是汉家江山。”
“我主宁可战死沙场,也绝不会做危害汉家之事。”
这番话打动了李奕,他最终承诺,将联合解思明等人,推动与冉闵的结盟。
就在墨离以为事情,有了转机时,突然发生了一件意外。
费黑被王嘏以“通敌”罪名,逮捕下狱!
原来,王嘏察觉费黑与墨离往来密切,先下手为强。
墨离陷入危机,费黑若在严刑下招供,使团将面临灭顶之灾。
危急关头,墨离决定兵行险着,他通过李奕向解思明,传递一个消息。
王嘏下一步目标,就是解相本人,费黑只是开始。
同时,墨离派人散播谣言,称王嘏与东晋勾结,计划献城投降。
一时间,成都流言四起,人心惶惶。
王嘏大怒,下令全城搜捕“造谣者”,并派兵包围驿馆,要捉拿墨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奕率兵赶到,与王嘏的部队对峙。
“李奕,你敢违抗,我的命令?”王嘏厉声喝道。
李奕昂然道:“王中书无凭无据,擅自捉拿友邦使者,恐伤陛下圣德。
“若要拿人,请出示陛下手谕!”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就在这时,宫中有旨,李氏召王嘏、解思明、李奕和墨离即刻入宫!
第四幕: 蜀帝贪
皇宫内,气氛紧张。李势高坐龙椅,面色阴沉。
左右两侧,王嘏和解思明分别站立,彼此怒目而视。李奕和墨离跪在殿下。
“成何体统!”李势怒道,“朝堂重臣,当街对峙,如同市井之徒!”
“还有你,”他指向墨离,“一个外邦使者,竟敢在我成都撒野!”
墨离从容叩首:“陛下息怒,在下奉冉天王之命,前来结盟。”
“以礼求见,从未有不敬之举,至于城中流言,实与在下无关。”
王嘏立即反驳:“陛下明鉴!正是此人,在城中散布谣言。”
“勾结朝臣,图谋不轨!臣请立即将其下狱严审!”
解思明却道:“陛下,墨离先生乃友邦使者,若无实证,不可轻辱。”
“倒是朝中有人,与外邦勾结,卖国求荣,陛下不可不察!”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李势被吵得头疼,一拍龙椅:“都给朕闭嘴!”
他看向墨离:“冉闵想要联盟,可以。但需答应朕三个条件。”
“第一,立即送来黄金万两,骏马千匹;第二,其冉家子侄需来成都为质。”
“第三,联军东出后,所得土地城池,七成归朕!”
这条件比王嘏提出的,还要贪婪苛刻!
墨离心中冷笑,表面却恭敬道:“陛下条件,在下会转告我主。”
“但兵贵神速,若等往来商议,恐错失良机。”
“在下临行前,我主授权,若成汉愿立即出兵,我主愿让出荆襄三城为谢礼。”
这是墨离的缓兵之计,先许以重利,诱使李势立即行动。
至于后续承诺,可慢慢周旋。
李势果然心动:“荆襄三城?哪三城?”
墨离道:“竟陵、江陵、襄阳。此三城乃荆襄重镇,物产丰饶,人口众多。”
王嘏急忙劝阻:“陛下不可轻信!冉闵困守竟陵…”
“自身难保,何来三城相让?此乃空头许诺!”
解思明却道:“陛下,若冉闵得我成汉支持,取此三城如探囊取物。”
“届时三城归陛下的,岂不美哉?”
李势贪婪之心已被勾起,沉吟道:“却不知冉闵,要朕如何策应?”
墨离道:“请陛下立即出兵巴东,牵制桓冲部队。”
“我主则东出荆襄,直逼建康。待东晋震动,必调桓冲回援。”
“届时成汉军,可乘势东进,轻而易举。”
李势眼中放光,仿佛已看到,自己版图东扩的景象。
王嘏欲擒故纵,还想劝阻,但李势已下决心:“好!朕就信冉天王一次。”
“解思明,李奕,命你二人,即刻筹备东征事宜!”
