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定了在松竹住下来,李旺几个人都忙碌了起来。
落英挑了一间靠中间的房屋给姜梨住,何大何二将屋子修理了一遍,落英便带了郑三娘和两个手脚麻利的妇人将房屋里里外外收拾出来,居然也是干净清爽的一处院子。
李旺这才让众人进村。
他按照之前的安排,把妇人和孩子分到靠近村中心的几间房,这些房子屋顶还算完整,相对安全;老人和少年分到旁边的屋子;剩下的男子便在村口和村尾搭了两间木棚。
安置妥当,姜梨便让落英去取些米熬粥。
郑三娘是个勤快的,她撸起袖子道:“姑娘若是信得过我,就让我与落英一起去做饭。”
姜梨笑着道:“我既然将你留下,便自然是信得过你,有你帮忙,落英也轻松一些。”
郑三娘脸上堆着笑,刚想将孩子背在背上,便听姜梨道:“让吉祥就在院子里吧,你带着她也不好干活。”
吉祥是姜梨为囡囡取的新名字。郑三娘笑笑,便将孩子放了下来,从怀里掏出一个用碎布缝的桃子,递给她道:“好好听姑娘的话,阿娘一会就回来。”
吉祥抱着有些发乌的布桃子,怯生生的点了点头。
姜梨递了一块麦芽糖给她,吉祥已经不再征求她娘的意见,而是接了过来揣进怀里,细声细气的说了声:“谢谢!”
郑三娘这才和落英一起去煮饭。
两人麻利地将厨房的锅收拾出来,落英舀了一盆米出来打算熬粥,郑三娘见快要满的一盆米,有些心疼,“姑娘所带的米粮有限,若是照这样吃法,这么多日支撑不了几日,刚才过来的时候,我看到林中有许多野菜,不如叫上些人去采一些回来,至少能省一半的米。”
落英有些犹豫。
姜梨正好走了进来,“郑娘子能够想到省些粮食,在家里定然是个会过日子的。”
那是当然,郑三娘有些小得意。她和自家男人养着三个孩子,还有两个老人,靠着几亩地,硬是修了新房,囤得粮食够吃好几年。
连自家男人都佩服她,村子里的人更不用说了,谁不说她是个爽利的能干人?
只是可恨的李成德,可恨的夷族,让她家一个月不到便家破人亡。如今只剩她和女儿孤儿寡母。
郑三娘眼里刚刚亮起的光倏然又黯淡下来。
“今日我们刚到这里,加上乡亲们也饿了好些日子,米粮便不用省着了。”姜梨吩咐道:“中午喝粥,下午熬点麦面糊糊,一人再计划一个馒头。”
郑三娘嘴唇动了动,没有说话。
姜梨发了话,落英便和郑三娘一起做饭。
落英虽然种花是一把好手,但做饭确实不擅长,郑三娘便让她去看火,自己将米淘洗干净放进锅里,又加了快满的一锅水才将锅盖盖上。
“我听你的口音不像是平阳的,倒有些像是我们眉州一带的口音。”郑三娘得了空,便和落英拉起家常。
“我是眉州人,前年年底大旱,逃荒到了平阳。”落英也不隐瞒,坦然道:“姑娘在牙行里将我买了回去,我便一直跟在姑娘身边。这次到眉州,姑娘便让我跟着一起来。”
“原来如此。”郑三娘眼里有些同病相怜的怜悯,“你是眉州草甸村的吧,听说前年干旱,那边饿死的人最多。”
“是草甸村长坪子的。”落英往灶里加着柴,“我爷爷便是那时饿死的。”
“可怜见的。”郑三娘叹了一声,“我婆婆也是那年冬日饿死的。原本想着躲过了那场大难,日后的日子便好起来了,哪里知道,朝廷让李成德来驻守眉州,真是造孽啊!”
她抻起袖子擦了擦红肿的眼睛,“早知道会这样,我便该听我男人的,前年就去逃荒,如今我男人和我儿子大概也不会死。”
人都是这样,当不幸降临到头上,除了悲痛,就是懊悔。
早知道......早知道.....早知道......
可就算早知道,又当真能逃过生命中的所有劫难吗?
落英低着头望着灶膛里跳跃的火光,没有做声。
郑三娘也不再说话,找了一张杌凳坐下来,厨房里便只听到火苗舔舐锅底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和锅里咕嘟咕嘟煮粥的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淡淡的米香混着水汽,从锅里钻出来。
郑三娘起身,揭开锅盖,用一柄长勺在锅里搅了搅。白花花的米粒在水中翻滚,渐渐熬出了稠厚的浆汁。
“落英,粥快要好了,将火撤掉一些。”郑三娘麻利去橱柜里将碗取了出来,这户人家人应该不多,总的也就五六只土陶碗。
郑三娘洗干净碗,问落英,“姑娘是带着碗筷还是就用这里的碗。”
“姑娘的碗筷我都带着。”落英起身道:“我这就去拿过来。”
落英刚走,厨房门外便传来轻微的说话声。
郑三娘一看,两只圆溜溜的小脑袋探了进来,对上她的视线,还不自觉地耸了耸鼻头。
显然是被米粥的香味吸引过来的。
郑三娘也不呵斥他们,任由他们站在门口。落英很快拿了碗进来,看见两个小孩子,咦了一声,“你们大人呢,怎么自己跑到这里来了?”
两个小孩被落英一问,小脑袋往后缩了缩。但锅里飘出的米香太诱人,两个孩子舔了舔唇,实在挪不开脚。
靠前的那个男孩约莫六岁,穿着件青布短褂,袖口已经磨破了边,他大着胆子,问道:“姐姐,你这里需要人帮忙吗?”
落英一听,问:“你能做什么?”
男孩见落英认真的回答他,眼睛亮了亮,“我在家的时候,会做饭,也会烧火。”
“哦!”落英将碗递给郑三娘,“那你帮我把院子里的柴禾堆放整齐。”
小男孩爽快的答应一声,拉着小女孩高兴的出去了。
郑三娘摇了摇头,“这些孩子吃了不少苦,这么小的年纪,想想也是可怜。”
她先舀了一勺粥给姜梨凉着,又将几只土陶碗盛满粥,“这几碗给李护卫他们留着,剩下的看看姑娘怎么安排。”
“姑娘既然说了,让大家中午吃一顿饱饭,这些粥自然是要分给大家伙的。”落英端起两碗粥,走出门放在门口的台阶上,朝两个孩子道:“等粥凉一些,你们便先喝粥。”
男孩惊喜地睁大眼,嘴里飞快地道:“谢谢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