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坂桥的硝烟还未散尽,赵云抱着阿斗冲到桥头时,战袍已被鲜血浸透。张飞横矛立马站在桥中央,见他浑身是血,厉声喝道:“子龙,主公何在?”
“主公在南岸等候!”赵云翻身下马,将襁褓中的阿斗递给赶来的刘备,声音因力竭而嘶哑,“主公,幸不辱命!”
刘备接过阿斗,见他在襁褓中睡得安稳,忽然往地上一摔:“为这孺子,险些折我一员大将!”赵云连忙抱住阿斗,跪地泣道:“主公不可!”
此时北岸传来马蹄声,曹操亲率大军追到桥头。他立马山坡,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背后二十余骑在树林里来回奔驰,扬起漫天尘土,不由得暗暗心惊:“这黑厮是谁?好生勇猛!”
“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张飞吼声如雷,震得桥边的树木都簌簌发抖。曹军阵中,夏侯杰被吓得肝胆俱裂,一头栽下马背。
曹操想起关羽曾说“我三弟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不禁打了个寒颤:“撤兵!”大军如潮水般退去,张飞这才敢率军拆桥,护着刘备往江夏而去。
到了江夏,刘琦早已备下粮草营房。刘备看着涌入城中的百姓,对诸葛亮道:“如今咱们虽有安身之地,可曹操大军旦夕将至,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羽扇轻摇:“曹操势大,单凭江夏之力难以抗衡。唯有联合江东孙权,方能共拒曹军。”他顿了顿,“亮愿往江东,说服孙权与我军结盟。”
刘备犹豫道:“孙权年少,身边又有张昭等主降派,先生此去怕是凶险。”
“主公放心。”诸葛亮笑道,“亮自有应对之法。”
次日,诸葛亮与鲁肃同乘一叶扁舟,顺江而下往柴桑而去。鲁肃忧心忡忡:“先生,我主虽有抗曹之心,可张昭、顾雍等老臣力主投降,您到了柴桑,怕是要舌战群儒啊。”
诸葛亮抚掌而笑:“子敬放心,亮正要会会江东的贤才。”
船到柴桑,孙权已在府衙外设下宴席,实则是想让群臣试探诸葛亮的深浅。张昭见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冠玉,手摇羽扇,一派儒雅之风,便率先发难:“孔明先生自比管、乐,可玄德公得先生后,却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这管、乐之能,就是这样吗?”
诸葛亮微微一笑:“鹏飞万里,燕雀安知其志?新野小县,兵力不足千人,能抵夏侯惇十万之众,已属不易。当阳之败,主公不忍抛弃百姓,日行十里,此乃仁厚之举。若论胜负,昔年高祖屡败于项羽,最终垓下一战而定天下,难道能说高祖无谋吗?”
张昭被驳得哑口无言,座下虞翻冷笑道:“曹操拥百万之众,席卷荆襄,威震天下,先生还敢言战,莫非不知死活?”
“曹操收袁绍残兵,得刘表降卒,虽号称百万,实乃乌合之众。”诸葛亮目光如炬,扫过众臣,“我主虽败,仍有关、张、赵等万夫不当之勇,又有江夏水军万余。曹操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不过是强弩之末。若孙将军与我主联手,必能破曹。诸位若劝将军降曹,岂不是要让江东百姓沦为阶下囚?”
薛综接口道:“汉祚已终,曹操已有天下三分之二,顺之则安,逆之则亡,先生何必逆天而行?”
诸葛亮厉声斥道:“薛公此言差矣!你身为汉臣,不思报效国家,反倒劝主降贼,与禽兽何异?”
陆绩又道:“曹操乃相国曹参之后,玄德公虽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凭据,不过是织席贩履之徒,怎能与曹公抗衡?”
诸葛亮笑道:“公非袁术座间怀橘之陆郎乎?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则汉贼。我主乃堂堂帝胄,有宗室玉牒为证,岂容你置喙?你年幼时偷人橘子,如今又劝主降贼,可见品行如一。”
陆绩面红耳赤,再也说不出话来。座下群臣你看我,我看你,竟无一人再敢发难。
孙权在屏风后听得真切,见诸葛亮舌战群儒,从容不迫,心中暗暗佩服。待宴席散后,他单独召见诸葛亮:“先生,曹操势大,若与我军开战,胜算几何?”
“曹操虽有百万之众,却有四忌: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后患,一忌也;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二忌也;时值隆冬,马无草料,三忌也;士卒疲病,四忌也。”诸葛亮掰着手指,“将军若能与我主联手,破曹必矣!”
孙权沉吟道:“先生之言,甚合我意。只是此事重大,容我三思。”
当晚,孙权召周瑜回柴桑议事。周瑜见过诸葛亮后,对孙权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将军神武雄才,据有江东,兵精粮足,当为天下除残去秽,岂能降曹?”
孙权拍案而起:“公瑾所言,正合我意!明日我就点起三万水军,与刘备联手,共破曹操!”
次日,孙权升帐,对众臣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吞并江东,我已决定与刘备联手抗曹。谁愿为先锋,随我出征?”
周瑜出列道:“末将愿往!”
程普、黄盖等老将也纷纷请战。张昭还想劝谏,被孙权瞪了回去:“此事已定,再言降者,斩!”
诸葛亮在侧,见孙权决意抗曹,心中大喜,连忙道:“我主已在夏口备下兵马,愿与孙将军会师赤壁,共破曹贼!”
孙权与诸葛亮定下盟约,当即下令:周瑜为左都督,程普为右都督,率三万水军逆流而上,与刘备军会师赤壁。
消息传到夏口,刘备听闻孙权愿联手抗曹,激动得热泪盈眶:“先生辛苦了!这下咱们有救了!”
诸葛亮笑道:“主公,破曹之后,当趁机夺取荆州,以为根基。”
刘备点头:“全听先生的。”
而在赤壁对岸的曹军大营,曹操正站在楼船上,望着江东的方向。贾诩劝道:“主公,江东水军厉害,又有刘备相助,不如暂回北方,待来年春天再战。”
曹操大笑:“公台多虑了。我有百万大军,何惧周瑜、诸葛亮?传令下去,打造连环战船,准备过江!”
他哪里知道,一场足以改变天下格局的大火,正在赤壁的江面上悄然酝酿。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也很快传遍了江东,人们都说:“刘玄德得了卧龙,真是如虎添翼啊!”
柴桑的月光下,周瑜与诸葛亮并立船头,商议破曹之策。周瑜望着诸葛亮,忽然道:“先生可知,曹操的连环战船最怕什么?”
诸葛亮微微一笑,与周瑜异口同声:“火攻!”
两人相视大笑,江风拂过,吹动他们的衣袍,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来临。而在夏口的刘备,正与关羽、张飞操练兵马,只等赤壁的捷报传来。天下的命运,此刻正系于这小小的赤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