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从石壁缝隙渗进来,落在我的手背上,暖得不像昨夜还惊魂未定的自己。布包里的种子安静地躺着,像是从未经历过昨夜的惊险。我低头看了眼掌心,指节上沾着点干泥,那是从地下洞穴出来时蹭到的。
我深吸一口气,把陶罐放进布包夹层,站起身来。系统在我脑海中轻轻震动,像是提醒我:现在不是停下思考的时候。
马车还在老地方,车轮边压着几根枯草,老周靠在车辕上打盹。听见脚步声,他睁开眼,朝我点了点头,没多问。我钻进车厢,布包搁在膝头,马车晃动时,包角的绣线在阳光下闪了一下。
这一路回去,我靠在角落里,闭眼假寐,脑子里却在反复回放地下洞穴里那张羊皮卷上的字迹。义军、赵氏、藏身之所……这些词像钉子一样扎进我的思维里,但眼下,我还有更紧迫的事要做。
到了招募农户的村落,我下了车,脚踩在松软的泥地上,踏实感扑面而来。我拍了拍布包,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我住进村口的一间老屋,屋前有块空地,正好用作培训场地。屋子不大,但够我安放系统里调出的种植指南宝典和几样农具模型。
第二天一早,我召集了所有招募来的农户。他们站在空地上,有老有少,有的眼神里还带着犹豫和试探。
“我知道你们心里有疑问。”我站在他们面前,声音不大,但足够清晰,“我为什么选你们?你们能学到什么?值不值得信任?”
人群中有人轻轻点头。
我笑了笑,“我也不兜圈子。我有一套能让庄稼长得更快、更好的办法,你们愿意学,我就教。但学成了,得跟我一起干。咱们各取所需,谁也不亏。”
有个年长的农户皱眉,“你这话说得轻巧,可我们种了一辈子地,哪有你说的那么神。”
我早有准备,从布包里取出一小包种子,摊在掌心,“这是紫心萝卜的种子,三天就能出苗,七天就能收。你们谁愿意试试?”
几个年轻人眼睛亮了,纷纷举手。我挑了三个,让他们去后院的荒地试种。剩下的,我让他们先看我演示。
我拿出系统里的种植指南宝典,打开到第一页,上面的文字和图示清晰可见。我一边讲解,一边指着图上的细节,“这片叶子是缺水的表现,这片是养分过剩。你们记住了,种地不光靠力气,还得懂作物。”
有人听得入神,也有人皱眉。我看得出来,他们中有些人接受得快,有些人还在观望。
我让那三个试种的年轻人回来,带他们看后院的萝卜苗。才过去两个时辰,原本光秃秃的土里已经冒出嫩绿的小芽,整齐得像是用尺子量过。
人群里一片哗然。
“这是真的?”有人蹲下去摸了摸,抬头看我时,眼神变了。
我点点头,“我不会骗你们。你们愿意学,我愿意教。但你们得记住,学了,就得用。用了,就得跟着我干。咱们不是白给,也不是白学。”
他们沉默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开口:“你打算怎么教我们?”
我拿出一沓纸,“我会分阶段教你们。先学基础,再学进阶。你们中有学得快的,我就让他们带其他人。咱们得快点上手,因为接下来,咱们要做的事,可不止种几块地那么简单。”
培训开始了。我每天早上讲理论,下午带他们去田里实操。系统里的种植指南宝典成了最好的教材,我还能调出一些模拟作物的生长过程,让他们看得更直观。
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我安排了几个学得快的当助教,专门辅导那些跟不上的人。
我注意到一个叫阿强的年轻人,他对系统里的智能灌溉器特别感兴趣。每次我演示时,他都站在最前面,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我问他,“你以前见过这种东西?”
他摇头,“没见过,但我总觉得它不像是普通的工具。它像是……有脑子一样。”
我笑了笑,“你没说错,它确实有点像有脑子。”
阿强后来成了我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他不仅学得快,还能举一反三,甚至自己动手改造了几个小零件,让灌溉器更省水。
在培训的同时,我也开始拟写发展计划。
我从系统里调出社交互动平台,和其他拥有类似系统的玩家交流。我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应对敌对势力的,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一个叫“青禾”的玩家回复了我,“我那边也遇到过地头蛇,后来联合了几个村的农户,成立了一个合作社。我们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把价格提上去,把成本压下来。他们想欺负我们,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我把这段话记下来,又结合自己这边的情况,开始写计划。
我分了几个部分:短期目标、长期目标、资源分配、人员培训、市场拓展。每一条都写得详细,甚至包括了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
写到一半,我忽然想起地下洞穴里那张羊皮卷。我翻出系统里的记录,重新看了一遍。那上面提到的义军,或许不是空穴来风。我加了一条:“若遇敌对势力,可尝试联系潜在盟友。”
写完最后一行,我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窗外。阳光正洒在田地上,嫩绿的菜苗在风中轻轻摇晃。
我站起身,走到院子中央,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有泥土的味道,也有青草的清香。
“我们会成功的。”我对自己说。
傍晚时分,我召集了所有学员,宣布了接下来的安排。
“从明天开始,你们分组练习,每组由一个助教带队。我会在每周末检查你们的进度。学得好的,我会优先安排去更大的田地实践。”
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也有人点头。
我扫视一圈,目光落在阿强身上。他正站在人群后头,手里握着一个小小的金属片,那是我昨天教他做的灌溉器零件。
“记住,这不是一场普通的种地。”我开口,“这是咱们的翻身仗。你们愿意跟我一起干,我就带你们打出一片天地。”
话音落下,有人鼓掌,掌声不大,但足够清晰。
我转身走回屋子,推开木门,屋内还残留着早晨的阳光。我坐在桌前,打开笔记本,写下最后一行字:
“骨干已立,计划初成。下一步,是行动。”
我合上笔记本,窗外传来几声鸡鸣。夜色正在悄悄降临,但我知道,明天的太阳会更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