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渐沉,我怀揣着合作的成果踏上回家之路,步伐沉稳而笃定,手中木盒在暮色中隐隐发光。
我回到村里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孩子们已经洗完脸,坐在灶台边等晚饭。顾柏舟正在院子里劈柴,斧头落下时带起一阵清风,木屑飞溅,他背上的汗渍在火光下隐约可见。
“回来了。”他没抬头,只说了这么一句。
“嗯。”我把木盒放在桌上,轻轻打开,里面空了一半。我拿出那本册子,翻到空白页,开始补充今天得到的关于赤玉藤的信息。
林婶端着热腾腾的饭进来,看到我写字的样子,笑了一声:“又在捣鼓什么宝贝呢?”
“一点新东西。”我笑了笑,笔尖在纸上轻轻划过,“你明天能帮我找几个愿意传话的人吗?我想在村子里说说我们的新作物。”
林婶挑了挑眉:“你是要宣传?”
“是。”我合上册子,抬头看她,“咱们的灵泉水稻和紫心萝卜,已经种出来了,产量高、口感好,现在也有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但光靠我们自己卖,太慢了。我想让更多人知道,也让更多人愿意种。”
林婶点了点头,又皱起眉头:“可这事儿得小心,别惹出什么麻烦。”
“我知道。”我看着她,“我会控制节奏,先从村子里开始,再慢慢往外扩。你帮我找几个可靠的人,我教他们怎么说,也给他们一点好处。”
林婶沉吟片刻,点头应下:“行,我明天就去找人。”
第二天一早,我就召集了几个愿意帮忙的村民,还有林婶和李商人那边派来的一个人——他是通过之前与‘沈’的合作牵线,得知我们这边有新作物要推广,主动派来的小管事。
我们在村口的老槐树下开了个小会,把宣传的事说清楚。
“你们要做的,就是告诉别人,我们种出了两种新作物。”我拿出样本,放在桌上,“灵泉水稻不仅米粒饱满,煮饭香软,而且产量比普通水稻高出不少;紫心萝卜颜色鲜艳夺目,吃起来清甜多汁,抗病性也很强,在多种土壤环境都能良好生长。”
“那要怎么卖?”有人问。
“不卖。”我摇头,“至少现在不卖。你们就告诉别人,我们愿意教人怎么种,愿意合作的,可以来找我们谈。你们每带一个人来,我给一袋米,或者一筐萝卜。”
人群里有人笑了,也有人开始点头。
“那要是有人不信呢?”林婶问。
“那就让他们来看。”我笑了笑,“田里种着,他们想看随时来。我还会准备一些检测的纸条,证明这些东西是真的。”
会议结束后,我回到家里,开始整理宣传用的资料。我把灵泉水稻和紫心萝卜的种植要点写成小册子,又准备了一些样本,分发给愿意帮忙的人。
几天后,村子里就开始有人议论我们的新作物了。有人来田边看,有人托人打听,还有几个外村的农户,听说后特地赶来看。
“真的假的啊?”一个外村人蹲在田边,伸手摸了摸灵泉水稻的叶子,“这叶子也太绿了点吧?”
“你闻闻。”我递给他一串刚摘的稻穗,“有没有香味?”
他凑近一闻,眼睛顿时亮了:“还真香!”
“这米煮出来更好吃。”我笑着说,“你要是愿意学怎么种,我可以教你。”
那人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点头:“行,我试试。”
宣传的效果比我预想的还要快。没过几天,李商人带来消息,有几家中小商行对我们的作物表现出兴趣,想来看看。
随着宣传持续推进,影响力从村子扩散到了镇上,引起更多关注。 有人说我们种出了神仙米,有人说我们有神农的本事,还有人说我们背后有大靠山。
这些传言虽然夸张,但也确实帮我们吸引了不少关注。又过了一段时间,李商人又告知,有几个大商行愿意出高价收购我们的作物并签订长期合同。
“价格方面,你们有什么想法?”李商人问我。
“我想提一点价。”我看着他,“我们的作物品质好,产量也稳定,价格应该比市面上高一些。”
“这个没问题。”李商人点头,“我可以跟他们谈,不过你得保证供应量。”
“供应量没问题。”我笑了笑,“只要你愿意学,我就能教。”
我们最终达成了几个合作协议,包括灵泉水稻、紫心萝卜,还有几种新作物的试种计划。李商人那边也开始安排人手,准备在镇上设立一个专门的销售点。
“你们这作物,现在可金贵了。”李商人笑着说,“我听说有人已经开始模仿你们的宣传方式了。”
“那更好。”我看着窗外的田地,心里一片清明,“说明我们真的做对了。”
夜色降临,田地里一片寂静。我坐在屋里,听着远处的蛙声,心里却格外清醒。
我知道,这只是开始。真正的风暴,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