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初春,新野城外的冻土里刚冒出几星草芽,刘备已带着关羽、张飞备好了礼物。这次他特意挑了个黄道吉日,连的卢马都配上了新鞍鞯,只是关、张二人的脸色,比寒冬的井水还要凉。
“大哥,那诸葛亮要是再躲着不见,俺老张就把他的茅庐掀了!”张飞攥着丈八蛇矛,铁环碰撞得叮当响。自上次在卧龙岗吃了闭门羹,他心里的火气就没下去过。
关羽也沉声道:“大哥,徐庶虽举荐此人,可连面都见不着,未必是真有本事。依我看,不如另寻贤才。”
刘备正低头擦拭那封徐庶临走前写的推荐信,闻言叹了口气:“二弟、三弟,你们忘了元直回马时说的话?孔明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能请到他,咱们才有立足之地。就算多跑几趟,又算得了什么?”他把推荐信小心翼翼地折好,“今日去了,你们务必听我号令,不可鲁莽。”
关、张虽不情愿,却也知道刘备的脾气,只得闷闷地跟在后面。
三人行至卧龙岗,远远就见上次那个书童在溪边洗衣。刘备翻身下马,拱手道:“小童,烦劳再通报一声,刘备前来拜见孔明先生。”
书童抬头看了看他们,甩了甩手上的水珠:“先生今日在家,只是正在草堂午睡呢。”
张飞当即就要往里闯:“睡什么睡!俺去把他叫醒!”被刘备一把拉住。
“不可。”刘备压低声音,“先生既在休息,咱们不可打扰。”他对书童道,“烦请转告先生,刘备就在阶下等候,不敢惊动。”又转头对关、张道,“你们在门外等着,我独自进去便是。”
关羽、张飞虽不乐意,也只能守在柴门外。刘备提着礼物,轻手轻脚地走进院子。草堂的竹帘低垂着,里面隐约传来均匀的呼吸声。他便在阶下站定,像尊石像般一动不动。
院子里的老槐树刚抽出嫩芽,风一吹,几片新叶落在他的肩头。他想起自己二十岁那年,在涿县的集市上与关、张结义,那时总以为凭着一腔热血就能匡扶汉室,可转眼二十多年过去,却连块立足的地盘都没有。
“唉……”他忍不住轻轻叹了口气,又赶紧捂住嘴——生怕惊扰了里面的人。
太阳慢慢爬到头顶,晒得人身上发暖。刘备的靴子在石阶上站出两个浅浅的印子,额头上渗出汗珠,却连擦都不敢擦。忽然,竹帘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接着是一声悠长的哈欠。
“小童,外面是谁在说话?”一个清朗的声音问道。
书童在外答道:“是刘皇叔,已在阶下等了两个时辰了。”
竹帘“哗啦”一声被掀开,个身穿素色道袍的青年走了出来。他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手里摇着把羽扇,正是诸葛亮。见刘备站在阶下,衣衫已被汗水浸湿,不由得愣了愣。
“孔明先生。”刘备连忙躬身行礼,声音因久未说话有些沙哑。
诸葛亮侧身让他进屋:“皇叔久等了,亮失礼了。”
草堂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竹榻、一张案几,案上堆着些书简。诸葛亮给刘备倒了杯茶:“皇叔三番两次来拜访,不知有何见教?”
刘备接过茶碗,双手捧着却没喝,郑重道:“当今汉室倾颓,奸臣当道,备不才,想匡扶汉室,却智术短浅,屡遭挫败。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若肯相助,备必当拜为军师,凡事皆听先生号令!”
诸葛亮摇着羽扇,目光落在案上的地图上:“皇叔可知当今天下大势?”
