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的晨雾尚未散尽,钢铁巨兽“南昌”舰庞大的灰色舰影已经犁开墨绿色的海水,留下翻涌的雪白航迹。这艘代号055A的万吨大驱,承载着海军走向深蓝的厚望,此刻正进行至关重要的首次海上试航。指挥舰桥内,气氛却不如海面般开阔。项目总师李振邦紧盯着面前数块屏幕,眉头拧成一个疙瘩,指节无意识地敲击着控制台边缘。
“低频震动数据,再调出来。”他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屏幕上,代表舰体不同位置加速度的曲线图再次铺开。那并非狂暴的冲击,而是一种如同深海巨兽低沉叹息般、持续不断的嗡鸣,频率稳定在令人不适的17赫兹左右。它像无形的蛛网,悄然缠绕着这艘新锐战舰的筋骨。更令人不安的是其分布——能量并非均匀传递,而是诡异地沿着舰体纵向龙骨结构,向位于核心区域的第二代综合电力系统(IpS-2) 舱段方向汇聚、增强。
“主推进电机、辅机、齿轮箱…所有常规振动源排除。”负责动力监测的工程师额头沁汗,“震动源…似乎就在IpS-2系统内部,或者与之强耦合的结构上。能量正在…积累。”
李振邦的目光投向舰艉方向,仿佛要穿透厚重的甲板和舱壁,看到那套耗费了无数心血、被誉为055A“强心脏”的IpS-2系统。它整合了“星尘”永磁电机、“磐石”Sic变流器等尖端技术,刚刚在陆上联调中证明了其澎湃的供电能力和智能调度,却在首次拥抱大海时,遭遇了这如同附骨之疽的低频震颤。
“能量积累趋势明显,”另一位结构工程师声音凝重,“虽然目前振幅仍在材料疲劳极限以下,但长期作用…对舰体结构寿命,特别是龙骨和主要承力肋位的焊缝…是隐患。而且,这种低频共振如果与舰体固有频率耦合…”
后果不言而喻。指挥舰桥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那屏幕上固执跳动的低频曲线,发出无声的嘲笑。李振邦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焦虑,抓起了直通后方的保密通讯器,声音沉缓却字字清晰:“陈董,我是李振邦。‘南昌’舰海试,遭遇未知低频震动,特征如下…初步判定源点与IpS-2强相关,能量呈汇聚积累趋势。请求技术支援与决策。”
---
几乎与此同时,西北某绝密航空发动机高空台试验基地,巨大的轰鸣被一阵尖锐刺耳的金属撕裂声强行打断!
监控室内,刺目的红光疯狂闪烁,刺耳的警报声撕扯着每个人的耳膜。巨大的屏幕上,代表核心机运行参数的瀑布图瞬间扭曲、崩溃。主监控画面中,那台正在极限工况(模拟m1.8,米)下疯狂运转的A-VcE技术验证体(tdV)核心机,其高压涡轮段猛地爆出一团夹杂着金属碎屑和炽热燃气的灰白色烟尘!烟尘迅速被高速气流抽走,露出内部触目惊心的景象——数片本应闪耀着陶瓷冷光的cmc(陶瓷基复合材料)涡轮叶片,此刻如同被巨力蹂躏过的冰晶,碎裂、崩解,惨烈地镶嵌在变形的涡轮盘和燃烧室后段内壁上,一些尖锐的碎片甚至深深嵌入了包容机匣!
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设备冷却的嘶嘶声和残留警报的低鸣。项目总师林云飞脸色惨白,手指死死抠住控制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泛青。沈清秋一个箭步冲到最前面的监控屏前,清冷的眼眸死死盯住那些高倍放大、布满放射状裂纹的叶片残骸碎片,仿佛要将它们烙印进灵魂深处。
“碎片回收!立刻!所有碎片,一片都不能少!”她的声音带着一种近乎冷酷的斩钉截铁,“金相、断口、成分、界面结合状态…我要知道每一道裂纹诞生的故事!立刻联系验证中心材料分析部,启动最高优先级!调集所有高分辨率电镜!”
她猛地转身,锐利的目光扫过身后一片惊惶的面孔,声音陡然拔高:“慌什么?!失败是攀登巅峰的垫脚石!这些碎片,不是终结,是宝藏!宝藏里藏着打开下一代叶片大门的钥匙!给我找!挖地三尺也要把‘为什么碎’找出来!”
