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在桌边,回忆着昨天与自称“沈”的旅人见面时的情景。
顾柏舟已经去田里了,孩子们也跟着林婶去晒场帮忙。屋里静得出奇,只有风偶尔从窗缝钻进来,带动桌角的纸页轻轻翻动。我起身关了窗,转身时,目光落在了系统界面里那片熟悉的作物图鉴上。
“灵泉水稻、紫心萝卜……”我轻声念着,心中盘算着哪些作物适合拿出来作为合作的筹码。
我并不打算把真正核心的技术交出去,但若想验证沈的诚意,总得拿出点东西。毕竟,合纵连横,讲究的就是一个“利”字。
我从抽屉里取出一本薄薄的册子,翻开空白页,开始整理种植要点。灵泉水稻的灌溉周期、土壤湿度控制、成熟期预估,还有紫心萝卜的施肥方式与病虫害防治……我尽量写得简明扼要,只保留最基本的信息,不涉及系统功能,也不透露任何神奇种子的来源。
写完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炊烟从屋顶升起,村子里飘来饭菜的香气。我合上册子,将它和那几颗种子一起放进木盒,锁好。
次日一早,我找到镇上常来村里收货的商贩老张,托他带口信给沈,约他在三天后的午时,到镇南的“清风茶楼”再见一面。
送走老张后,我站在村口的石阶上,望着通往镇上的小路发了会儿呆。
“在想什么?”顾柏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我回过神,笑了笑,“在想怎么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他走到我身边,低头看了我一眼,“你心里有数就行。”
我点点头,心里却并不轻松。
三天后,我比约定时间早到了半个时辰。
清风茶楼比昨日那家更安静,临水而建,门口挂着一串风铃,随着微风轻轻作响。我选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点了一壶清茶,一边等,一边思索着与沈此次见面的种种细节。
不多时,熟悉的青色衣角出现在门口,沈走了进来,目光扫了一圈,很快便落在了我身上。
他朝我点头示意,走过来坐下,依旧是那副温和的模样。
“云姑娘来得早。”他笑着说道。
“习惯早到。”我合上册子,直视着他,“我们今天,谈点实际的。”
他挑了挑眉,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好。”
我从怀里取出木盒,放在桌上,推到他面前。
“这是我愿意拿出来共享的作物样本。”我说,“灵泉水稻和紫心萝卜。这两种作物产量高、抗病性强,适合在多种土壤环境下种植。”
他打开木盒,仔细看了看种子,又抬头看我,“你打算怎么合作?”
“我提供种植技术,你提供农业知识。”我说,“先从这两种作物开始,如果你能种出来,我们再谈下一步。”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可以。但你得告诉我,怎么种。”
“我会给你一份种植指南。”我将那本册子也推了过去,“但只是基础信息,不包括所有细节。”
他翻开册子,粗略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你很谨慎。”
“谨慎才能活得久。”我说。
他轻轻一笑,合上册子,“那我先试试看。”
“还有一个条件。”我盯着他,“你得告诉我更多关于赤玉藤的事。”
他眼神微动,“你怎么知道这个名字的?”
“你不是说你看过很多地方的庄稼吗?”我反问,“那你应该不介意多说一点。”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赤玉藤生长在南方干旱地带,根系发达,能深入地下汲取水分。它的果实晒干后可入药,也可磨粉食用,但口感偏苦。不过,它有一个特点——耐寒。”
我心中一动,“耐寒?”
“是。”他点头,“在零下十度的环境下,它的根系仍能存活。如果你们这边想尝试种植耐旱作物,赤玉藤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握紧了手中的册子,“你能提供种子吗?”
“暂时不能。”他说,“但如果你真有兴趣,我可以给你一份详细的种植记录。”
我盯着他看了几秒,最终点了点头,“好。”
我们达成了初步共识——他先带种子样本回去试种,我则提供基础种植技术;同时,他将整理一份关于赤玉藤的种植资料,通过商路传回来。
临走前,他忽然问我:“你为什么愿意合作?”
我笑了笑,“因为我需要更多的信息,而你,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交换对象。”
他微微一怔,随即点头,“那我们拭目以待。”
他起身离开,风铃在他身后轻轻响了一声。
我坐在原地,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心中却并不轻松。
这一步,就像在棋盘上落下一颗子,看似无害,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合上册子,起身离开茶楼。
夕阳洒在街道上,照得青石板泛着暖光。我走在人群中,脚步坚定,却始终没有回头。
我知道,从这一刻起,真正的合纵连横,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