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院外,那株百岁紫穗槐的叶子,在暮春暖阳的照耀下,泛着油绿的光泽,
恰似一位耄耋老者,陡然焕发出勃勃精气神。
养心殿内,乾隆悠然把玩着手中玉如意,神情怡然。
阶下的和珅,躬身捧着一卷画轴,静静立足。
此时的和珅,已然权倾朝野,身为军机大臣,他与皇帝的关系,早已超越了寻常君臣。
殿内,鹤型器皿中熏香袅袅。和珅见乾隆放下奏折,嘴角微微含笑,疾步来到乾隆身侧,声音恭顺道:
“主子,奴才今儿得了幅稀罕物件,斗胆请您品鉴品鉴。”
言罢,缓缓展开画轴,绢本之上,赫然呈现出一幅《千秋万代子孙图》。
乾隆展目细看,画中苍松之下,百子嬉戏,姿态各异。童子们或手捧蟠桃,或牵领瑞兽,憨态可掬。
画面最中央,三个头戴金冠的孩童围坐一处,其中一位,竟隐隐照着和珅之子丰绅殷德的模样所绘,眉眼间透着灵动。
而在角落之处,更有一粉衣幼女手持莲花,那眉眼神态,与乾隆最宠爱的十女固伦和孝公主极为相仿。
乾隆凝视着那男孩,喃喃自语:“这孩子……倒有几分眼熟,与你家公子模样颇为相像。”
和珅赶忙奉承道:“陛下,您再瞧这黄衫女子,可不就是十公主殿下吗?”
乾隆越瞧越觉相像,眼中满是笑意。
和珅见状,趁机说道:“主子,您瞧这百子绕松之景,正是祝我大清龙脉绵延不绝,也盼着……”
他微微一顿,抬眼偷偷瞄向乾隆神色,“盼着奴才家的犬子,能给皇家增添几分喜气。”
乾隆捻着胡须,目光从画中童子移至和珅脸上,忽然朗声笑道:“好你个和珅,这画里竟藏着联姻的心思!”
说罢,他指了指画中的黄衫女子,“她乃朕最疼爱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
朕这十丫头,性子颇像朕,若真能与你家小子结亲,倒也算是亲上加亲。”
“不过,”乾隆画风一转,“不过,皇家有女不愁嫁,朕可不会轻易把金枝玉叶许人的。”和珅心头一凉。
乾隆紧接着说:“和爱卿,如果你说出的理由朕听的顺耳,这门亲事就成了。”乾隆想考考和珅临场发挥的能力。
“和珅猛然伏地,额头触地发出闷响,声音带着三分哽咽七分恳切:
“陛下!臣斗胆直言,皇家女儿下嫁看似是恩典,实则是为大清江山播撒福泽。
吾儿丰绅殷德虽年少,却深知攀龙附凤之重,他日必以驸马之身,将满朝文武对公主的尊崇,化作效忠于陛下的肝脑涂地!
臣愿倾和家三代积蓄,为公主打造十里红妆,更要让全天下人皆知,陛下嫁女不是下嫁,而是将天家威严刻进每个臣民骨血里!”
说罢,和珅突然叩首如捣蒜。
“和爱卿,罢了,朕准了!”乾隆笑意盈盈点了点头。
“你家小子丰绅殷德,今日该有五岁了吧?”
和珅连忙躬身,恭敬答道:“回万岁爷,犬子刚过五岁生辰。”
“真乃天赐良缘,朕十公主也刚五岁。”乾隆笑道。
和珅见联姻之事已成,急忙跪地叩首道:“不如就此定下娃娃亲,待公主到了婚配之年,再为两位新人举办大婚之礼,不知万岁爷意下如何?”