---
联合指挥中心巨大的弧形屏幕上,三块分屏如同三块冰冷的墓碑,无声地诉说着不同领域的挫折。
左侧:黄海波涛,“南昌”舰的实时海况画面下方,那条代表低频震动的17hz曲线,如同一条毒蛇,盘踞在舰体结构图上,箭头直指IpS-2核心舱段。
中间:西北高空台,慢镜头回放显示着cmc叶片在极限转速下瞬间碎裂的惊悚瞬间,慢放画面中,裂纹如同黑色的闪电,在陶瓷基体上疯狂蔓延。
右侧:一份来自“磐石联盟”情报安全中心的加急报告文本在滚动,核心信息被高亮标红:“克罗诺斯集团‘雷霆之子’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可靠情报证实,其位于黑森林的秘密试验场已完成新型高能电磁脉冲武器(hEmp)原型机地面集成测试…预估峰值场强超过100kV\/m,频谱覆盖范围极广,具备对复杂电子系统的大面积毁伤潜力…测试日期高度敏感,疑为针对我方关键节点…”
压抑的空气几乎凝成实质。王干事站在陈默身后,嘴唇紧抿,额角绷起青筋。技术主管们或沉默,或低声急促地交换着信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笼罩着沉重的阴霾。三线告急!海上的巨舰在未知震动中呻吟,空中的心脏在材料极限前碎裂,暗处的敌人则磨砺着足以瘫痪神经系统的电磁利刃!
所有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指挥席中央那个沉默的身影上。
陈默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三块屏幕,没有震惊,没有愤怒,只有一种穿透表象、直抵核心的冰寒锐利。他伸出手,指尖在控制台光洁的表面上轻轻划过。
“李振邦总师,”陈默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清晰地传入“南昌”舰指挥舰桥,“停止对震动源的被动防御思维。我要你们立刻做两件事:第一,将震动监测传感器网络密度提升一倍,尤其聚焦IpS-2舱段内部及周边关键结构节点,捕捉震动的细微模态和传递路径。第二,启动IpS-2系统的主动负载扰动测试。”
屏幕那头的李振邦明显一愣:“主动扰动?陈董,这震动能量已在积累,主动扰动岂不是…”
“让它动!”陈默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精确控制IpS-2不同功率模块的输出相位、频率和负载波动,尤其是变流器和电机模块!我要你们把这恼人的震动源,变成探测舰体结构‘健康脉搏’的最灵敏传感器!通过主动扰动和反馈分析,给我反推出震动能量的来源、耦合路径,以及…舰体结构在这些低频能量流冲击下最真实的‘应力地图’!搞清楚,是我们的‘心脏’在制造杂音,还是舰体的‘骨架’在某个频率上发出了呻吟!”
指令清晰而颠覆!李振邦眼中瞬间爆发出光芒,如同在迷雾中看到了灯塔:“明白!立刻执行!把震动变成我们的‘听诊器’!”
陈默的目光转向中间屏幕,沈清秋正对着镜头,手中捏着一块边缘锋利的cmc碎片,眼神灼热如焚。
“清秋,”陈默的声音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你手里的不是废品,是‘天书’。我要你暂时放下所有预设的改进方案,带领团队,像考古学家发掘文明密码一样,去‘阅读’每一块碎片。用最高精度的设备,扫描、分析每一道裂纹的起源点、扩展方向、分叉角度,测量碎片不同区域的残余应力分布、晶界相成分偏析、纤维\/基体界面损伤形态…把所有的‘为什么碎’,量化成数据,构建成模型!特别是裂纹的走向和分叉模式,那里面藏着材料在极端环境下失效的‘基因密码’!找出那个最脆弱的‘点’,我们就能为下一代叶片铸造更强的‘魂’!”
沈清秋用力点头,眼中燃烧着科学家面对终极谜题时的狂热火焰:“是!陈工!我们一定把这份‘天书’破译出来!”
最后,陈默的目光落在那份关于“雷霆之子”的情报上,嘴角竟勾起一丝冰冷的、近乎残酷的弧度。
“王干事,通知周斌。”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金铁交鸣的铮然,“动用‘星链’最高优先级侦测资源,给我像梳子一样,把克罗诺斯那个黑森林试验场及其周边空域,从现在开始,每一秒的电磁频谱特征,都给我扒下来!重点监测异常高能释放的前兆信号!”
王干事立刻领悟:“您是想…”
“电磁脉冲?”陈默轻轻吐出这个词,眼中寒光如电,“他们想用它来瘫痪我们的神经?很好!通知‘宙斯之盾’项目组,立刻进入最高战备测试状态!把他们计划放‘大烟花’的那天,给我变成我们‘宙斯之盾’全状态、全频谱、抗饱和攻击极限测试的——最佳舞台!”
他微微停顿,一字一句,如同重锤砸落:
“他们释放毁灭能量的那一刻,就是我们‘宙斯之盾’淬火成钢、闪耀世界的——登顶之时!”
指挥中心内,那令人窒息的三重阴霾,仿佛被这斩钉截铁、化险为机的三道指令硬生生撕开了一道缝隙。惊涛骇浪在前,而立于潮头的掌舵者,已看穿了风暴的脉络,将致命的暗涌,化作了淬炼锋芒的惊雷!