解思明和李奕领旨,暗中向墨离,投去会意的目光。
王嘏面色铁青,却不敢再反对,其实内心,早已心花怒放。
退朝后,墨离正准备返回驿馆,突然被宫中内侍叫住:“墨离先生,陛下有请。”
墨离心生警惕,但不得不从。在内殿,李势屏退左右,单独会见墨离。
此时的李势,与朝堂上判若两人,眼神中透着狡黠和算计。
“墨离先生,方才朝堂之上,朕的条件你可听清了?”李势问道。
墨离恭敬道:“在下听清了。黄金万两,骏马千匹,质子一名,土地七成。”
李势轻笑:“那些是给朝臣听的,朕还有一个...私人条件。”
墨离心生警惕:“陛下请讲。”
李势低声道:“朕听说,冉天王身边有一位慕容昭姑娘,精通医术,容貌倾城...”
他眼中闪过淫邪之光,“若冉天王愿将此女送来,朕可再减三成条件。”
墨离心中大怒,表面却不动声色:“在下会转告我主。”
“但慕容姑娘,并非物品,恐难...”
李势摆手打断:“朕知道。只是传达朕的意思罢了。”
“若成,最好;若不成,也无妨。”
离开皇宫后,墨离心中沉重。
李势的荒淫贪婪超出想象,与这样的人结盟,无异与虎谋皮。
然而眼下形势,又不得不借助,成汉之力。
回到驿馆,墨离立即修书两封,一封明信,措辞恭敬。
向李势表示,冉闵原则上同意结盟条件,请成汉尽快出兵。
一封密信,通过特殊渠道送往竟陵,向冉闵说明成都真实情况和李势的贪婪要求。
在等待回信期间,墨离继续在,成都周旋。
他通过李奕和解思明,逐渐扩大在成汉朝廷中的影响力。
同时暗中收集情报,了解成汉的兵力部署和内部矛盾。
几天后,竟陵回信送达。冉闵在密信中指示,可答应李氏的大部分条件。
但慕容昭之事绝无可能,同时要求成汉,立即提供一批粮草作为“定金”。
墨离心中有数,再次求见李势。
这次会见更加直接,墨离代表冉闵原则上接受条件。
但提出由于战事紧急,请成汉先提供十万石粮草作为支援,冉军收到后立即东出。
李势虽然贪婪,但并不傻:“十万石粮草?冉天王好大的胃口!”
“若朕给了粮草,他却不出兵,如何奈何?”
墨离道:“陛下可派监军,随粮队同行,若我主违约,监军可立即回报。”
李势沉吟良久,最终同意:“好!朕就信冉天王一次,但若敢欺骗朕...”
他眼中闪过凶光,“朕必让你们,付出代价!”
协议达成,墨离终于松了一口气。虽然过程曲折,代价巨大。
但总算为冉闵军,争取到了喘息之机和战略支持。
临行前夜,解思明秘密来访。“先生此行,可谓成功。”解思明道。
“但先生可知,王嘏不会善罢甘休?他已在途中布下杀手,欲除先生而后快。”
墨离并不意外:“多谢解相提醒,在下自有准备。”
解思明沉吟道:“还有一事...陛下对慕容昭姑娘,似乎志在必得。”
“先生回去后,还需早作打算。”
墨离郑重道:“此事绝无可能,我主宁可放弃结盟,也不会交出慕容姑娘。”
解思明叹息:“但愿冉天王能抗住压力。好了,先生保重,一路小心。”
次日,墨离使团,离开成都。
正如解思明所料,途中果然遭遇数次刺杀,但都被墨离预先安排的保护力量化解。
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行程,使团安全返回竟陵。
当墨离将成都之行的详细情况汇报后,冉闵沉默良久。
“代价巨大,但值得。”最终,冉闵做出判断。
“只要成汉出兵牵制,我军就有机会打开局面。”
他看向墨离:“先生辛苦了。接下来,我们要好好‘回报’李势的‘厚意’。”
联蜀之议达成,但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冉闵军与成汉的关系,将走向何方?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成汉的介入…
江南地区的局势将更加复杂,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