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心中暗自思量,既然唐仨仁特意提及过这个族群,想必他们在大明的征服之路上会是个不小的阻碍。虽然眼前这片土地贫瘠,但每多占据一分,大明的疆域便扩展一分,这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无疑是有利的。
他轻轻摇了摇头,将这些杂念抛诸脑后,转而专注于眼前的战事。徐达深知,作为大明的将领,他的职责是确保每一场战斗的胜利,为大明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
“希望能早日结束这场西征。”徐达心中默默祈祷,同时也为自己和将士们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徐达整顿好队伍,下达了进军的命令。战马嘶鸣,旌旗飘扬,士兵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尽管前方道路崎岖,但徐达深信,只要他们团结一心,便能克服一切困难。
行军途中,徐达不断观察地形,分析敌情。他知道,这片土地上的族群虽然看似弱小,但他们的地形熟悉,善于游击战,若不谨慎应对,可能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因此,他决定采取速战速决的策略,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溃敌军主力。
夜幕降临,徐达与部下围坐在篝火旁,讨论着明日的战术。他们分析了敌军的布阵,制定了详细的进攻计划。徐达强调,明日一战,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破敌军防线,直捣黄龙。
次日清晨,渡河的战斗打响。蓝玉身先士卒,率领将士们冲锋陷阵。敌军虽然顽强抵抗,但在大明军队的猛烈攻势下,逐渐显出颓势。徐达抓住机会,指挥部队迅速突破敌阵,直捣敌军核心。
经过半天的激战,敌军终于溃败,徐达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站在战场之上,望着四周的硝烟,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这还是在明军配备了大量新式武器的前提下,而且人数也占了优势,没办法,明军这是过来灭人家国的,这些西边的白皮肤人就算再不堪一击,那也知道什么叫拼命,徐达下令打扫战场,救治伤员,并安抚当地百姓。
当然了,他深知,要想长久地统治这片土地,必须赢得民心,总不能将当地的老百姓全杀光了吧?
所以徐达很好的将“圈地”这事发扬了起来,这一举动像极了一百多年以后那什么“日不落”帝国在天竺干的事。
讲真,也幸好徐达他们暂时没有看上那什么“各陵蓝岛”,不然保不齐要继续平推过去,大明的将士们想的是回去之后从那什么“白令海峡”去占那“美洲”,也是唐仨仁只拿了张世界地图给老朱,地球仪这东西暂还是别弄出来安全些。
“啥?你们说徐大将军带人打到哪里了?来茵河?要打过去了?”
身在唐家铺的唐仨仁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显得很惊讶,反倒是来说这个消息的朱标明显激动得不行。
唐仨仁轻轻喝了口水,缓缓放下杯子,来到大明这么些年,现在都还有些不习惯喝那种茶,淡淡地说道:“标总,你先冷静一下。徐大将军的战功赫赫,他带兵打仗不是一般的厉害,来茵河虽然远,但以我们大明现在的能力,打到那里去很正常了。”
朱标却依旧显得有些激动,他挥舞着手臂,声音提高了几分:“咱们大明,现在有多宽的地方了?老唐,你知道父皇在得知这件事时,站在那张你给的地图面前多久?整整一个晚上都睡不着啊。”
唐仨仁嘿嘿一笑,这才哪到哪?
“标总,你可别忘了,老朱可是想当万古一帝的,你好歹也当个千古一帝吧,大明的疆域才刚刚占据了这地图上不到四分之一的地方。”
唐仨仁不紧不慢地说道,眼中闪烁着一丝深邃的光芒。那张世界地图上,有两个地方将来让大明的将士去殖民就行了,一个地方就是唐仨仁之前去过的天竺,还有就是那边全是黑人的那一大片地方。
这两个地方不是种不了粮食,而是这两个地方上面生活的异族们,数量实在是太多了,而且他们跟汉家又没什么仇,不管是过去还是几百年后。
所以唐仨仁对这两处地方的想法是殖民,而非是彻底占据甚至灭绝。
朱标听了这话,稍微冷静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问道:“老唐,这么宽的地方,咱们大明怕是管不过来....”
显然,他想起了前元时期那位草原上的天骄,人家确实只会打仗不会管理,但人家是真一路凭着真刀真枪干到了莱茵河,那一路是打到哪屠到哪,因为这位天骄是懒得搞管理,而这件事情被称为“上帝之鞭”。
现在距离上帝之鞭一事过去满打满算百年出头,“东方恶魔”的杀伤力还在呢,徐达这一次西征被西方这帮子白皮人的后代称为“明帝之刃”,因为没过多少年整个地球都是大明的了。
唐仨仁白了朱标一眼,眼中闪过一丝深意:“老朱生了那么多的儿子,他不是准备搞封王吗?正好,地方这么宽,随便分....”
还有半句唐仨仁没有说出来,地方足够分,至少在老朱去世之后百年的时间里,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了,朱标听罢,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苦笑:
“你这话说得倒是轻松,但封王这事,可不是儿戏,到现在满朝大臣几乎没几个赞成的,父皇那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一旦决定了,谁也劝不住。还有就是,将这么多的王爷封到这么远的地方去,就意味着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新的帝国....最主要的是,这辈子估计有可能再也别想回来了....”
唐仨仁神色有些惊讶,最后一句或许才是朱标所担心的,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做为史上最强太子爷,朱标跟他的那些弟弟妹妹的感情不是一般的好。
朱标轻轻叹息,目光投向院子外面,似乎在寻找着什么。唐仨仁知道,这位太子爷的心中,除了对弟弟妹妹的不舍,还有对帝国未来的深深忧虑。
“你所担忧的,其实应该是老朱现在应该担心的吧?”唐仨仁微微一笑,“这么说吧,自秦皇之后,汉有八王之乱,确实有些不适合分封了,老朱想搞封王,在大明原来的情况之下,确实不太适合,但是现在,大明足够大了,而且将来会更大。”
朱标在认真听着,唐仨仁也没有停下。
“标总,你知道大明,尤其是在老朱手里的大明,如果封王的话,最大的优势在哪里吗?”
“那就是你朱标一脉嫡系只要还在,王爷们将永不背叛....”
没错,正史之上,若不是朱雄英朱标都没了,老朱也不会动那些武将,因为那些武将与他老朱家的牵扯太深了。
这么说吧,后面的永乐大帝朱棣,“奉天靖难”反的从来都只是那帮子江南文臣权贵,而朱允炆的上位,代表的正是那帮子酸儒把控朝政,如果不弄死那废物朱允炆,这大明还是不是朱家的大明,真不好说啊。
毕竟两百多年之后的大明,真真切切的被那帮子文人世族给毁了。
听到唐仨仁的这番话,朱标眼中闪过强烈的光芒,没错,唐仨仁说的没错,只要他还在,那么大明就不会有任何的变故出现!
唐仨仁的话中已经说出了很多很多事,朱标知道唐仨仁很多时候看似扯淡的话,却是预计出了一些事情的走向。
“我坐火车先回去了....”得到了某些事情的答案之时,朱标神色轻松了许多。看着朱标离开的背影,唐仨仁轻声来了一句:“看来,必须得提前开启大航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