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柳絮纷飞的春日午后,在远离权力中心的江南某个富庶水乡小城。
城门口熙熙攘攘,茶摊上人声鼎沸。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说书人,醒木一拍,吸引了众人的注意。
“……话说二十年前,那苍梧镇外,天光微熹,雾气未散!只听得‘噗通!噗通!噗通……’十几条恶贯满盈的匪徒,如同死狗般被扔在县衙石阶前!”
“手脚尽断,功力全废,屎尿齐流,好不狼狈!”
“为首那刁天虎,昔日何等凶焰滔天,那一刻,眼里只剩下死灰一片!”
老人声音抑扬顿挫,将听众瞬间拉回那个惊心动魄的清晨。
“谁干的?!”
台下有年轻人忍不住高声问,眼中闪着兴奋的光。
“还能有谁?”
老人捋须,眯眼一笑,沧桑的眼中带着无限敬仰——
“自然是那惩奸除恶、替天行道的——林——神——仙!”
“只见一块棱角锋利的黑石,‘啪’的一声打在朱漆大门上!上面刻着……”
老人故意顿了顿,吊足了胃口,才一字一顿,铿锵有力地念道:
“‘赃物已散还乡里,匪首在此。天明不剿,提头来见!——林神仙’!”
“好!好!”
茶摊内外响起一片抽气声和叫好声。
“爷爷,林神仙是男的还是女的?真的会飞天遁地吗?”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扯着旁边爷爷的衣角,奶声奶气地问。
旁边的几个半大孩子也争论起来:
“肯定是男的!那么厉害!”
“不对,我娘说可能是位女侠仙姑!”
“管他男女,能收拾坏蛋的就是好神仙!”
老人呵呵笑着,没有直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只是抿了口粗茶。
目光悠远地望向城外波光粼粼的河水,和河对岸那座崭新气派的蒙学堂,朗朗读书声随风隐约传来。
“神仙啊……”
他悠悠叹道,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众人耳中。
“神仙未必餐风饮露,飞天遁地。”
“神仙或许就在这太平盛世里,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让该伏法的人伏法,让蒙冤的人得雪,让娃娃们能安心读书,让咱们老百姓能踏踏实实过日子。”
“只要这世道还有不公,只要人心还存良善,‘林神仙’……就永远都在。”
茶客们闻言,若有所思,纷纷点头,脸上流露出对眼前安稳生活的珍惜与满足。
而在茶摊最不起眼的角落阴影里,一个戴着斗笠、穿着普通灰布衣裳的客人,默默地将几枚铜钱压在茶碗底下,悄然起身。
汇入了城门处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消失不见。
她的步伐平稳而从容,仿佛只是这盛世画卷中,一个最寻常不过的过客。
唯有那碗底压着的、远超出茶资的银钱,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清风拂过,吹动她银灰色的衣角。
仿佛也吹动了那流传了二十年、并将继续流传下去的传说。
她顺着青石小巷往前走,街边孩童的嬉笑打闹声传入耳中。
忽然,一阵呼救声打破了这热闹的氛围。
“抓小偷啊!”
一个妇人焦急地呼喊着,一个瘦猴般的小偷正抱着包裹拼命逃窜。
她微微皱眉,脚尖轻点,如飞燕般掠了出去。
几个起落便拦住了小偷的去路,小偷惊恐地看着她,手中的包裹“啪”地掉落在地。
她捡起包裹,交还给妇人,妇人感激地连声道谢。
人群中有人小声嘀咕:
“你这身手,莫不是那传说中的林神仙?”
她笑而不语,悄悄转身又融入人群。
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她身上,映出温暖的色泽。
她走到一处房屋前,里面传出孩子们的读书声。
她轻轻推开门,看着那些求知若渴的眼睛,默默留下一袋银钱,而后悄然离开,继续她那隐于世间、惩恶扬善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