“这个主意不错,让他们逐渐接触,培养好感情再结婚。”乾隆把婚期定了下来。
和珅心中欢喜,谄媚道:“万岁爷,吾儿“丰绅殷德”这个名字还是您亲赐的。
乾隆记起来了,在和珅儿子满月宴上,乾隆赐名丰绅殷德,寓意福禄德行。
记起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模样煞是惹人怜爱,又继承了和珅的英俊相貌。
“民间既有定娃娃亲之俗,不想我大清朝廷亦有此例。”乾隆调侃道。
“还不是万岁爷金枝玉叶百家求吗?”乾隆微微一笑,将手中心爱之物玉如意,赐予和珅作为定亲礼物。
和珅喜不自胜,一个劲地磕头谢恩。
“……”
乾隆最宠爱的小女子固伦和孝公主,生母为惇妃。因其性情酷似乾隆,
且骑射天赋出众,故而破格封为“固伦公主”。
在皇家,“固伦公主”这一称呼,通常只有皇后之女才有资格获此殊荣。
自此,和珅家族与皇家紧密相连。
此后,和珅的女儿嫁入乾隆堂兄之家,成为宗室妇;
其弟和琳的女儿,亦嫁给了乾隆的孙子绵庆,而绵庆的父亲永瑢,正是乾隆帝的第六子。
这一系列联姻,让和珅家族与爱新觉罗氏皇室的血脉紧密缠绕。
乾隆重用和珅,既看重其才能,亦因这层亲眷关系。
十公主与丰绅殷德同岁,若仔细算来,十公主比丰绅殷德大两个月。
十公主自幼偏爱男装,常随乾隆学习拉弓射箭,骑术之精湛,令不少宗室子弟自愧不如。
乾隆曾笑叹道:“你若为皇子,朕必立你为储。”
“谁说女子不如男?吕后、武则天,不皆是巾帼不让须眉吗?父皇放心,小女子不会与哥哥们争权夺势。”
十公主撒娇道。
十公主性格像极了男孩子,看事通透,做事干净利索,
连乾隆都常道:“朕看到十格格,像看到当年的朕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十公主与丰绅殷德已渐渐长大。
两家订婚之时,十公主尚在蹒跚学步,丰绅殷德也还是个奶气未脱的孩童。
乾隆对这个未来女婿极为上心,特请来名师,教导丰绅殷德满汉文字与骑射之术。
丰绅殷德自幼聪慧,又因父亲的地位,常伴君侧。与十公主虽不常见面,却也在宫廷宴会上有过交集。
他记得那个身着男装、敢与乾隆顶嘴的小格格,觉得她恰似一团不羁的火焰,与自己谨小慎微的性子大相径庭。
而十公主对丰绅殷德的最初印象,不过是“和珅的儿子”。
她知晓父皇宠信和珅,也隐隐察觉父亲将自己许配给他家别有深意。
直到十三岁那年,十公主在御花园中偶然撞见正在练箭的丰绅殷德。
看到他少年身姿挺拔,箭术虽不及自己,却透着一股儒雅斯文之气。
他见了她,慌忙收箭行礼,心说这就是我未来的妻子,耳尖微微泛红。
十公主忽然觉得,这个被父亲称作“有福气”的少年,似乎并不令人讨厌,反而萌生一种怜香惜玉的感觉。
“少年,好好练箭,将来报效祖国。”十公主摆摆手,笑着离去。
乾隆五十四年,十四岁的十公主身着赤金线绣就的固伦公主吉服,乘坐金顶轿,风风光光地嫁入了和珅府。
婚礼极尽奢华,乾隆赐下的珍宝堆积如山,摆满了新房,
内务府抄写嫁妆清单,竟足足用了三天。
丰绅殷德身着喜服,恭敬地跪在轿前迎亲,抬头间,望见轿帘缝隙中露出的那双眼睛——明亮而锐利,带着一丝审视,亦透着一丝少女特有的好奇。
他明白,这段由父辈定下的姻缘,从此便要由他们二人携手前行了。
“……”
婚后伊始,二人琴瑟和鸣。丰绅殷德敬重公主的身份与才智,十公主亦欣赏丈夫的文才。
闲暇之时,她会指点他骑射技巧,他则会为她讲解古籍中的精妙之处。
和珅见小夫妻如此和睦,在乾隆面前愈发得宠。
然而,十公主的传奇人生,早已悄然埋下悲剧的种子。她太清楚父亲与公爹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乾隆重用和珅,意在借其敛财、制衡朝局;
而和珅则凭借圣宠,不断扩张权势。
她曾在深夜,忧心忡忡地对丰绅殷德低语:“你父亲位高权重,行事需处处谨慎,否则……”
丰绅殷德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忧虑,可身为和珅之子,他又何尝有办法呢?
那时的他们尚未知晓,这场看似“亲上加亲”的姻缘,在未来的某一天,会随着和珅的倒台,化作束缚彼此的沉重枷锁。
历史的尘埃,落到这个小家庭,如泰山压顶。
十公主的传奇,不仅是盛宠与尊荣的交织,更是在皇权倾轧下的悲剧。
一个女子凭借智慧与韧性,试图撑起家族的兴旺,只是,最终一切皆成徒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