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仨仁站在院中,望着天空的湛蓝,心中思绪万千。
大航海时代,在正史上如果不是那些鞑子的入关,然后闭关锁国,本来是应该由我汉家郎们来开启的!
这个时空大明的未来,如同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在他脑海中缓缓展开。或许从一开始,唐仨仁从来没有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但每一次想到我汉家儿郎在几百年后,因为那些个恶心的异族沉沦了三百多年!
唐仨仁就觉得,他穿越过来,哪怕是将除汉人外所有异族杀得干干净净,那都不能算是杀戮!不仅仅是为了朱标,更是为了整个大明的汉家百姓们。
他转身回到书桌前,摊开了一张巨大的海图,手指在上面轻轻滑动,仿佛在寻找着什么。大航海的计划早已在他心中酝酿多时,只是时机未到,他一直在等待一个合适的契机。
“那些能够引领大明走向辉煌的英雄们,这个时间段成长起来的确实不多,不过就算没有一个成长起来,不也是可以自接培养的么....”
唐仨仁自言自语道。他知道,大航海不仅需要船只和物资,更需要一群有胆识、有智慧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唐和还是个娃娃,但他的那些幸存的族人们当中,肯定会有厉害的人物,再说了,大明从来不缺航海家,大明目前缺的就是老朱那一道全面开放海禁的圣旨,缺的是一张更加详细的世界大海的海图。
“人才是成功的关键,训练和选拔海员的事情回头让李文忠将军来一趟,他好歹也算是半个水师将军了。”
唐仨仁微微皱眉,拿起笔,在海图上勾画起来,标注出几个关键的海域和航线。这些是他根据历史知识和现代地理常识推测出的可能蕴藏丰富资源和贸易机会的地方。他计划着,一旦时机成熟,就派遣船队前往这些地方,开启大明的大航海时代。
应天,奉天殿。
“今天咱们再议一下这全面解除海禁的事情。”
上一次老朱提到这事时,满朝大臣超过九成都表示反对,不要认为皇帝就可以独断专行,那是会被骂死的。
最普遍的内容就是“禁海”的命令是你老朱下的,当时所有大臣都是全票通过赞成的,这个时候又是你老朱想要反悔了?
“上位,海禁一事你可是下了圣旨,并且早已诏告天下。”
“没错,上位你身为天子,可不能出尔反尔....”
整个大殿就像是一下子变成了菜市场,老朱平静的坐在龙椅之上,看着这些大臣们一个个吵得面红耳赤的样子,别提有多搞笑了,
这群大臣们还真是顽固不化,唐仨仁昨天通过朱标递了奏折,这是唐仨仁头一次给老朱递折子,不得不说,唐仨仁是越来越像这个时空的古人了,或许再过上一些年,唐仨仁就真的完全适应当一个大明人了。
不过不管是大明人也好还是现代人,只要还是汉家人那就没什么区别了。
奏折上唐仨仁只写了三个字,外加一张海图,那三个字就是“日不落”,没错,想要真正的实现日月山河所到之处,皆为汉土。
除了陆地上的铁路外,海上运输肯定不能少,要不然大明的地方太大,去一趟那什么地球的另一边没个几个月到不了。
那三个字让老朱算是真正下定了决心,打自己的脸就打自己的脸吧,这海是一定要开的,不然现在的大明空有无尽的银子,却始终没办法让那些银子活起来。
银子虽多,但金子,还有那什么“钻石”大明并不多啊,所以,必须开海!不管这些个大臣们一个个扯淡了。
最开始的时候,反对海禁的是这帮子人,现在老朱要开海禁了,站出来反对的,还是这帮子人,好啊。
真是一群反复无常的小人!老朱心中暗自腹诽,脸上却是不动声色。他站起身,目光如炬地扫视了一圈大殿上的群臣,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朕意已决,开海之事势在必行。大明是我朱元璋的大明,是大明百姓们的大明,你们这帮子家伙,咱问你们意见,你们真敢提?咱也可以不接受你们的意见!”