“愿闻其详。”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有百万之众,挟天时之势,此诚不可与争锋。”诸葛亮的指尖在地图上划过许昌,“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刘备点点头:“先生说得是。那备该如何立足?”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诸葛亮的手指重重敲在荆州的位置,“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而今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他忽然起身,从书简堆里取出一卷羊皮地图,在案上铺开:“这是西川五十四州的详图。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刘备盯着地图上的山川河流,只觉得胸中热血翻涌。这些年他东奔西跑,从没想过天下竟能这样划分。他猛地站起身,对着诸葛亮深深一揖:“先生之言,如拨云见日,备茅塞顿开!只是荆州刘表、益州刘璋,都是汉室宗亲,备不忍夺其地盘。”
诸葛亮笑了笑:“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刘表不久于人世,其子刘琮懦弱,曹操必取荆州;刘璋暗弱,益州早晚落入他人之手。将军不取,必为他人所取,到那时悔之晚矣。”
他指着地图总结道:“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
刘备听得心潮澎湃,再次拜倒在地:“先生若肯出山,备愿拜先生为军师,早晚请教!”
诸葛亮连忙扶起他,眼中闪过一丝动容:“皇叔三顾茅庐,足见诚意。亮虽不才,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先生肯相助了?”刘备喜极而泣,抓住诸葛亮的手不肯放。
“肯了。”诸葛亮的羽扇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不过亮有个条件。”
“先生请讲,别说一个,就是一百个、一千个,备也答应!”
“将军需依我三条计:第一,即刻在新野招募民兵,加紧操练;第二,派人往荆州打探消息,摸清刘表的病情和蔡瑁的动向;第三,让云长去江夏联结刘琦,以备不时之需。”
刘备连连点头:“全听先生的!”
两人越谈越投机,从正午一直聊到日头西斜。门外的关羽、张飞等得焦躁,几次想进去看看,都被书童拦住。直到看见刘备陪着个摇羽扇的青年说说笑笑地走出来,才松了口气。
“这位就是孔明先生?”关羽上前见礼。
张飞却梗着脖子:“俺倒要看看,你有什么本事!”
诸葛亮笑道:“翼德将军勇冠三军,亮早有耳闻。若不信,可随我回新野,咱们操练兵马时见分晓。”
张飞被他说得一怔,倒不好意思再发作了。
下山时,夕阳把五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刘备与诸葛亮并辔而行,谈论着如何应对夏侯惇的大军;关羽、张飞跟在后面,听着他们的谈话,渐渐收起了轻视之心。
路过水镜山庄时,司马徽正站在门口望。见诸葛亮跟着刘备,他捋着胡子笑道:“孔明终于肯出山了。”
诸葛亮翻身下马行礼:“多谢先生引荐。”
司马徽望着刘备:“玄德公,孔明虽有才,却需主公信任方能成事。”
刘备郑重道:“先生放心,备必当视孔明如师如友。”
回到新野,刘备立刻设坛拜诸葛亮为军师,让他总揽军政大权。消息传开,有些老将不服,说:“一个白面书生,凭什么指挥我们?”诸葛亮却不放在心上,只下令:“三日后在城外演武场操练兵马,违令者斩。”
三日后,演武场上,诸葛亮调度有方,令行禁止。他让关羽带一队人马埋伏在左侧山岗,张飞带一队人马潜伏在右侧密林,自己亲率中军坐镇高台,不过半日功夫,就把三千新兵操练得有模有样。
张飞看得心服口服,跑到高台上对着诸葛亮一揖:“先生真有本事!俺老张服了!”
刘备站在一旁,看着诸葛亮从容指挥的身影,忽然想起徐庶回马举荐时的眼神。他知道,自己终于找到了那个能帮他安定天下的人。
而在许都的丞相府里,曹操正看着夏侯惇送来的战报,上面写着刘备请了个叫诸葛亮的谋士。他嗤笑一声:“又是哪个酸儒想骗些功名?传令下去,让夏侯惇加快进兵,务必在麦熟前拿下新野!”
窗外的柳枝抽出新芽,曹操随手折了一根,在手里把玩着。他不知道,那个在新野摇着羽扇的青年,将会在不久后的博望坡,给他的大军送上一份“大礼”;更不知道,三分天下的序幕,已在这个初春悄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