那些原本还想开口反驳的大臣们,见老朱态度坚决,一时间竟也无言以对。他们心里清楚,这位皇帝陛下一旦决定了什么事情,是很难再改变的。
开玩笑,海上贸易的利润江南那些人士绅们比谁都清楚,而老朱一把海给禁了,别的不说,贸易的利润更高了。
大明的各种东西无论卖到哪里,那都是暴利呢,一禁海,走私的就更多了,利润可不就更高了?
现在你老朱突然又要开海禁,这不是要江南这帮子家伙的命么?这么说吧,一个商人原本一个月赚一千两银子,结果有一天上头说市场全面开放,做同样生意的人多了,这个商人一个月只能赚五百两甚至一百两了。
虽然还是大赚,但吃久了细粮,让他稍微混点粗粮吃,那都是很难拉受的。
眼下这些朝堂上的大臣们就是这种感觉,江南那些走私的海商们背后是谁?多多少少可以在这朝堂上找上一个半个的。
这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买卖,每一个大臣的背后搞不好都有一条利益输送,对于这些,老朱不瞎,当然看得明明白白,你真当一个能够当皇帝的人,会是瞎?
老朱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清楚这些大臣们心里的小九九,但国家需要发展,百姓需要更好的生活,开海之事势在必行。
他缓缓站起身,目光如炬地扫视了一圈大殿,沉声道:“朕意已决,全面解除海禁,拟旨....”
大殿内一片寂静,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开口。老朱见状,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他深知这些大臣们的软肋,也清楚自己手中的权力。
“少吃一点,咱或许就会少动一点对你们的杀心!”
老朱很想跟这帮子大臣说道一下,如果不是唐仨仁,以他老朱的性格,这满朝大臣,超过半数是要被老朱拖出去砍了的。
听懂了老朱这句话的大臣一阵颤抖,如果换个皇帝,他们或许还会动其他心思去规避一下利益的损失,但在老朱面前,无人敢动哪怕半点这种心思。
老朱的眼神如同锋利的刀刃,扫过每一位大臣的脸庞,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蕴含着不可抗拒的力量:“你们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在背后搞的那些小动作?哼,朕只是不想过早地撕破脸罢了。”
大臣们心中一凛,纷纷低下头,不敢与老朱的目光相接。他们深知,这位皇帝的手段向来毒辣,一旦惹怒了他,后果将不堪设想。
老朱冷笑一声,继续说道:“咱知道,你们中不少人已经与那些走私的海商勾结在一起,享受着从他们那里得来的不义之财,但,全面解除海禁,是我大明发展的大势所趋。”
停顿了一会之后,老朱接着说道:
“咱给你们一次机会,今日之前,尔等通过海上走私所得财物,上交五成给户部....今日之后,若再有私底下触碰者....诛连....”
大臣们闻言,心中暗自松了口气,还好还好,让这些官员以及他们身后的士绅们交出五成的钱财,算是老朱开了天大的恩德了。
毕竟,他们心里清楚,若真惹恼了这位皇帝,恐怕连五成的机会都不会有,直接就是抄家灭族的下场。五成虽多,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至少能保住一家老小的性命。
老朱看着大臣们脸上微妙的神色变化,心中冷笑不已。他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但他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大明的未来,是这片江山的稳固。
“记住,这是咱给你们的最后一次机会。”老朱的声音再次响起,如同惊雷一般在大殿中回荡。
大臣们连忙磕头谢恩,表示一定遵旨行事。他们知道,这次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以后做事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切不可再触怒这位杀伐果断的皇帝。
老朱看着大臣们战战兢兢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些大臣虽然贪婪,但在大明的江山社稷面前,留着他们还有用,只要他们能够安分守己,不再搞那些小动作,留着也就留着了。
“即日诏告天下,解除海禁....”
“下一件事,各位说一下,这海上一事,是否需要再设一部?毕竟海军一事肯定是刻不容缓,方秘书,你们几个好好记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